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木心的〈愛默生家的惡客〉From《散文一集》
2013/12/01 14:18:01瀏覽588|回應0|推薦11

Excerpt:木心的〈愛默生家的惡客〉From《散文一集》

距離這本散文集最初的出版日期已經過了四分之一的世紀,但時至今日讀起來還是感覺別致有趣、充滿新意,像是〈你還在這裡〉、〈街頭三女人〉、〈林肯中心的鼓聲〉、〈明天不散步了〉這幾篇文章,將紐約、曼哈頓這幾座城市的人物、景色描繪得彷彿讓人身歷其境。
另外,個人感覺比較特別的是〈愛默生家的惡客〉這篇文章,雖然談的主題是「沮喪」,不過木心將自己比喻成造訪愛默生家的不速之客,而從他與愛默生的對答之中重新詮釋並轉化為他對於「沮喪」的新定義,相當有意思!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0521
散文一集
作者:木心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2012/06/29  (1986 年初版)
語言:繁體中文

  為紀念木心,洪範依其一九八六年初版親手設計,重新印行《散文一集》與《瓊美卡隨想錄》二書;珍貴的經典復刻版外,《散文一集》並加印木心當年設計之另一封面,供讀者收藏選擇。


Excerpt
愛默生家的惡客

由於讀書太少,至今尚未見過有人專寫「沮喪」的文章。
李清照寫了一些,近乎淒涼。她的文字技巧太精緻,即使連用仄聲,還是敲金戛玉,反而表現不了沉沉奄奄的心態氣氛。宋詞是種美文學,類似意大利的美聲唱法。
安得列紀德寫過一些,那是慵困頹唐,有心靈的生命在蛻變,作蛹期;年輕詩人必經之路上的一站。沒寫長也沒寫深,諒來紀德不存心去寫「沮喪」,用了「沮喪」這個詞,主意卻在別處。
西班牙作家中有幾個已經是很憂悒。英國作家中有幾個可說是多冥想的。阿左林司密斯慣於傷感,細嚼寂寞,還不致沮喪。和馬拉美一樣純情。是暮色,不是夜色。

……

我不能一一徵詢於世人,然而知道大多數人是可能有過悲哀、愁悶、疲乏、神志渙散這些欲說還休的經驗。那是情感、情緒、生理、病理的事。沮喪非是病理生理情緒情感的事。
面前有一百男女,同時願意回答我的提問,我便問:
「誰曾沮喪過?」
如果一百個回答都是:
「我曾沮喪過。」
有的更說:
「我不只沮喪過一次。」
更有的說:
「我正在沮喪中。」
我能什麼呢,我能逐一問清,逐一解釋,最後那一百男女都會表示:
「真是的,我經歷的不是沮喪,其實我並沒有沮喪過。」
如果那一百個都是誠實的人。

……

擁有無數雋語箴言的愛默生勸勉道:「一個人如果能看穿這世界的矯飾,這個世界就是他的。」
說得真亮,說了古先知們沒有說也說不出的話。
不知亞里斯多德對「沮喪」有否下過定義,我對「沮喪」的定義寧是這樣:
「正當看穿這世界的矯飾而世界因此屬於他的時候,他搖頭,他回絕了。」
(那位於無數度「知人之明」之後的最末一度「自知之明」就在此時出現)
凡是有紀念碑或雕像的先知、哲士,就在搖頭回絕之後又點頭接納這一過程上,顯示出他們的性質來——其間有一度便是「沮喪」。如果他搖頭之後遲遲不再點頭,那麼他便是我所說的「沮喪者」。(他沒有紀念碑、雕像)

仍用愛默生的話來繁衍:
一個人不能看穿這世界的矯飾,這個世界統不是他的,他不配搖頭,更不配搖頭之後又點頭——他不是先知、哲士,他也從來沒有沮喪過。
我問道:
「世界,是人的世界?」
「是的。」愛默生答。
「世界的人和人的世界因此是共存的?」
「無疑是共存。」
「在最終的意義上,人等於世界,世界等於人?」
「我也這樣想這樣說了。」愛默生認為這已是常識。
「簡言之:人看穿了世界就得到了世界?」
「您重複了我的話!」言下有嫌我嚕囌之意。
「那麼,世界等於人,看穿了百般矯飾的世界等於看穿了百般矯飾的人——那被看穿了的百般矯飾的人一樣的世界,向您走過來,對您說:我是屬於你的。先生,您接受她嗎?」
愛默生所創造的千百個警句一齊向他閃閃霎眼……他忍俊不住,笑道:
「您是卡里尼,您拉我演戲!」
我亦笑道:
「您明知『不論他娶不娶,他都會懊悔的。』」
「是呀,我還節引過蘇格拉底這段話呢。」
我按捺不住:
「即使這世界改悔了,去盡矯飾,事情也沒有完,還有個離不開的荒謬的母親。」

「宇宙。」
…………
愛默生、蒙田,即使是不幸的蘇格拉底,他們的懷疑主義總還是月明星稀、言笑晏晏,那裡會像我這樣風雨交加、張皇失態呢。
幸而最簡單最笨重的邏輯還有用處,好像我是活在石器時代木器時代,玩玩這種石製邏輯木製邏輯,過了一天又一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970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