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久不見,燈籠果
2022/10/20 21:37:46瀏覽1251|回應0|推薦11

二十年前,三姊家買了一片農地,自蓋二層樓房舍居住,還留了一個大院子,院子周圍的牆邊砌了一排約莫六十公分寬的花臺,可以栽種果樹和蔬菜。

 

每次去她家,我都會重頭到尾巡視一遍,看看她又種了哪些新植物。

 

最早,東邊的花臺,種了好幾棵桑葚。每到四、五月,桑葚結實累累,來不及摘食,果實落滿一地。那時也正是家鄉迎媽祖大拜拜前後,妹妹和我各帶著孩子回去,幾個小孩除了摘食成熟的桑葚,還把落果當顏料,在院子的水泥地裡畫起來,玩得不亦樂乎。

後來不曉得什麼原因,桑葚樹砍了,改種起木瓜、芭樂和蔬菜。知道我這幾日回去,她特地留了兩顆大芭樂和兩顆大木瓜讓我親手採摘,說這樣我才能感受到收成的樂趣。三姊不善言辭,但我深深感受到一種妹妹被當成女兒疼愛的幸福。

 

木瓜其實還沒有完全成熟,靠近蒂頭的地方仍有些青綠,她堅持要我帶回台北,說擱個幾日就可以自然熟透。

 

不過這次留宿她家最大的驚喜,是發現靠西邊的圍牆邊長了一小叢燈籠果。可能因為土壤肥沃,原本應該挺立的植株,由於過度生長,匍匐在地。燈籠果是我家女兒小時候去她家最愛採摘的漿果,三姊牢記在心,每次在農路旁發現它們的身影,便小心翼翼的移植進自家庭院,讓我們造訪時可以採摘,只可惜成果不是太理想。

 

三姐說這次這叢燈籠果是野生的,可能是從鳥糞中萌發的。她在蔬菜叢中發現後沒有拔除,特意將它們留下來。而且出乎意料的,今年結果累累。可惜因為疫情,我從開年後一直沒有回鄉,她自己的外孫也怕從北部帶回病毒,回去次數有限,由於沒人摘食,燈籠果落了一地。我這幾日去,剛好趕上最後一波,竟然還能收穫滿滿一盒子。

 

銷假回辦公室後,略略挑選過,便把燈籠果分給辦公室同事。其實心裡有點忐忑,感覺像是野人獻曝。沒想到沒見過的同事嘖嘖稱奇,試吃評語是滋味非常奇妙。少數幾位鄉下長大的則好像他鄉遇故知,頓時勾起童年的記憶。

 

這批土產的燈籠果,也許酸甜滋味不如溫帶地區的飽足,個頭比較小,色澤也不夠金黃,但因為全然有機,雖然帶著些許野味,比起前兩年我在超市購買、人工栽培的滋味卻要豐富許多。

 

其實燈籠果真正的學名是苦蘵,我家鄉的人則稱它「炮仔燈」,可能果實外型像燈籠,用力按壓外皮會發出「波」聲音,像放鞭炮吧!燈籠果的植株和龍葵很像,但分布不像龍葵那麼普遍。小時候到田裡幹活,燈籠果和龍葵的紫黑色漿果,是工作之餘最解饞的點心。不過,由於除草劑的大量使用,現在要在野外見到它們已經越來越難,品嘗這種野生漿果的機會變得可遇不可求了。

 

不過,這叢野生的燈籠果既然選擇在三姊家花臺落,我相信落果必定有機會萌發,或許下次去時依然有驚喜等著我。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77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