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字母會P 摺曲》&《字母會X 未知》
2022/09/08 19:49:50瀏覽221|回應0|推薦3
Excerpt:《字母會P 摺曲》&《字母會X 未知》

《字母會》A~Z 26本,每一本最後都是潘怡帆的評論,也就共有26篇,底下挑出跟普魯斯特相關2篇進行分享。

評論者簡介
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現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311
字母會P摺曲
L’abécédaire de la littérature: P comme Pli
作者:胡淑雯, 黃崇凱, 童偉格, 駱以軍, 陳雪, 顏忠賢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04

字母NS探討文學的原創性,以當代小說形變社會與時空的既有疆域,讓人把自己從常俗的認知裡分裂出來,以便能在一切熟悉事物中,重新辨認重複與差異。文學的思考可以起自任意一個出發點,並將筆直的路途全新摺曲;以作品啟動無數的開始,小說家逐文學而居,引領讀者前往文學所生的棲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64685
字母會X未知
作者:胡淑雯, 黃崇凱, 童偉格, 駱以軍, 陳雪, 顏忠賢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2/15

字母TZ狀擬文學對時空之創生潛能。時間的每一刻皆測不準,猶如世界任何一處都無關此在,由是書寫自未知處張開全新眼界,捕捉沃林格式動態生機,萬籟之音穿透生命的單義性齊聲奏鳴,作品從無有處裂生而出,再於終/起點歸零時刻返抵未來。


Excerpt
〈摺曲〉

「褶曲」是抹除時間的移動瞬間。它是卡夫卡小說裡的「但是……或者……然而……也許」,是在發生之瞬吸盡一切時間的黑洞。它的在場,使一切前述如表象褪皮,變得失真、失義;此外,經此轉折連詞(然則·····可是·····) 所掀起的「續說」,它做為原事件的缺漏、補遺或去蔽,必然與「已說」平行共時。摺曲的時間既是在它誕生以前的 (前述) 時間,也是由其出生 (內情) 所抵消的時間,它以暴露前情的非真、虛構、不在 (現實) 時間之中來取代前情的時間。然而,這同樣也使得它的表達運動無法被併入由它的揭露所注銷的過去之中,摺曲因而成為「時間真空」的純空間位移,成為波赫士的直線即 (褶曲) 迷宮。波赫士的直線迷宮是沙漠的無法切割且永無止盡,是無論如何拚命運動都永恆無法前往下一階段的「把時間抽空」,換言之,那是無法切入任何時間之中的「在時間之外」、在「存在空間之外」的亡靈運動,一種無法積累的無間 (無間斷) 摺曲自身。
陳雪從一顆袖扣翻開層層摺曲,如同小瑪德蓮娜摺曲了整個貢布雷,阿爾貝蒂娜摺曲了巴爾貝克海灘的少女們;郭明光藍色絲質襯衫上的袖扣,摺有李靜月的一整個世界。摺曲攤展之後,小瑪德蓮娜不再只是外形矮胖如扇貝形狀的尋常點心,而是每次品嘗都必須耗費八十五頁的叨叨絮語,關於父親、母親、姨母與貢布雷年少歲月的神祕鎖鏈;阿爾貝蒂娜的臉龐則被分解加乘成整個系列的疊層,而她不過是占有首排的某個側影。她像是多頭女神,隨著表情的擺弄不斷幻化成她諸多女友們各自迷魅的千姿百態,一個接一個綻放,而每個新生姿態都毫無違和地融入前一張臉,共構成敘事者所謂愛情的模樣。這正是被李靜月緊緊攥在手裡,反覆刺痛手心的扣子:「微小、瘖啞、渺小,其重要性已經被時光、想像、記憶與情感充值加乘,變成外型碩大千萬倍,又因其私密的特質微小得如同塵埃。」袖扣因此不再僅止說明李靜月十九歲那年夏天的某個印記,而是使她從那時起無論往後或往前的歲月,都再只能為那三個月而存在的永生之扣。但這並非意味著她的生命就此停頓在那一時節,如同被永恆監禁在死去時刻的亡靈重複死之儀式:相反的,使她繼續存活的所有運動,都只為了前往或重返同一段時光。十九歲那年的夏天是李靜月的整個世界。透過她的鈕扣,我們得以窺見事物真實的模樣,進而發覺長久以來,我們如何自我哄騙存在著一陳不變的事物,即使我們從未親身感知。認識只以摺曲的方式發生:小說裏李靜月觀察著多變的袖扣,「對著桌前檯燈,白熾光線透過半透雲母、珠貝或化合質地的扣身,內裡細碎的紋路映入眼中,如月之斑痕、光的影跡,每次都呈現不同圖形」,或當她「透過右手拇指與食指的抓捏、輕旋、轉動,使燈光如太陽耀輝於月球,透現月光形狀,抑或使得那顆扣子如同切割成多角面的水晶般於不同斜線、角度、切面,呈現不同造影」,事物的形象總被差異的視角所摺曲,即使同人同景也無法複製一致的回憶。然而,不同的回憶無損其真實性,且正因為能一再被分割並增生成不同色澤和輪廓,才使回憶在不同時空與差異對象的心中皆能占有真切無誤的位置。如此看來,回憶所體現的也許是這樣一個事實,關於摺曲的事實。於是,當李靜月重複回憶著往事,她總是再次認識全新的過去,「或增或減,或删除或擴充,但始終不逸出『事實』之外,她絕不捏造不存在的事」,而且還原了事物本質的千變萬化。這致使她必須拒絕那個逐漸被報章雜誌固定住輪廓線條的郭明光 (大人物或喪妻者),以便挽救藏身於袖扣中,那仍在改變,仍舊生氣勃發的她的「郭」,而守護鈕扣的最終手段,便是使它消失。唯有時光遺失後,尋找才能以無止盡的方式來倍增時間,重現永恆;只有在鈕扣消失之後,愛情才能以永恆的方式進駐於回憶。


〈未知〉

楊凱麟在字母X中引入其他字母,DHPTF……X等於所有字母時,便意謂任何一個字母都不足以完整地說明XX並非字母總和,因為差異無法疊加,只能以不可共量的特異性各自保持距離。楊凱麟以「一個大叉」指稱X,在一切事物上打叉,對所思所是的否定,這使X有别於「沒有」。必須先有對象才能打叉或否定,「思想+叉」是內容的增加而非減少,添加了一個叉,意謂溢出事物原本所是的單一狀態,换言之,X是暴漲而非歸零,並非延續而是背叛。因而是叉,是否定,是從原來的處境中離開,脱離一切定義或可定義,使X既非「知道」,亦無法被十足肯認為「不知道」。因為任何肯認都屬於知道的範疇,但X不知道。
X
不知道,就像《追憶似水年華》中,馬塞爾雖然召回了曾與姨母一起吃小瑪德蓮的回憶,以為解開了從點心滋味裡品嘗到至福的理由,事後卻發現,當時的自己其實尚未明白至福的真相。吃點心使時光倒轉回馬塞爾與姨母的回憶,點心滋味的日後回想使馬塞爾察覺過去自己領悟到的至福理由,其實是誤解。於是在重述這段回憶時,馬塞爾一目重瞳地摺疊了兩個不同的時間點,敘事誕生時亦同步被畫叉,成為在場卻不可知的X:他既說明了點心與回憶的關係,又指出日後他將會發現這個認其實是一場誤會。然而,馬塞爾並沒有繼續解釋何以當時的認識會轉變成日後的誤會,相反,他話鋒一轉,反身接上已被指認為誤會的敘事,繼續攤展小說。馬塞爾通過微微揭開隨即又蓋上真相的瓶蓋,展現了欲語還休的層次。通過「未來會知道,但現在還不知道」的預告,讀者的閱讀被惘惘的威脅所籠罩,眼看著敘事好不容易靠著逐漸清朗的回憶正危危顫顫地矗立,卻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倘若不往下讀,真相不會大白。然而,讀者也無法遺忘自己正走在誤解的偏途中,敘事愈是言之鑿鑿,套了一層「當時不知道」所預示的未知框架便愈是芒刺在背。單層的敘事蛻變為雙層的機關,平鋪直敘的描述成為「當時不知道」的反摺,與未知的見證。
現在所知將於日後蛻變為指認自身無知的佐證。現在知道的愈多,愈是彰顯將來無知的反差,普魯斯特層疊重瓣的敘事使所知於時間中一再褪殼成事物的面紗而非其所是,是表面而非真相。時間的層層揭裱具體化了未知,換言之,未知不是什麽都不知道,而是所知不斷自我抵消。它是被打臉的自以為是,是已知的當機,一切認識都驗證著「不知道」有多徹底。這是胡淑雯小說中的「只是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與孔雀的初次見面將同時是最後訣别。亦是陳雪那個自認無能愛的豪放女發現自己原來「豪放女發現自己原來也會為愛傷心」,以及她放逐自我後卻發覺「有完全崩壞」。當駱以軍小說中的「我」與哥們聊波士頓電力公司替美國軍方開發機械狗時,未預料會想起曾養過的狗妞妞而潸然淚下,就像馬塞爾一彎腰便悲痛莫名地憶起幫他繁鞋带的外婆已在一年前過世。童偉格小說裡的堂叔啟動罷工,亦沒想過自己已進入被解聘的程序。黃崇凱正準備遠赴畢加鳥的Ze「還分不清楚,遠行和死亡雖然相似,到底不是同一件事。」顏忠賢那個不斷引入他人經驗的X,始料未及自己與創作都終將面目全非。未知因此不是不可說,相反,它正以交疊摺入的背反層次,指向楊凱麟所言:「重新對一切事物分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689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