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既然英文好就代表研究能力好,為何不從小學開始加強英文
2007/08/31 16:33:22瀏覽4382|回應12|推薦98

時和有三個小孩正在讀國小及國中,時和念茲在茲的希望他們未來能有競爭力,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下,一樣能有機會服務社會。因此時和總是希望國內的教育能辦得更好,基礎紮實,未來進入社會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脈動。

日前,2007-08-28/聯合報/C4版/教育,有一篇文章提到,包括台、清、交、以及成功大學向外籍生招手,除學雜費全免,還提供每月最高2萬5千元的獎學金。

給這些外籍生如此優惠的獎學金的原因在於「研究能力好、英文好」

問題就在於,為什麼國內的學子就拿不到這等優惠的獎學金?

是英文不好嗎?那為什麼不從小學就開始加強英文呢?

時和在前一篇文章中強調,「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542225

英文、英文、英文,每一個人都知道英文是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國際語言,為什麼國內教育界不趕快幫學子從小學開始就打好英文的基礎?

為什麼國內的學子只因為英文不好、就拿不到獎學金?

為什麼教育單位不想辦法加強國內學子的英文程度?

===========================================

一流印度生 名校搶著要
清交外籍生 印度籍最多 程度高、英文好
給獎金給生活費 大學紛帶團赴印招生

記者薛荷玉 張錦弘/台北報導

用餐時分,台南成大的教師宿舍經常傳出咖哩香,這是印度籍的
博士後研究生正在烹調家鄉味。除了成大校長賴明詔今年6月已帶
團赴印度招生,清大、交大、台大等台灣一流學府,也頻頻向公
認程度「一流」的印度學生招手,提供獎學金,吸引他們來台就
學,甚至留下來工作。

清大、交大等校都表示,印度生已成為該校人數最多的外籍生,
且由於印度學生普遍十分聰明、程度很高,都打算招攬更多印度
學生。

台大主秘傅立成說,這兩年台灣的大學較缺乏博士後研究人才,
國科會特別鼓勵招收博士後研究,台大的電機學院招了不少印度
博士後,都很「好用」,對研究發展十分有幫助。

交大國際長劉尚志表示,印度學生表現平均都在水準以上,多以
攻讀理工科的博、碩士為主,除了教育部提供的台灣獎學金之外
,交大還額外提供金竹、銀竹、銅竹等獎學金,除學雜費全免,
每月還有6千~2萬元,來爭取好的外籍學生。

交大還與友訊、聯電合作產研專班,希望不只是「一船一船地把
學生載來」,畢業就回國,而能把這批優秀人力留在台灣,「台
灣要開放,產業要先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先要人才國際化,人才
國際化先要教育國際化。」

清大的外籍生中,也以印度生的人數排名第一,「研究能力好、
英文好」是清大教務長王天戈對印度生最深刻的印象,因此,清
大還希望招徠更多印度生,計畫下學年開始將與企業合作,提供
每月最高2萬5千元的獎學金。

成大目前也有22位印度籍學生,多攻讀該校在世界大學排名最佳
的工程及材料科系。今年校長賴明詔也親自帶隊拜訪印度科技學
院 (IIT)、自然科學學院 (IIS),並提供每月8千~1萬多元的獎學
金,來爭取好學生。【2007-08-28/聯合報/C4版/教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1200717
 引用者清單(1)  
2007/12/02 21:31 【草上飛^^"】 好久不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Catlike Cathy(文字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人的英文不好?!
2008/03/11 21:47

我住的大樓20層住著一大票外國人(多是英文老師),

電梯裡偶遇時,

自然地跟他們閒話寒喧幾句,

他們幾乎清一色張大眼露出驚訝表情,

開始詢問我的職業...(都猜我是英文老師)

我想,

大概他們經常面對多數台灣人面對老外,

無法輕鬆開口說英文的情況,

才會有此反應吧!

大環境的確不利於國人學習語言,(離開學校後多數人就失去動力!)

我之前組個成人英語讀書會,

最後仍宣告胎死腹中...




Sharing life,sharing smile!

Catlike Cathy(文字遇)
時和(leepe) 於 2008-03-14 17:14 回覆:

謝謝 Catlike Cathy 的回饋,台灣教育的政策多變,旁枝末節一堆,學生被搞得暈頭轉向。

但是很明顯的,國內教育的罩門在英文。上大學要讀原文書,英文不好是不可能有任何 feedback 的,有人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學子反而沒有創意。時和認為是國內學子的英文不好,英文不好,就看不懂原文書,自然就無法獲得新知了。

中小學生要讀哪些英文教材才能提起他們的英文興趣呢?應該是整本、整本的童書名著。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文當然重要
2007/11/28 21:58
但是人各自有路。出國念書習得新技術和新觀念是件很好的事,但不是對每個人都是最好的安排。想表達的是:研究能力和英文好不好並無直接的關係,和思考能力較有關係;其實當需要英文時,就會努力去想盡辦法學習英文。將成年人的期望和社會的價值觀加在小學生身上,有時候會太沉重。
時和(leepe) 於 2007-11-28 23:04 回覆:

NAPA 說的甚是。目前學測 18 分就能進大學,也就是說,幾乎想唸大學的人大概都能進大學了。而大學要唸原文書,到需要英文時再去學已經是太遲了。

時和當年唸大一的普通物理就有這種省悟,要學好物理應該先要懂微積分,要懂微積分要先看得懂英文。結果英文閱讀功力尚未培養、微積分也才剛教,全搞砸了。

時和這一代無知是沒人教我們該如何做。但是現在了解了就是這麼一回事,英文是如此的重要,絕大部份的大學生沒將書唸好、是因為他們唸原文書很吃力,而不是他們沒有思考能力。您說是嗎?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月亮比較圓嗎
2007/11/28 16:47
我曾在美國讀書,也認識不少印度同學,可是並不感覺他們有特別優秀;大陸學生有些還真得不錯,不知為何沒有引進台灣?英文不好,你一生的前途就無亮嗎?可是我在美國街頭遇到來討錢的流浪漢,英文竟然說得比念博班的外國同學還流利。
時和(leepe) 於 2007-11-28 20:37 回覆:

謝謝 NAPA 中大教授留美博士來指導。英文重要嗎?NAPA 應該點滴在心頭,由NAPA 來印證英文的重要性是最適合的。

既然英文好就有機會留學甚至是拿獎學金,政府真的應當想盡任何辦法幫國內的學子圓夢,幫他們將英文的底子打好,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到更有挑戰性、更能改善生活的學識及技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小學才學外文其實太慢了
2007/11/15 23:43
台灣在大環境上比較孤立
所以只能在自己的小環境裡孤軍奮戰
這是我們很辛苦的地方
學外文最好是5歲以前
最慢也要在7歲前接觸
才會真的學好
但我說的不是讓孩子補補補補不停的那種
我這裡談的是<真正的環境>
若不是在當地土生土長
硬要孩子學好外文
還是不可行的

時和(leepe) 於 2007-11-16 16:20 回覆:

maisy 說的甚是,要培養外語能力是愈早愈好。在台灣上大學主要是需要英文的能力,聽、說、讀、寫之中又是以閱讀最重要。

假如已經知道了到大學時至少應該要有足夠流利的英文閱讀能力,教育當局就應該有系統的提供由簡入難的教材讓學子及早學會最核心的閱讀能力。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多少台灣人靠英文在吃飯?
2007/10/26 16:42

英文和數學真的很重要嗎?來提供點反向思考。

當然,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份機會,問題是,要那麼多機會幹嗎?有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抽屜裡的證照一大把,到頭來,還不是靠一份工作在吃飯嗎?

英文對台灣的發展是很重要,但是對個人的發展並沒有那麼重要,主要還是看你將來想要做什麼。一大票台灣人英文奇爛,還不是照樣過著好好的日子。如果你需要用到英文維生,那英文才重要。

數學一定要學得很好嗎?走到美國每個地方,都可以看到百萬千萬的豪宅,我經常在想,這些人怎麼會那麼有錢?我相信這些有錢的美國人,大部份數學不太好,恐怕沒有幾個是因為數學好才讓他們有錢的。

英文和數學也許很重要,但沒必要弄得全國皆兵。能學得好的人學上去,學不好的人也沒關係,好好學點別的更實際。

時和(leepe) 於 2007-10-27 10:04 回覆:
時季常博士說的甚是,時和也經常這麼想。

有一部日片『佐賀的超級阿嬤』,在片中,雖然環境艱困,但是阿嬤是非常的樂觀。小男生的體育很好,然而學業並不靈光,晚上要準備第二天的考試,但是阿嬤要他早一點睡覺以省電。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小男生: 我的歷史還沒讀完。
阿嬤: 歷史是過去的事,只要顧好現在及未來就好了。
小男生: 我的漢字還不會,只會平假名及片假名。
阿嬤: 在日本只會平假名及片假名一樣可以活得很好。

每次帶小孩逛夜市,人潮洶湧,沒聽到有人說英文,也沒看到有人用數學,可是這些人都活得好好的。

這讓時和也在想到底要讓孩子學多少英文和數學?
學英文和數學到底有什麼好處?

時和唸國中的小孩的班上有40%的同學各科平均不到60分,有60%的同學數學不到60分。硬要逼這些同學去學英文和數學也是沒有認清現實。

所以時和認為辦好技職教育最重要,至少要能安身立命有尊嚴的在社會上生活。

學英文及數學是為了追求更深奧的知識、更開闊的人生、以及可能更富足的生活。

為什麼要學英文及數學?那真得要看生活的環境中是否需要英文及數學?產業升級、國際貿易、金融市場等都需要即時的知識及資訊,如果能有〝足夠〞的英文及數學能力,或許可以順利解決任何任務。
時和(leepe) 於 2007-10-27 10:27 回覆:
當然,要回覆時季常博士這篇發言的最好方法或許可能是要能證明出:

倘若 英文和數學 學不好,其他更深奧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可能也不需要學了,直接去學一技之長的本事會更務實些。
時和(leepe) 於 2007-10-27 10:34 回覆:
在 佐賀的超級阿嬤 中,
昭廣與阿嬤的神奇對話: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
「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Robert TC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命題核心
2007/10/04 10:36
"小學學科的核心課程為國文、英文、和數學。小學術科的核心課程為體育、音樂、美術、及勞作。"  另,核心課程可能皆須再加課。
時和(leepe) 於 2007-10-04 16:16 回覆:

謝謝 Robert 的支持。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自修的能力,在小學,國文、英文、和數學的基礎好,就容易學習其他進階的知識。

而術科:體育、音樂、美術、及勞作是培養動手做及天馬行空、構思創作的能力。

英文的重要性在於學習即時多變的新知,英文的養成教育也是需要從小紮根的。


靈裡的「感統」失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在日本
2007/10/02 00:43

走丟了,一路走一路問,

凡是穿著西裝或洋裝的專業年青人,都能一口流利英文回答我,

原本對小日本經濟文化侵略者的嘴臉,大為反感的我,

在那次馬路上的國民外交中,對日本年青專業者不禁地豎起大姆指!


What I am is God's gift to me; what I will become is my gift to God.
時和(leepe) 於 2007-10-02 10:17 回覆:

日本是貿易大國,他們為了外銷,很重視外國語言,英文也是他們主要的外國語言。

去年十月的日劇「交響情人夢」,多處使用德文,後半部中,千秋君和野田妹要去法國音樂學院留學。

日本人的眼光早已看到歐洲的市場,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米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稍稍離題...
2007/09/27 03:23
老實說,我覺得家長的態度更重要,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一門艱深的課題啊
時和(leepe) 於 2007-09-27 11:12 回覆:

完全贊成 米珶: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一門艱深的課題啊。

首先要讓孩子有時間思考,有時間去動手做。美國人的小孩有創造力和他們的家有多餘的空間可做實驗或是遊戲有絕對的關係。

在台灣,幫小孩檢查功課讓他跟上進度,剩下的時間幫他佈置一個上千本科普書籍的環境,買一些電子組合玩具,再買一架顯微鏡,剩下的就得靠他自己了。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國弱的悲哀
2007/09/26 00:16
如果世人爭著學中文
怎麼還會有獎勵學英文的事
不過目前形勢如此
即便歐洲代表都需要會講英文
更不用說亞洲非洲人
台灣想要躋身國際舞台
自然要大力培養英語世代
時和(leepe) 於 2007-09-26 15:13 回覆:

酷媽說的甚是,形勢比人強,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所有的 Menu 都是英文版,產業升級的工作守則也是英文版。英文能力不足很難適應多變的產業競爭。

台灣無論如何都得靠國際貿易,對台灣的地緣而言,英文和日文都很重要。

但是在學術的領域,英文尤其重要。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感慨
2007/09/02 12:26
那些家長存的想法﹐大概是“如果打不過這種制度﹐就加入別的制度”吧﹖

就國際觀﹑地球村的角度來看﹐也沒有錯....天下為公﹑四海為家。

小提琴比較慶幸的是﹕在美國﹐我的孩子們不須為聯考或學測的教育法擔心﹐浪費時間去學些沒用的東西﹐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有 free time to think 是多麼重要﹐二兒才上大學一年﹐就被他的電機教授聘為RA﹐因為他能夠憑著他的數學思考能力﹐寫出很有用的軟體程式﹐幫他們預測某種 particle 的路徑﹐另外一個(同事)大陸來的博士研究生﹐也都還要靠他這個大一新生。大兒去唸MIT 時﹐他那些東岸私立明星學校出來的同學﹐都很訝異我們這種西岸 ghetto 鴉鴉烏公立高中生﹐怎麼竟然比他們強﹖其實差別就在我們有獨立思考發疑問的能力﹐而他們被一大堆制式教育把思考方式卡死了。大兒二兒在高中時﹐一切課業對他們而言都是輕鬆容易﹐因此他們有free time 去學自己愛的學問﹐並思考彼此(理論與實用)的關聯性﹐到了大學那種環境﹐自然就如魚得水﹐愉快的吸收一切新知。

不過﹐各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小提琴只是略寫感想﹐供時和參考。
(請原諒我的吹大牛啦﹗)
時和(leepe) 於 2007-09-02 23:02 回覆:

小提琴三個小孩天資聰敏、學習力強,在任何制度下都能如魚得水、力爭上游。

說真的,那兩位家長之所以送小孩去美加讀高中,也都是不滿考試太多。

目前國內的學測並不難,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可以靠甄試上高中或是大學,另外的百分之六十的學生靠第二次的考試成績如聯考般分發入學。

聯考對家庭環境差的學生比較公平。在台灣,公立學校的學費低、師資及設備均相對的充裕,有一個公平的制度對家庭環境差的學生比較公平,也比較能縮短城鄉的差距。

不過看得出小提琴所要提醒的是:要讀真正有意義的教材。時和會記得小提琴的小孩在高中時就學習微積分及線性代數。時和也是在各方面想要增加小孩思考的深度及廣度。

目前台灣教育最大的致命傷是教材簡化,造成台灣學子的英文及數學程度落後大陸甚多。未來兩岸的競爭消長令人憂心。時和總是擔憂全國學子的學習成果,也因此總是以全國學子未來的出路為出發點。

至於自己的小孩,時和只有繼續老牛拖車,培養他們自修的能力,找些真正有意義的教材讓他們紮根。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