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6 08:33:46瀏覽787|回應0|推薦2 | |
日前應邀南下,擔任一場幼兒文學創作獎的評審工作。 這獎項屬封閉型,由教育大學的幼教系主辦,徵獎對象則對全校學生開放。獎項分文字故事和圖畫書兩組,每組各取一二三名和佳作若干。也許是因為第一屆主辦的關係,知名度不高加上宣傳不易,所以角逐者並不踴躍,文字故事組來稿共有18篇,圖畫書則有11本。 拿到稿件時,我先匆匆瀏覽一遍,然後剔除幾篇資格不符者。所謂資格不符,是參賽者完全沒有搞清楚獎項性質,內容闡述的不要說是幼兒文學,連兒童文學都沾不上邊。這是我比較詫異的地方,既然有心報名角逐,怎麼會連獎項的性質都不弄清楚呢? 其次一個普遍的現象是錯別字連篇,漏字、誤用字暫且不表,離譜的是打字輸入時許多同音字竟然沒有訂正過來。無論如何,報名參加本身就是有備而來,事前應該經過推敲、構思,然後創作作品,再慎重的投稿給主辦單位,為什麼會在列印後,不多花個幾分鐘作最後總校呢?每篇故事限長1500字,校對其實耽擱不了5分鐘的。如果一篇佳構因為錯別字太多而名落孫山,豈不前功盡棄?而交出最佳狀態的稿件,也顯示對自己的負責任態度。 由於參賽者都是在學的學生,平常不見得常接觸幼兒,或者有機會深入賞析幼兒文學佳作,在創作上稍顯薄弱,處處可見名家作品或傳統童話的影子;加上可能因為是教育大學體系的學生,結尾時不忘教育意涵或提醒,顯得有些過時與八股。或許學校可以開設幼兒文學導賞相關的選修課程,讓有創作興趣的學生有機會一窺現代幼兒文學的堂奧,彼此切磋砥礪文筆。 至於圖畫書組,因為該校並無美術相關科系,當然不能用高標來要求。只是角逐的作品究竟該用圖畫書或手工書來看待,確實困擾了我們三個評審。後來決定純就作品評分,但建議主辦單位第二屆時可以定位清楚。其中獲得首獎的作品,圖像風格強烈,已粗具圖畫書型式,只是故事文本過於簡單,文字語言略顯冷僻、晦澀,還未能抓住幼兒文學的精隨,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這還是一位大一生的作品,如果她能持之以恆,假以時日,或許可成為台灣圖畫書創作的另一名生力軍。 大學科系願意花費時間心力來舉辦類似的活動,推廣幼兒文學,甚至鼓吹幼兒文學的創作,這種精神是值得感佩的。希望經由第一屆的摸索、奠基,讓更多學生認識、了解這個獎項的存在,從而及早準備,那麼第二屆的精采作品應該是可以期待的。我衷心這樣期盼。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