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5 19:33:41瀏覽3032|回應0|推薦2 | |
因為師範體系的畢業生不再保障有教職可以任教,而一般大學文學相關科系的學生也感覺前途茫茫,所以這一兩年來我有比較多的機會進入校園,跟大學部或研究所的小朋友分享編輯的經驗,或者告訴他們童書編輯又在做些什麼事。讓他們在步出校園前,對前景有更多的認識與選擇。 說起來現在的小朋友比起我當年幸運多了,有老師為他們的前途操心,有網路資訊可以搜尋,大體上很容易對編輯的工作有粗略的概念。想我的第一份編輯工作,還是暑假誤打誤撞進出版社打工,幫美編裁剪漫畫的對話框和用白圭筆修掉未蓋全的日文字;然後是跟隨口譯日文的老先生,先一字一句詳實記錄下來,回去後加以修改,再重謄一次在稿紙上交稿。開學後,總編開始把修潤羅曼史的翻譯稿交給我,雖然常常看得臉紅心跳,總也不負使命的完成工作。所以後來會走上編輯這一條路,好像也就理所當然了。 文史系的畢業生因為有語文優勢,在我初入行的時代,應徵編輯還是稍佔優勢。但隨著國際視野的開展,以及出版經營的企業化,光有文字能力,已經不能應付現今出版社對編輯的要求了。一個稱職的編輯,不僅要有企劃新書的能力,更得有行銷和成本概念,一本書製造成本若干,可以銷往哪些通路,銷售量多少,損益點在哪裡,行銷費用是要用在贈品或海報上,做些什麼可以增加銷售量,到通路報品時要加強哪些技巧,以爭取名額有限的通路編輯選書,增加新書露臉機會或佔據平台機會。凡此種種,都在考驗著編輯的能耐。所以目前的編輯,倒不見得是文史系的畢業生,更多是外文系或大傳相關科系,因為在物色翻譯書或版權談判上更能發揮所長。所以我會勸仍在學的小朋友,把握機會,加強外語能力。事實上不管未來從事哪種工作,與國外公司接觸已是不可能避免的趨勢。 相較於電子書和簡體字書帶來的衝擊,童書尚能偏安一隅。兒童書雖非出版主流,對編輯的要求卻可能更高。因為讀者對象是學齡或學齡前的兒童,在語彙、推理邏輯上要能闡述清楚,尤其是作科普類的圖書,專家學者學有專精,認為再普通不過的敘述語法,對非相關領域的外行人經常看了沒有懂,小讀者更是霧颯颯了。這也是很多科學自製書通常由編輯自己執筆,最後再請專家審訂或定稿的原因。如果編輯自己都搞不清楚原理,小讀者要讀得通也難。 而文學書雖然看似簡單、淺顯,要能做到不文白夾雜、淡而有味的境界,並不容易,尤其是幼兒書,更牽涉孩子的成長經驗和對語彙的了解,找出精準、易懂、具象的用字非常重要。所以一個童書編輯的養成,不花個三五年浸淫,很難獨立作業,而精準的選書感覺,更沒有公式或一朝一夕能夠速成。偏偏台灣出版社都是中小型企業,沒有研發部門,更不可能花時間培養新人,每家都希望招進來的編輯立刻能上線。沒有新人哪來舊人?沒錯,所以想練功,那就從不具知名度的小出版社開始蹲馬步吧!先不要計較待遇、名利,好好鍛鍊基本功,基礎打穩了,也就是個半新不舊的人了,另覓山頭要容易些。 當然,如果真的對童書出版情有獨鍾,那平常不妨多留意出版概況,了解哪些出版社出些什麼書,市面上又有哪些受歡迎的書種,有哪個區塊有切入空間。如此作足功課,在面試時比較容易博得好感,讓對方感受到你對童書出版的熱忱。又寒暑假也不妨打聽出版社有無實習的機會,即使是只有微薄的車馬費津貼也不妨爭取,因為透過參與實務經驗,對編輯出版的概念會更清晰。而如果表現積極,未來回來任職的機會也將大增。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想當童書編輯,那就從現在開始,關心童書出版現況,參加相關的研習活動,甚至把握編輯系刊或校刊的機會,這些都可以為第一份編輯工作加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