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介朱利安.拔恩斯的《回憶的餘燼》(The Sense of An Ending)
2012/10/18 23:18:37瀏覽3977|回應2|推薦7

淺介朱利安.拔恩斯的《回憶的餘燼》(The Sense of An Ending)


It strikes me that this may be on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th and age
: when we are young, we invent different futures for ourselves; when we are old, we invent different pasts for others.
(
我驚訝地想到,年輕和年老的一大差異也許就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想像自己美妙的未來;年老的時候,我們編織別人不存在的過去。
)
——Julian Barnes, The Sense of an Ending

始終對於朱利安.拔恩斯的《福婁拜的鸚鵡》念念不忘,他讓我見識到揉合或組織小說、傳記、歷史、評論各種文體的可能性,閱讀過程就像是聆聽一首融合 FunkR&B以及搖滾樂的Jazz fusion
而就在去年,他的新書《回憶的餘燼》(The Sense of An Ending) 讓他第四度入圍布克獎並進入決選名單,最後終於以這本書獲獎。

相較於《福婁拜的鸚鵡》的寫作規格,《回憶的餘燼》似乎只能視為中篇小說的小品,卻隱含著強大的閱讀後壓力症候群 (Post Reading Stress Disorder),從以下幾則書評可知:
精簡和精準得耀目……《回憶的餘燼》頁數無幾,卻帶給讀者讀好幾倍長的小說才會得到的滿足感。--《洛杉磯時報》
“[A] jewel of conciseness and precision…. The Sense of an Ending packs into so few pages so much that the reader finishes it with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more often derived from novels several times its length.” —The Los Angeles Times

精采和不張揚地檢視了回憶和它的運作,以及回憶是如何讓我們把印象區隔化和整齊地收納起來……聰明而讓人不自在……拔恩斯提醒了讀者,我們一直賴之為磐石的印象有多麼弱不禁風。--《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A brilliant, understated examination of memory and how it works, how it compartmentalizes and fixes impressions to tidily store away. . . . Clever, provocative. . . . Barnes reminds his readers how fragile is the tissue of impressions we conveniently rely upon as bedrock.” —Minneapolis Star-Tribune

簡潔,漂亮。它問的是那個讓人發顫的基本問題:我是我自以為的那個人嗎?……正如拔恩斯以優雅和讓人憂戚的筆觸顯示,我們全都是不可靠的敘事者,挽救之道不在乞靈於精確的回憶而在願意質疑它們。--《波士頓環球報》
"Brief, beautiful. . . . That fundamentally chilling question—Am I the person I think I am?—turns out to be a surprisingly suspenseful one. . . . As Barnes so elegantly and poignantly reveals, we are all unreliable narrators, redeemed not by the accuracy of our memories but by our willingness to question them." —The Boston Globe.

相當引人入迷……以慢火熬燉、布局考究但充滿懸疑,這部密湊的小說讓每一句巧妙雕琢的句子都具有作用。--英國《獨立報》
“Quietly mesmerizing. . . . A slow burn, measured but suspenseful, this compact novel makes every slyly crafted sentence count.” —The Independent (London)


History is that certainty produced at the point where the imperfections of memory meet the inadequacies of documentation.
(歷史必然產生在記憶的不完美和文件的不充分之交接處。)
故事從高中時代的歷史課堂上師生之間機智的問答開始,敘事者東尼回憶起心目中的摯友艾卓安、回憶起與初戀女友薇若妮卡分手的過去、回憶起艾卓安與薇若妮卡請求他同意兩人交往的來信以及回憶起他寫了張明信片雲淡風清的回應和那一封埋下日後糾葛的正式回信,然而後續卻傳來了艾卓安割腕自殺的消息。

40
年後,薇若妮卡的母親死後遺留給東尼一筆五百英磅象徵補償的「血錢」(Blood money)以及一本艾卓安生前的日記,卻發現日記被薇若妮卡侵占...
東尼決定追討日記,殊不知同時他也追回了他所刻意遺忘的回憶以及令他羞愧難堪的過往。


薇若妮卡重複說的一句話,足以摧毀已經過了大半輩子的東尼,讓他掉落充滿悔恨及歉意的無盡深淵:
You just don’t get it, do you? But then you never did.
(
你還是沒弄懂,對不對?但你這個人本來就沒弄懂過什麼。)
You just don’t get it, do you? You never did, and you never will.
(
你還是不懂,對吧?你從來就沒弄懂,也永遠不會懂!
)
You still don’t get it. You never did, and you never will. So stop even trying.
(
你還是不懂。你從來就沒弄懂,也永遠不會懂。所以,連試都不必試了。
)

這部小說有許多留白供讀者想像之處(畢竟它只是中短篇小說),同時他也不斷運用了模糊的語句描述回憶的不確定性:
If I can’t be sure of the actual events any more, I can at least be true to the impressions those facts left. That’s the best I can manage.
(即便我不敢保證自己的記述符合實況,但起碼可以肯定它們是事實所留給我的印象。這是我能力可及的最大程度。)
Even if you have assiduously kept records – in words, sound, pictures – you may find that you have attended to the wrong kind of record-keeping.

(
即便你一直孜孜矻矻地用文字、聲音或影像紀錄,到頭來仍可能發現自己用錯了紀錄的載體。)

彷彿作者拔恩斯在這故事中所數落譏諷的人生縮影,正在我們周圍甚至是自己身上放映著。
這是一部相當適合一定年紀的人閱讀的作品 (咳咳),我想應該也是相當適合推薦給看不出年紀的格友們!

Sometimes I think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reconcile us to its eventual loss by wearing us down, by proving, however long it takes, that life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有時我會覺得,人生的目的是要透過磨損自己,來讓我們逐漸適應最終的滅亡,要像我們證明,就算活得再久,人生都不會像它曾被吹噓的那樣美好。)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343
回憶的餘燼 The Sense of An Ending
作者:朱利安.拔恩斯
原文作者:Julian Barnes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082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2169964
裝訂:平裝


  *2011年曼.布克獎得獎作品

  *2011年博客來外文館年度之最
  *2011Costa Books Award決選名單
  最好看的曼.布克獎得獎小說,最出乎意料的驚人結局
  來自過去的信件,告訴你從未了解的真相。
  後來,我才驚覺:
  年輕的時候,我們想像自己美妙的未來;
  年老的時候,我們編織別人不存在的過去。
  一切都很美好。
  四十年前,他們頌讚青春,文學,哲學,友誼,愛情;
  當然也有一些荒唐,嫉妒,幼稚的衝突與胡鬧。

  四十年後,當你的人生走過了平靜無波的大半日子,
  當你即將抵達人生的終點,
  突然發現某一段記憶並非事實的全貌,
  那麼,當時被剝奪和隱瞞的,究竟是多麼不可告人的真相……
  高中時代的東尼與三位死黨日日高談闊論著人生應有的樣貌。艾卓安是四人當中最聰明的一位,他早慧的心靈讓他自以為看透人生的本質,因而成為其他三人追隨的對象。
  大學畢業前夕,艾卓安與東尼的初戀女友薇若妮卡交往,但就在他們正式交往後沒多久,卻傳來艾卓安自殺的消息,自殺的真正原因無人知曉。
  四十年過去,東尼早已與當年的老同學失去連絡,過著平靜的日子。某一天,他接到遺囑執行人的來信,表示初戀女友薇若妮卡的母親不久前過逝,留給他五百英磅及一本艾卓安的日記。
  過往的一切突然再度出現在他的腦中,他不得不重新面對過去,審視回憶,卻發覺自己向來以為的記憶不是真的,到底,真相是……

作者簡介
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
  一九四六年出生於蘭徹斯特的書香世家,父母皆為法老師,也因此奠定了他自幼的文學基礎。從牛津大學現代語文學系畢業後,曾任《牛津大辭典》的編纂員。以《福婁拜的鸚鵡》、《亞瑟與喬治》、《英格蘭、英格蘭》三度入圍布克獎,皆止步決選名單,於二一一年終於以本書獲獎。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大仔》、《失意錄》、《往伊斯坦堡的最後列車》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40608.htm
外文館2011文學小說年度之最:日常生活中的難以言喻,平凡讀者的不平凡人生,以及回憶相關的失落與錯置《The Sense of an Ending
/納丘

http://themanbookerprize.com/books/sense-ending
布克獎介紹《回憶的餘燼》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1584
【好設計】中文書:朱利安.拔恩斯《回憶的餘燼》設計概念

http://www.julianbarnes.com/bib/senseofanending.html
Julian Barnes
個人網站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6956184

 回應文章

elvisme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g 當中
2013/06/20 19:25
這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討論到歷史與死亡,而第二部分正在進行中,等看了,再說說。每每看到作家那呼之欲出的埋伏,又故意不先說出來,只能偷偷地笑,但,看他的書很享受呢!
le14nov(le14nov) 於 2013-06-21 08:23 回覆:

這本小說格局不大,但情節設計精巧,當然更重要的是文字的韻味很吸引人。

閱讀愉快 !


eich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你的那些法文藏書。
2012/10/20 23:16

也喜歡 “福樓拜的鸚鵡” ,可惜,台灣沒人翻譯?!

週末快樂。


le14nov(le14nov) 於 2012-10-21 06:21 回覆:

其實台灣有翻譯耶...而且我覺得編譯的人都相當用心

請詳舊文
http://blog.udn.com/le14nov/397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