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30 00:00:00瀏覽16263|回應14|推薦114 | |
Dec. 12. 2016 早上在頻頻回首中告別捷克的玫瑰小鎮契斯基克倫洛夫(Český Krumlov)。進入此趟行程的第二個國家奧地利,將前往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鹽湖區」(Salzkammergut),走訪兩個湖畔小鎮─哈爾斯塔特(Hallstatt)及聖沃夫岡(St. Wolfgang)。20年前初訪瑞士及奧地利,當時見到哈爾斯塔特及聖沃夫岡這兩個美麗的湖畔小鎮簡直驚為仙境,阿爾卑斯山帶給我的第一次感動記憶深刻!如今重逢在灰灰冷冷的冬天,深知旖旎明媚的湖光山色不可得,但再見故人仍充滿期待,敞開心懷準備接受一切的可能….. 世界最古老的鹽村 哈爾斯塔特 美麗的山水、豐富的鹽礦孕育了奧地利最古老的小村莊─哈爾斯塔特(Hallstatt )。位在阿爾卑斯山東部「鹽湖區」(Salzkammergut,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斯塔特,海拔511公尺,依著鹽礦山(Dachstein),傍著哈爾斯塔特湖(Hallstätter See),在陡峭山坡與深邃湖泊之間的狹窄地帶造鎮,周圍還有阿爾卑斯群山環繞,湖光山色風景秀麗,是旅遊文宣與風景月曆中最常見的奧地利風景名勝。 在「鹽湖區」壯麗的自然景觀中,史前時期已有人類活動。早在西元前2000年此地就開始鹽礦的開採,哈爾斯塔特因此擁有「世界最古老的鹽礦」之稱。這個資源形成了該地直到20世紀中期的繁榮基礎,體現在哈爾施塔特鎮的優良建築中。當地所發掘的史前文物,其歷史軌跡約從西元前1200年延續到西元前500年,跨越青銅器文化(西元前1200~1000年)、骨灰甕文化(西元前1000~800年)、哈爾斯塔特文化(西元前800~650年)和拉坦諾文化(西元前650~475年)四個階段。一般所指的哈爾斯塔特鹽礦文化就是後面兩個時期,也就是西元前8到5世紀這階段,相當於歐洲鐵器文化的早期。 1846年,在哈爾斯塔特附近發現一個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墓群遺址,19世紀後半挖掘出土的墓葬品因為鹽的保護而具有完好形貌,這批風格特殊的墓葬品幫助考古學家研究塞爾特族人(Celt,西元前2000年活動在中歐的一些具有共同文化和語言及親緣關係的民族的統稱)的生活軌跡。塞爾特人離去後哈爾斯塔特鹽坑(Salzwelten Hallstatt)持續開採,直到1965年廢棄,開採時間至少28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鹽礦坑。 哈爾斯塔特是一個美麗的自然景觀與科學趣味融合的傑出例子,並包含人類基本的經濟活動在內,其歷史從一開始就與鹽礦開採的經濟史相關,鹽礦一直左右著生活的各個層面及建築和藝術的發展,文化景觀持續發展2500年,哈爾斯塔特因此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鹽湖區最美的小鎮 風景明信片中的哈爾斯塔特 在阿爾卑斯山環抱下的哈爾斯塔特村莊,中心是如詩如畫的哈爾斯塔特湖(Hallstätter See),湖水湛藍澄澈清透,四周層巒起伏涵碧擁翠,不論晨光薄霧或夕照金霞,天光雲影瞬息幻化,時時展現迷人的湖光山色;粉彩色的湖邊小屋延著山坡高低錯落,哥德式小教堂的尖頂倒映湖面,這就是鹽湖區最美的小鎮─哈爾斯塔特,因為兼具歷史與自然的卓越地位而擁有「薩爾茨卡默古特的珍珠」美譽。純淨的湖光山色和湖畔陡坡堆疊的村落景緻,使得這個遺世獨立的小村鎮成了尋找世外桃源的旅人所嚮往的美麗幽境,也是歷代皇室的度假勝地。(下圖載自網路) 霧茫茫雨霏霏 旅人眼中的哈爾斯塔特 車行來到阿爾卑斯山接近鹽湖區了,窗外山朦朧雨朦朧的光景預告著哈爾斯塔特將如何迎接闊別重逢的我! 果不其然,進入小鎮下了車,赫然面對霧茫茫雨霏霏的哈爾斯塔特湖,在早有心理準備的狀況下還是有點招架不住,濕冷灰暗中渙散了拍照意志,勉強記錄到此一遊! 沿著唯一的道路步入小鎮之中,眼前一幕幕出現的景物喚醒沉睡的記憶,時而清晰時而模糊,但可以確定的是,記憶中的影像絕非是這般令人惆悵的冷雨蕭蕭! 山頭霜雪薄灑雲霧飄渺,迷濛的湖面煙雨籠罩,一片凝止的山水中,只剩不畏寒冷的天鵝生動游移。如詩的景色驚艷中喧鬧不聞,遺世的氛圍寧靜中怡然自現。 因為土地狹窄而珍貴,這充滿魅力的小鎮直到一個世紀前人們只能通過划船或者馱畜到達,1890年始於西岸爆破岩石闢建了村內第一條道路。1750年,哈爾斯塔特的多數建築毀於祝融之災,重建的建築顯現晚期巴洛克風格。粉彩建築與傳統木屋沿著湖畔道路一路延伸,依山面湖層疊錯落於陡峭的山坡上。 源源不絕的湧泉傳說是上帝加持過的水,是鎮上居民在黑死病大流行期間的飲用水源。石碑上另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偕伊莉莎白皇后(Elisabeth Amalie Eugenie,西西公主)曾經到訪的銘刻。 鄰近馬克廣場成立於1863年的新哥德式新教教堂(Evangelical Church) 湖邊不遠處的山坡上聳立著具有中國式屋頂的天主教堂(Catholic Church) 繞過馬克廣場來到小鎮的另一頭,這裡是拍攝哈爾斯塔特經典美景的位置。粉彩建築與傳統木屋矗立湖畔,山坡上聳立著具有中國式屋頂的天主教堂,緊鄰水岸的是新哥德式的清教徒教堂,高聳的細尖塔成為哈爾斯塔特湖最美的妝點。山水朦朧、枯林蕭瑟,與春暖花開風景明媚的湖光山色相去甚遠。春夏時節,哈爾斯塔特是一幅光影耀動色彩斑爛的印象派風景畫;到了雨霧齊飛的寒冬,她斂起一身繁華化作墨色濃重的潑墨山水! 馬克廣場(Marktplatz)是小小村鎮的中心,三角形的市集圍攏著色彩繽紛的美麗建築,古典小陽台的雕花鑄鐵圍欄、窗台上的花草藤蔓,優雅地妝點著各具特色的旅館、餐廳及商店。 中午就在廣場旁的餐廳用餐。哈爾斯塔特湖盛產鱒魚和梭魚,20年前初識此地的烤鱒魚,隔年的東歐旅遊路過此地再度品嚐,鮮美滋味令人難忘!今天三度上桌的哈爾斯塔特湖烤鱒魚,不僅溫熱了濕冷寒冬,更撫慰了旅人的味蕾鄉愁! 湖畔桃源 聖沃夫岡 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奧地利「鹽湖區」(Salzkammergut,薩爾茨卡默古特),山明水秀美景天成,其間有如寶石般的冰河湖泊星羅棋佈地點綴著壯麗靈秀的山巒,可說是奧地利最壯美迷人的區域。在大大小小76座湖泊中,公認最美的就是沃夫岡湖(Wolfgangsee)。整個沃夫岡湖區由12個大小湖泊串連,宛若一串美麗奪目的翡翠寶石。沃夫岡湖長10公里、寬1公里,狹長的面積雖不大,但冰河時期切割的地質,水深達114公尺。周圍被茂密的林帶、坡地和陡峭的高山環抱,是鹽湖區最溫暖的地帶,隨著季節不同,湖面幻化出時藍時綠的瑰麗色彩。 自中世紀以來,此處便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公貴族們最喜愛的渡假打獵勝地。山水相間、風光秀美的湖區,也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和文人墨客。1965年的傳世經典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一開場的明媚風光便是在這一帶取景拍攝,電影中美麗的湖光山色令人印象深刻。(下圖載自網路) 千年古鎮 聖沃夫岡 沃夫岡湖擁有如夢似幻的自然風光,北岸湖畔的聖沃夫岡(St. Wolfgang)則是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迷人小鎮,因為雷根斯堡的聖沃夫岡(Saint Wolfgang of Regensburg)這位聖人而得名。 傳說,在西元972年的聖誕節,有位名叫沃夫岡(Wolfgang)的聖人來到此地修行,有一天他得到神諭:「Wolfgang 用手擲斧,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建一座教堂。」聖人乃依據神啟,在小鎮的中心─擲斧落下之處─建立了聖沃夫岡教堂,又稱「朝聖教堂」(Pfarr und Wallfahrtskirche)。 西元976年由雷根斯堡(Regensburg)主教在臨湖建立的羅馬式教堂,於1429年遭遇火災焚毀,1430年重建為歌德式,1477年完工。教堂內的主祭壇是名雕刻家米夏埃爾.帕赫(Michael Pacher)於1471到1481年間完成的巨作,金碧輝煌、裝飾華麗的哥德式「帕赫聖壇」,是歐洲最珍貴的教堂寶藏。教堂是小鎮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當地人至今相信,只要虔誠地對聖人膜拜,心中的願望就可實現。中世紀的基督徒從歐洲各地不遠千里而來,懷著虔誠之心祈望受聖靈感動而獲得救贖,千年以來就是朝聖之地。如今,白色的教堂高塔依舊矗立湖畔,不僅是聖沃夫岡小鎮的中心,也是最神聖而美麗的地標。 聖誕節前夕,販賣節慶商品的小木屋圍著教堂、沿著街道鋪陳延伸,寒天中人手一杯熱呼呼的甜紅酒促膝圍坐,應景的節慶畫面深深吸引行色匆匆的過客,恨不能擠身其中共享暖熱溫馨! 聖沃夫岡小鎮以「白馬飯店」(Hotel WeißesRössl)而聞名。1896年作家 Oskar Blumenthal和 Gustav Kadelburg 來此短暫居留時,創作浪漫愛情喜劇。1930年由奧地利作曲家Ralph Benatzky寫成歌劇《沃爾夫岡湖畔的白馬酒店》(Im Weissen Rössl),同年在柏林大劇院上演。20世紀之後這齣浪漫喜劇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在紐約百老匯與倫敦劇院上演,也曾被拍成電影,白馬飯店因而名揚四海。 白馬飯店本身及周遭的聖誕裝置亮麗耀眼,但此番乍見感覺很陌生,回家翻出20年前的照片比對,原來它在外觀色調上作了大幅的改變,原來淡雅的白色變成搶眼的亮紅。 20年前 ↓ vs 20年後 ↑ 的白馬飯店 聖沃夫岡是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迷人小鎮,為了維護小鎮的靈秀風貌,政府嚴格執行市區的限建政策。小鎮居民也用盡心思妝點自宅,整個小鎮幾乎找不到相同的房屋,建築風格繽紛多彩非常迷人。沿著小鎮的主要街道漫步,有種目不暇給的感覺,尤其此刻是聖誕節前夕,教堂、商店、旅館、餐廳和咖啡座,無不各顯巧思布置得美輪美奐,整條街道閃爍著聖誕燈飾,彷彿是一條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醉人晨昏 聖沃夫岡 中午在哈爾斯塔特用過午餐後直接乘車來到聖沃夫岡小鎮,車程不過1小時,在小鎮中略走了一小圈,旅行社又為我們安排了下午茶。在濕冷的天候中一杯熱呼呼的咖啡的確教人難以抗拒,但那塊甜點不免勾起飽食終日的罪惡感! 坐在溫暖的紀念品兼咖啡館中雖感舒適,但心中其實惦記著天色就快黑了,喝完午茶不敢貪圖安逸,再度投身小鎮街道。果然,不過是下午4點半光景,厚重的暮色已然鋪天蓋地吞沒小鎮!溫暖而華美的燈光繼之燃起,聖誕市集鋪排綿延在主要街道,充滿阿爾卑斯情調的小鎮頓時光耀燦爛。 星星點點的燈光,閃亮在小鎮夜空,也閃亮在旅人心頭。達達的馬蹄踏過寧靜的冬夜街道,如此安詳閒逸!有別於大城市的熱鬧喧騰,聖沃夫岡小鎮的聖誕氣氛是安詳而寧靜的,感覺上更適宜與家人安度溫馨的聖誕佳節。 販賣烤栗子的先生主動讓出他的烤爐邀我坐鎮演出、商店裡的老夫妻親切的攀談、喝著熱紅酒的老先生把他的酒杯擺上小圓桌讓我拍出更有聖誕氣息的照片…..親切友善的小鎮居民讓我這個旅人備感窩心!20年前初訪聖沃夫岡小鎮,當時深深鍾情於她美麗的湖光山色,在此流連徜徉的美好時光也深植心田;今日與舊識重逢在灰暗陰冷的寒天中,但她卻以燦爛的燈火、溫暖的人情歡迎我重回她的懷抱! 晚上來到即將連宿兩晚的旅館。這家旅館位於小鎮邊緣,緊鄰湖畔的環境非常幽靜,內部則洋溢著山區度假旅館溫馨舒適的情調,服務人員親切有禮,平實的餐點看得見用心。 步出旅館迎面就是沃夫岡湖,記起20年前的夏夜,坐在湖邊長椅沉醉於遊船滑行笙歌處處的湖上夜色,浪漫的情境至今記憶猶新。此時,寒冷的冬夜裡湖區一片靜謐,只有教堂的輝煌燈火照映得湖水流光溢彩,為無邊的黑夜燃燒一抹光熱。 晨醒推窗,山頭覆著白雪的沃夫岡湖靜謐清新。 漫步湖畔,昔日的美好回憶翻湧心頭,長椅上滿載著我們的晨昏笑語,白色教堂矗立湖畔晝夜守候,教堂旁邊那座有著尖頂的城堡建築就是當時下榻的古老旅館,住在高樓層的房間初嚐滿窗湖光山色的驚喜雀躍,第一次的阿爾卑斯山感動記憶永難抹滅! 遙望山頭白雪皚皚,凝視湖水灰冷幽幽,冷冬素樸取代夏日繁花。明知妍麗的湖光山色只能在記憶中追尋,但我不能不問候一聲故人──你我曾經美麗邂逅,熙來攘往的過客中可還記得我? 穿過車窗,我眷戀的目光依依追隨著煙水迷離的聖沃夫岡,直到再也看不見!再次向她告別惆悵難掩,心中幽幽浮現歐陽修這闕《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