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
2014/01/08 08:01:45瀏覽665|回應0|推薦13

Excerpt: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

路康的手,舉伸在他和我們之間,是連結這位建築師的想像力和他的建築作品的神奇紐帶。(木匠和石匠的手,也帶有類似的專業暗示。) 但路康的手是打開的, 是空的,是從營造的勞動中釋放出來的——擺脫了鉛筆和丁字尺的羈絆。像一隻鳥 (柯比意的「張開的手」? ),那向前彈出的手勢宛如一項允諾:不是建築物的允諾,而是內建用途的允諾;宛如主體與客體的綜觀聯結。那雙手裡睡著建築人的終極夢想——一棟有生命的活建築。
——
拉爾斯萊勒普 (Lars Lerup) ,〈舉手示意〉(HANDS UP)


白光,黑影
White Light, Black Shadow

By 路康

……
在不可思議的領域裡矗立著
令人驚嘆的柱。
柱源自於牆。
牆原本對人有益。
牆用它的厚度和力量
保護人不受侵害。
但很快的,想要往外看的意志
促使人在牆上鑿了個洞,
牆痛苦萬分,它說:
「你對我做了什麼?
我保護你;我讓你有安全感——
可你現在竟在我身上穿了個洞!」

人說:「可是我想要往外看啊!
我看到美好的事物,
我想要看出去。」
牆還是依然覺得悲傷。
後來,人不僅是胡亂在牆上鑿破個洞,
而是做成一個可以辨識的開口,
用漂亮石頭砌得整整齊齊,
還在開口上端安了一道橫楣。
沒多久,牆就覺得很開心。

築牆的命令先是衍化出
給牆安個開口的命令。
接著又催生出立柱的命令,
這回的命令是自動產生的,
要人做一個既是開口
又不是開口的東西。
於是,牆本身決定了開口的韻律。
然後牆不再是牆
而是變成一連串的柱與開口。
這樣的發展可不是自然而然,
而是源自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感覺到靈魂渴求表達 (demand expression)
而人必須把靈魂的好奇表達出來。


人活著就是為了表達……表達恨……
表達愛……表達正直與能力
……
所有無形的東西。

心智就是靈魂,
頭腦則是工具,
我們從中汲取自己的獨特性,汲取我們積累的看法。
果戈里 (Gogol) 寫的故事可以是關於山,
關於小孩,關於毒蛇。
故事可以像這樣由人選擇。

自然不做選擇……自然只顯現它的法則,
而萬事萬物,就是這樣由人類的選擇興環境的互動
共同設計出來。
藝術牽涉到選擇,
人所做的所有事物,都是以藝術為之。

在自然創造的每事每物中,
自然都記錄了該事物如何被創造
山岩裡蘊藏著山岩的記錄。
人類身上也留著被創造過程的印記。

當我們意識到這點,
我們便有了宇宙法則的觀念。
有些人單是通曉一片草葉
就能重建宇宙的法則。
有些人則必須學習很多很多事物
才能領會到哪些是發現宇宙之道
不可或缺的東西。


【網路書店參考資料】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66792
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
Louis I. Kahn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作者: 路康、拉爾斯.萊勒普、麥可.貝爾
原文作者:Louis I. KahnLars LerupMichael Bell
譯者:吳莉君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10/04/20
語言:繁體中文

    年代迄今,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影響安藤忠雄,改變世界美學的建築大師
  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中的哲學家」
  1968年經典講稿,在台首度出版
  8個雋永提問,看建築詩人如何應答
  在經典文字中,發現建築思考之道
  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1968年經典講稿,首度在台出版
  跨越時空,回到建築的原點。

  人活著就是為了表達
  表達恨表達愛

  表達正直與能力所有無形的東西。
──Louis I. Kahn

  路康是一九六年以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與建築教育家。他的理論和作品,影響無數建築師,包括:安藤忠雄、Norman FosterMichael Graves等人,也改變了80-90年代的世界建築美學。他與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大建築名家,向以哲學思考聞名於世,是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哲學家」,聆聽他的講學,他更像是一位詩人,對建築懷抱虔誠之心的神職人員,守護著建築崇高的精神,為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注入豐厚的人文關懷。

  本書是他生前最經典的文字。他於創作高峰期的1968年,受邀至萊斯大學講學。從光與影,藝術與創造,今日建築的最大缺失到如何思考一間修道院的建築設計,科學家與藝術家的分野到建築師學習的三大面向,是對建築空間、建築教育最深刻、精闢的思考。他擅於啟發學生,於書中不斷提問,學校是什麼?圖書館是什麼?街道是什麼?場所是什麼?藉由不斷質疑,使設計觀念回歸問題本質,並透過「預測未來建築」、「如何思考問題」等8個雋永提問,帶領讀者發現建築設計的思考之道。

大師開講 Q&A
  Q:未來建築的面貌?

  A:你無法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是隨著情勢改變的。
  Q:如何思考問題?
  A:認真尋找事物的本質。
  Q:學習的靈感來自何處?
  A:來自我們的生存之道,感知我們是如何被創造的。
  Q:什麼是建築?
  A:建築是人性化的祈禱所,或人性化的家,必須忠於它們的本質。
  Q:造形和設計間的關係?
  A:形只是一種本質和一種特性。
  Q:建築師的天職?
  A:為建築物賦予本質,每棟建築物都必須為人類的某一項機制服務。
  Q:對建築教育的期許?
  A:要教導人,人是置身在哲學的領域,信仰的領域,其他藝術的領域。
  Q: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建築教育家?
  A:老師不只是知道事情的人,還要能夠感受事物,可以靠了解一片草葉而通曉整個宇宙法則。

作者簡介
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220日-1974314日)
  是一九六年以降,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建築精神導師,對建築思想與建築風格的蛻變均有極深遠的影響,他和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位建築大師,他以哲學性的建築思考聞名於世,是當代極為重要的建築教育家。
  出生於愛沙尼亞的Saaremaa島,於1901年,路康舉家移民美國,並在1914年成為美國公民。他於1924年獲得賓州大學建築學士學位,隨後執業於費城,並在1947年任教於耶魯大學。畢生重要建築作品包括,耶魯大學美術館(1951-195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理察醫學研究中心(1957-1965年)、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綜合工程「達卡」(1962-1974年,耗時23年,身後完成)、美國德州金貝爾美術館(1969-1974年)、耶魯大學英國美術館(1969-1974年)。1974年,路康於紐約賓州車站洗手間內心臟病突發猝死,享年73歲。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法則》、《留住一切親愛的》、《設計是什麼?》等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04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