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荷塔‧慕勒的《呼吸鞦韆》
2015/02/22 07:55:36瀏覽882|回應1|推薦10
Excerpt:荷塔慕勒的《呼吸鞦韆》

「行駛總是一種幸福。
首先:只要你還在行駛,你就還沒抵達。只要你還沒抵達,你就不必勞動。行駛是豁免的時光。」
似乎這樣的文字在這本小說之中俯拾即是。
似乎也不必特別討論這是否為象徵、比喻的手法?是否為諷刺的寓言?是否為虛構的歷史故事?
似乎沒有怨恨、傷悲的情感,只有飢餓的真實感受……
那麼,就從這一篇〈關於心鍬〉開始讀起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5604
呼吸鞦韆
Atemschaukel
作者: 荷塔.慕勒
原文作者:Herta Muller
譯者:吳克希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08/22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呼吸鞦韆》描寫二戰後194549年蘇聯勞改營裡一群德裔羅馬尼亞人的故事。他們被送到了勞改營,替希特勒的德軍贖罪,幫俄國做戰後重建,成為二次大戰後時代的犧牲者。在勞改營中,隨時都可能發生逮捕、酷刑和謀殺,恐怖的陰影彌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還有時時刻刻的飢餓狀態,無處可躲。荷塔.慕勒以一種獨特間且帶有詩意的方式,將這種窒息的恐怖感在作品中表達出來。
  慕勒對在蘇聯的放逐生活有細緻的描述和刻畫。當時被抓捕的人們,包含所有1745歲的羅馬尼亞籍德國人,17歲的羅馬尼亞裔詩人奧斯卡.帕斯提歐爾(Oskar Pastior 1927-2006)與慕勒的母親都在其中。慕勒的母親在極度的心理創傷下,絕口不談勞改營的事。被問急了會說不記得了……。所有其他村裡生還返鄉的人亦然。這段經歷籠罩著慕勒成長的村落。帕斯提歐爾卻是能夠描繪記憶。慕勒在一直想瞭解母親,並且想解開少年時期的納悶的情況下認識了帕斯提歐爾。
  《呼吸鞦韆》的主角李歐就是奧斯卡.帕斯提歐爾。他在羅馬尼亞被徵集,遣送到烏克蘭,做了五年的勞役,1950年重回家園。19年之後,離開了獨裁統治的羅馬尼亞,到了西柏林從事寫作。在寫作生涯中,帕斯提歐爾得過德國各種獎項,其中包括畢希納文學獎。帕斯提歐爾同意慕勒寫他的勞改營故事,也答應全力協助她。他們獲得羅貝特.伯許基金會的贊助,2004年前往烏克蘭,造訪當年勞改營的舊址。之後兩人經常見面,帕斯提歐爾口述當年的生活片斷和人物;並且也親自撰寫,提供手稿。2005年兩人決定以共同作者的方式寫這本書。合作進行當中,帕斯提歐爾於2006年過世。經過年餘傷痛,慕勒最後還是在20093月把作品完成,也幸運榮獲諾貝爾獎。
  慕勒的作品不是控訴,而是生動地描寫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受到專制政治的影響和控制。

作者簡介
荷塔.慕勒(Herta Muller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獲獎評語:「她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直率描繪了被放逐者的景觀。」
  德國小說家、詩人、散文家。
  1953 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尼慈基村,自1987年起住在德國。慕勒曾經生活在羅馬尼亞的專制政體下,屬於講德語的「少數民族」,作品經常帶有政治色彩,生動地描寫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受到專制政治的影響和控制.她詩性的文字實驗也備受推崇。
  慕勒主要是用德文寫作,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著有《風中綠李》(Herztier1994)、《狐狸當時已經是獵人》(Der Fuchs war damals schon der Jager1992)、《衛兵拿起他的梳子》(Der Wachter nimmt seinen Kamm1993)、《今天我不願意面對自己》(The Appointment)等書。
  在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荷塔.慕勒曾獲得幾項德國文學獎,如 1989Ricarda-Huch-PreisMarieluise-FleiBer-Preis1991 Kranichsteiner文學獎。1994 年克萊斯特獎(Kleist-Preis)、1997年格拉茨文學獎。1998年以《風中綠李》獲因帕克獎(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Excerpt
關於心鍬

圓鍬有很多種。不過我的最愛是心鍬。我只給這種圓鍬命名。心鍬只拿來鏟煤,而且是鬆碎的煤,裝煤或卸煤的時候。
心鍬有一片鍬葉,大約兩個頭併在一起那麼大。它呈心形,中間深凹下去,五公斤的煤或飢餓天使的整片臀部就在這裡找到位子了。鍬葉有一根細長的頸子,上面有焊縫。和這片碩大的鍬葉相比,鍬柄就顯短了。鍬柄的盡頭是一截橫木把手。
一手握住鍬頸,另一雙手握住鍬柄上方的橫把。不過我會說下方的橫把。因為對我而言,重要的是心鍬,鍬柄只是附帶工具,所以是在旁或在下的。於是我一手高高抓著心鍬的脖子,另一手握住鍬柄下方的橫把。身體保持平衡,心鍬便化成我手中的鞦韆,猶如我胸中的呼吸鞦韆。
心鍬要伏手才會好用,直到鍬葉完全光滑,焊縫摸起來像焊疤為止——那麼整支鐵鍬就像是第二組外在平衡機制。
用心鍬卸煤就是和搬磚裝車不一樣。裝磚的時候只有兩隻手,牽涉到的是物流。但卸煤用的工具,心鍬,卻讓物流昇華為技藝。卸煤是最高貴的運動,也許只有騎術、花式跳水、優雅的網球才差可比擬。它就像花式溜冰。我和心鍬是搭檔,可以這麼說。人一旦擁有過自己的心鍬,就會被它迷住。
卸煤是這樣開始的:當車子的牆板嘩嘟向下翻,你就站到左上方去,像使鏟子那樣用腳在心鍬的葉片上踩一下,斜斜地在煤堆邊上鏟開一塊缺口,直抵車斗底板。當你在卡車邊上清出立足之地,在底板上站穩了,就可以開始鏟煤了。在搖擺的晃盪節奏中,所有的肌肉都會用得上。你左手握住橫把,右手抓住長長的鍬頸,手指按在焊縫處。從左上角插進煤堆裡,畫個弧度拉下來直抵卡車邊緣,同時往外一翻,煤就送到底下去了。也就是說,你的右手現在順著鍬柄滑了上來,差不多快摸到橫把了——同時,身體重心也挪到右小腿上,直抵趾尖。然後把空鍬拉回來,送回到左上方。再用力一插,又把一鍬滿滿的煤送到右下方去。
當大部分的煤都清空了,到車緣的距離也變大了,這時就不能再用這招畫弧送煤法。現在要採取劍擊式:右腳優雅向前,左腳作為支撐軸穩穩殿後,腳趾微微朝外。左手握住橫把,右手這次不再深握鍬頸,而是沿著鍬柄上下滑動,好平衡重量。現在你一鍬刺進煤堆,右膝使力,托出圓鍬,重心同時靈巧移到左腳上。別讓煤塊從心鍬葉片上掉下來,同時持續轉身,右腳後退一步,上身和臉也跟著轉向。然後再將重心移到右後方第三個落腳點,現在左腳優雅在前,腳跟宛如跳舞般微微抬起,以有大趾頭的外緣著地——這時候把心鍬葉片上的煤往雲中一擲,鍬柄平刺在空,只剩左手握住橫把。這招漂亮得像探戈,在恆穩的節拍中轉換著小角度。要煤塊飛得更遠的話,就從劍擊式轉為即興華爾滋,重心在大三角中移轉,身體前傾至四十五度,只見擲距中的碎煤如群鳥翻飛。飢餓天使也隨之飛去。祂在煤中,在心鍬中,在關節中。祂知道,沒什麼比鏟煤更能暖熱全身,更能消耗體力。但祂也知道,飢餓幾乎要吃掉全部的技藝。
卸煤時,我們總是兩個或三個人一組。飢餓天使不算在內,因為根本不能確定,是一位飢餓天使照看我們全部,還是每個人有他的專屬天使。祂肆無忌憚貼近每一個人。祂清楚得很,可以卸下來的地方,同樣也可以再裝上去。
再從數學上加以考量,結果實在驚人:如果每個人有他自己的飢餓天使,那麼每當有人死了,就會有一位飢餓天使自由飛去。於是久而久之,就只剩下被遺棄的天使,被遺棄的心鍬,被遺棄的煤。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21047199

 回應文章

eich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unger Angel"
2015/02/23 01:27

是該名著的英譯名,極其深刻地描寫“飢餓”,摧殘根本的人道是她得獎的原因。

令人深思的好書!

祝福。


le14nov(le14nov) 於 2015-02-23 06:31 回覆:

這本書很特別的是把"飢餓"視為一種必然的存在,人無力對抗,甚至把它神格化而成為天使...,目前我還沒讀到荷塔慕勒的其他作品,希望之後有機會再做分享。


飢餓一直在那裡。
因為它在那裡,所以它想來就來,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這條因果律是飢餓天使的劣製品。
〈關於飢餓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