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西洋文學導讀》之〈馬歇勒·普魯斯特〉
2024/08/19 05:29:13瀏覽94|回應0|推薦3
Excerpt《西洋文學導讀》之〈馬歇勒·普魯斯特〉

在《西洋文學導讀》上冊的第二篇歐洲文學,主要針對法國文學、德國文學、俄國文學、西班牙文學、意大利文學進行導讀。

以下找出法國文學有關普魯斯特的部分摘要分享。


書名:西洋文學導讀
主編:朱立民、顏元叔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1981/09

Excerpt
〈法國文學〉/ 李哲明

兩次大戰中的小説家

肯定由前一世紀開始的演變,小說逐漸變成法國文學的主要類型,幾乎很少有作家不從事小說創作。作者個性諸多不同,小說本身幾乎有無限的適應性,沒有任何規則限制它,使得小說創作種類繁複無比,根本無法予以分門别類。

馬歇勒·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 ~1922

普魯斯特的作品宏偉不朽,卷帙浩繁,豐富新穎,他的創作是小說,同時又是對小說的反省,其所開創的廣袤前景,現代作家一直探勘未盡。
普魯斯特作品最後的總名稱是「追尋逝去的時光」(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生前出版的小說計有「史萬家那邊」(Du côté de chez Swann, 1913),未獲任何成功;在「如花少女之旁」(A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 1919),得貢固爾小說獎;「給爾芒特那邊」(Le coté de Guermantes, 1921);「薩多姆和郭莫拉」(Sodome et Gomorrhe, 1922)。死後才出版的包括「女囚」(La Prisonniere, 1923)、「女逃亡者」——又名「失踪的阿勒貝爾丁」(La Fugitive ou Albertine disparue, 1925)、「找回的時光」(Le Temps retrouvé, 1927)
「追尋逝去的時光」,是一部以它自己本身做爲主題的小說。這部篇幅浩繁的作品不見得可以稱之爲小說,儘管敍述者不斷出現在作品中,給予作品統一性,我們不能就此認爲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這個敍述者絕不完全與普魯斯特符合一致。另外一方面,這部作品有部分確像是在敍述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不但不集中於一個情節上,反而無限地延續著,一再以連續的潤飾去豐富、去補充它,這些潤飾與事件的進行,敍述者多變的回憶,主觀的傾向互相吻合。如果我們相信普魯斯特,那是浸在一杯茶裏的小馬得連糕點(madeleine)的味道,使他回想起好幾年前吃過的同一種味道,觸發了複雜的心理過程,誘引過去無數的回憶,以無比的豐盛回到現在。首先,那是貢布雷(Combray)的童年(「史萬家那裏」),史萬是他們家的朋友,有錢的布爾喬亞,被引進最高等的社會中,但卻結了一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娶了一個半時髦的歐得特(Odette)。他們的女兒吉爾貝特(Gilberte)引發敍述者靑年期的初戀。「在如花少女之旁」,背景轉到巴勒貝克(Balbec),這是個諾曼地的海灘,在此藉著畫家葉勒斯提(Elstir),敍述者認識了其中的一個女孩阿勒貝爾丁。「給爾芒特那邊」從書一開始即與史萬家那邊有别,是給爾芒特公爵與夫人統治著,神祕而他人不得其門而入的地方,最後敍述者終於登堂入室。「薩多姆和郭莫拉」致力於描摹這地方獨特的外貌,焦點集中於得夏爾呂 M. deCharlus)先生身上,威望古怪,被他們的貴胄身分(他是給爾芒特公爵之弟)與獨特的習慣(我們知道普魯斯特是同性戀者)所困擾,可是,阿勒貝爾丁很快又回到重要的地位,「女囚」、「女逃亡者」說明她與敍述者充滿痛苦的戀愛、她的失踪與死亡。「找回的時光」,首先追憶一九一四年的戰爭,它所引起的各種大混亂,尤其是在社會方面。最後,經過長時間後,凝想著一開始就提及的吃到馬得連糕點的經驗,敍述者終於衡量出其所代表的意義。身爲作家,從這次經驗中,他記取這份不可抗拒的邀請,要他去創作像他剛剛完成的著作。這種作品在某種限度上超越了時間,把失去的時光轉變成找回的時光,所以必須等到「追尋逝去的時光」的終結才能發現其主題與目的。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小說的主題是在敍述它本身的概念及逐步成熟的創作歷史。
他有獨創的藝術概念。要能完全衡量出普魯斯特的雄心,必須唸唸其小說的最後幾頁,我們會發現吃馬得連糕點的經驗並非獨一無二。他曾有過其他完全相同的經驗,是在面對這些一再重複的事實,他自己才明白其重要性。對普魯斯特,並不是要使我們生活過的生命免於被遺忘的命運,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同時在過去與現在,感受到某種印象,享受事物的精髓,也就是超越時光之外。這種特權的經驗,完全的快樂也只是瞬間的,藝術功能正是要無限的延長這份心醉神迷,使人能達到眞正的生命。因此,寫作的雄心,在開始時被提起,只像是一陣心血來潮而已,卻被以堅定的決心結束這部作品,這不是一個渴求榮耀的年輕作家世俗的野心,是一種認知的行爲,純粹形而上的嘗試。因此,在普魯斯特小說中藝術家角色所佔的特權位置,諸如音樂家凡德依(Vinteuil)、畫家葉勒斯提、作家貝爾國特(Bergotte),或因其本身或其作品,都是敍述者的精神導師。當人們凝視著這些傑作,這些「神聖的俘虜」,一想到與這些作品爲伴,死亡就令人感到「」不再苦澀,不再不光榮時,甚至於不再存在」,如此,對藝術的瞑想就可以通往不朽之門。
普魯斯特和時間的心理學,值得注意。普魯斯特喜歡聲明:就像空間裏有幾何學,時間裏也有一種心理學。他的心理分析,事實上也跟時間持續的強烈感情不可分。與柏格森同時,又是他的弟子,普魯斯特試著捕捉由感覺、回憶和無意識的記憶,在還充滿著過去的現在,中所創造的無限豐富,他找回、記錄——甚至最微小的細節——那些最細微差别的思想,動作的素描,最短暫易逝的意念和印象。他可以說從事於無限小的心理學,但是這些回憶並不是孤立的,它們永遠保留著第一次察覺時環繞著它們的物質感覺:

「所以,我們記憶的最好部分是在我們之外,在微帶雨絲的氣息裏,在一間房子發霉的味道裏,或是第一次燃燒的火焰中,到處在我們的智能久未使用而忽視的地方,我們找到自己……在我們之外?倒不如說是在我們之內,但卻由於或多或少的遺忘而不被我們自己的視線所注意到」。
(「在如花少女之旁」)

因此,一件微不足道的細節本身具有喚醒記憶的無比力量:一塊馬得連糕點浸在茶中的味道,暴風雨夜紫丁香花的芬芳。也因此,在意識裏,一旦某種感覺、夢想或情感,與照射在教堂鐘樓上的陽光,與從地平線上看到的「一片粉紅色天空」,與站在荊棘樹籬前面少女」的影像或與「帶音樂性」的句子結成一片時,它們的聯想幾乎是自動進行的。
這份觀察意識上最敏銳現象的傾向,賦予普魯斯特分析最單純和最細密的情感時,一份罕見的優勢:半睡半醒和醒來時的瞑想;孤寂、改變習慣或住所時不愉快的印象;由於愛的欠缺、佇候、掛慮所引起的不舒服和矛盾。普魯斯特診斷過人類的所有感情:蔑視、嫉妒、賣弄的慾望,這些情感被禮儀所壓抑,不能盡情炫耀而更加頑強。他深入地研究「心的間歇性」,所有的愛情自我暗示所佔的比重,常常在兩個心靈中所產生的「不協調」,他比較我們在生命中不同的時刻」,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的看法,指出我們的慾望和反感的改變,他顯示出在幾年當中,個人社會地位的浮沈,有時甚至是完全倒轉。普魯斯特的分析過分仔細,甚至精密地巨細無遺,所需要的文體,必然是緩慢精細,堆砌許多次要的反省和補充的限定詞。臃腫的句子,一再以新的插入句延長著,看來永無止境,事實上也是如此。但是這種文體,開始時會使蒙田——普魯斯特遙遠的先輩——所稱之的不用心的讀者望而却步,卻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其文體最可貴之處。
「追尋逝去的時光」,是一部社會的「年代記」,普魯斯特以自己的經驗豐富他的作品。他是從探視自己內心才能確定所有情感的微細分别,但他是從觀察周圍的人物才能構成一系列的文學肖像畫,這是作品中最吸引人處之一。我們知道普魯斯特並不一直是個隱士,相反地,自青年時期開始,他即盼望,也愛好能進入社交界,引人注目,因此,他多年來曾接近、觀察的人物供給他創造出深富色彩,比自然更眞實的角色所需要的一切材料,殆無疑問。我們可從其中找到當時高等社會相當完全的樣本,給爾芒特一家是在社會階層的最高峯,他們的財富、尊貴和精神,使他們在敍述者心目中像是皇家一般,只有等到他發現他們的腐化(得夏爾呂先生,M. de Charlus)、他們的殘酷(就像給爾芒特一家人,重視一頓晚餐比對 他們將要去世的朋友史萬更關心)、他們對社會地位自大的虛榮心(給爾芒特王子最後終於娶 了那個可笑的布爾喬亞的女人——維爾杜旱夫人,Mme Verdurin )時,他們才會失去在他心目中的威望。資產階級也沒被輕易放過,不管是在維爾杜旱家沙龍中諂上驕下的做法、歌達(Cottard)教授的蠢事,或是其他普魯斯特批評的眼睛久久掃描著的那些明顯而令人痛恨的惡行。普魯斯特本身來自高階層的社會,因此在他的調查中,即使對上流社會的評斷不特别殷勤討好,至少也賦予它特殊的地位。不過,我們不能忘了音樂家凡德依(Vinteuil),外表謙和,卻隱藏著革新的天才,以及幾個平凡人的臉,其中最著名無愧的該是他們家年老的女僕人彿郞司瓦茲(Francoise)。普魯斯特完全沒有任何寫實的雄心——這是他堅決拒絕承認的——卻使他所創造的世界充滿生氣活潑,儘管身爲作家,這並不是他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標。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92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