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梁實秋的《雅舍談吃》
2024/06/30 08:26:53瀏覽36|回應0|推薦2
Excerpt梁實秋的《雅談吃》

書名:雅舍談吃(經典新版)
作者:梁實秋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2009/07/10

內容簡介
文學大師梁實秋唯一的飲食散文集,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談起,以食材為題,用字亦莊亦諧,淺顯而雋永。他很少正面講述食物的味道,卻讓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並不直接懷鄉,字裡行間卻流露出濃濃的鄉愁與故國人情。在這本書中,不僅讓人看見美食,看見感情,也看見生命。本書收錄梁文薔談父親的真摯文章,名家朱振藩為序推薦,新收入作家李偉涵、九歌總編輯陳素芳的評論文章,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

Excerpt
〈自序:談美味以寄興〉

這些談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於《聯合報》副刊,以後各段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隨便談談,既無章法,亦無次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我不是烹調專家,我只是「天橋的把式——淨説不練」。遊蹤不廣,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覺十分寒傖。大概天下嘴饑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隨時有人賜教,有一位先生問我:「您為什麼對於飲食特有研究?」這一問問得我好生惶恐。我幾曾有過研究?我據實回答說:「只因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人吃,是為了活著;人活著,不是為了吃。所以孟子説:「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專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輕視。但是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這個「小」不是絕對不可以談的。只是不要僅僅成為「飲食之人」就好。

《朱子語錄》:「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我的想法異於是。我以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於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內,上天生人,在舌頭上為什麼要生那麼多的味蕾?
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

梁實秋
七十三年九月十一日
甲子中秋在臺北

〈西施舌〉

郁達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記西施舌云:

《閩小記》裡所説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難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案《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遊閩垣時所作的筆記。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產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閩省的人,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爲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臺,凡淺海中皆產之。
清張憲《津門雜記》錄詩一首詠西施舌:

燈火樓臺一望開,
放懷那惜倒金罍,
朝來飽噉西施舌,
不負津門鼓棹來。

詩不見佳,但亦可見他的興致不淺。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日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虚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汆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郁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係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現下臺灣海鮮店所烹製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肉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計。郁氏盛譽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其名?

〈蓮子〉

有蓮花的地方就有蓮子。蓮子就是蓮實,又稱蓮的或蓮菂。《古樂府.子夜夏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我小時候,每到夏季必侍先君遊十刹海。荷塘十里,遊人如織。傍晚輒飯於會賢堂。入座後必先進大冰碗,冰塊上敷以鮮藕、菱角、桃仁、杏仁、蓮子之屬。飯後還要擎著幾枝荷花蓮蓬回家。剝蓮蓬甚爲好玩,剝出的蓮實有好幾層皮,去硬皮還有軟皮,最後還要剔出蓮心,然後才能入口。有一股清香沁人脾胃。胡同裡也有小販吆喝著賣蓮蓬的,但是那個季節很短。
到臺灣好多年,偶然看到荷花池裡的蓮蓬,卻絕少機會吃到新鮮蓮子。糖蓮子倒是有得吃,中醫教我每日含食十枚,有生津健胃之效,後因糖尿病發,糖蓮子也只好停食了。
一般酒席上偶然有蓮子羹,稀湯洸水一大碗,碗底可以撈上幾顆蓮子,有時候還夾雜著一些白木耳,三兩顆紅櫻桃。從前吃蓮子羹,用專備的小巧的蓮子碗,小銀羹匙。我祖母常以小碗蓮子爲早點,有專人伺候,用沙薄銚兒煮,不能用金屬鍋。煮出來的蓮子硬是漂亮。小鍋飯和大鍋飯不同。
考究一點的酒席常用一道「蜜汁蓮子」來代替八寶飯什麼的甜食。如果做得好,是很受歡迎的。蓮子先用水浸,然後煮熟,放在碗裡再用大火蒸,蒸到酥軟趴爛近似番薯泥的程度,翻扣在一個大盤裡,澆上滾熱的蜜汁,表面上加幾塊山楂糕更好。冰糖汁也行,不及蜜汁香。
蓮子品質不同,相差很多。有些蓮子格格生生,怎樣煮也不爛,是爲下品。有些蓮子一煮就爛,但是顏色不對,據說是經過處理的,下過蘇打什麼煮的,內行人一吃就能分辨出來。大家公認湖南的蓮子最好,號稱湘蓮。我有一年在重慶的「味腴」宴客,在座的有楊綿仲先生,他是湘潭人,風流瀟灑,也很會吃。席中有一道蜜汁蓮子,很夠標準。蓮子短粗,白白淨淨,而且酥軟異常。綿仲吃了一匙就說:「這一定是湘蓮。」有人說:「那倒也未必。」綿仲不悅,喚了堂倌過來,問:「這蓮子是哪裡來的?」那傻不楞登的堂倌說:「是蓮蓬裡剝出來的。」眾大笑。綿仲紅頭漲臉的又問:「你是哪裡來的?」他說:「我是本地人。」眾又哄堂。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67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