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9 10:33:49瀏覽113|回應0|推薦0 | |
阿難即從座站起,然後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們這等人愚笨遲鈍,喜好作為多聞的人,因此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有漏的心,尚未要求超出而遠離,承蒙佛的慈悲訓誨,得到正助熏修楞嚴正定的方法,身體心中得到喜悅,獲得很大的豐饒利益,世尊,如是正助熏修,必能證果,與一切佛自處三摩提中,如果未到究竟涅槃之前,如何稱名為最初發心乾慧之地?四十四心,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四加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四加行位,乃至以何者為修行的漸次增進,用以修行,而得到修行見道的稱名與目的?修行到什麼地方處所,稱名為進入十地之中?為何稱名為,道成德備,與佛齊等的等覺菩薩?說完這些話以後,就五體投地,向佛頂禮,大眾一心,等待佛的慈悲說法,眼睛發直,心中無知,而仰望佛的開導指示. 阿難,為何稱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以性明體中圓具十界的緣故,但因一念妄立,能明便成妄明,所以因妄明,遂發妄性,而成業識,因此妄性,轉生妄見,即成轉相,從畢竟無有生死之相,及涅槃相,遂妄現成有眾生相,有世界之妄相,是為現相.三細的業相,能見相,轉相,都是從本無的體性當中,以一念無明,虛妄而有,因此能有之無明,與所有之世界眾生,本非有因,為其所生之因,本非有住,為其所住所依的塵相,如同空中亂華,了無根本體性.本此無住的根本,從無眾生與世界中,因無明幻妄,而建立世界,以及一切眾生,這就是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故知眾生世界,不出一心,總由無明建立,都是因為迷失本有圓明真如之體,由是生起虛妄無明,妄性是因無明而起,亦屬虛妄,本無實體,非有能依與所依,"妄既本空,就無可滅,真既不變,就無可復",現在將滅無明,而欲復還真性的,若欲滅妄而求真,早已成妄,已非是本有不變的真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非真而謬執為真,而欲強求恢復,本有的真性,宛然成為非真之相.本非生住異滅四相的,而妄有生住異滅四相,本無身受心法之四倒的,而妄有身受心法之四倒,循環展轉,引起發業,以致潤生無明,見明色發,熏以成業,父母與己三者同業,互相交感,因有能感的交媾與所感的業識,中陰之相滅,而後陰之相生,由是入胎,以致出胎,因此有眾生顛倒之相. 阿難,為何稱名為世界顛倒?以是能有之無始無明,故有所有之世界眾生,眾生有根身之分段,世界有四方四隅之分段,都是真如心內,一念無明,虛妄而生,因此分段,界由是立,本非有因,為其所生之因,本非有住,為其所住所依之處,都是由於念念遷流,有過去現在未來,而不能停住,因此世界由是而成,世有三世,界有四方,纏和疊合,互相交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皆因真如心內,一念不覺,無明妄動,外感風輪,因此有聲音出現,因聲音,虛空產生亂華搖動,堅名立礙,故有金輪色相,因金輪色相屬堅,風性屬動,互相摩擦,就有火光,火就有氣,氣就有香,因為有香氣,寶明潤生,火光上蒸,故有水生,水有冷暖,就有觸感,因觸分澀滑,與舌相對,就有味生,因味生而領納前五境,合意而知意法,六種塵境,染著六根,交相互織,互雜難分,是為六亂,由此妄想,起一切惑執,造做一切,成就業性,業必有報,十二品類,由是區分,由此輪轉,因此世間六根六塵,隨舉一法,則十二法一時俱現,所以根塵窮十二變的,就是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為一周旋,循環往復,以六根六塵造業,既具十二,乘此業力,輪轉諸趣,故世界顛倒之相,亦成十二類生,由是世界故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這十二類,也是隨舉一類,則十二類一時俱現,窮十二變,為一周旋,循環往復,因此成就顛倒的世界. ******************************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 ************************* 世界是眾生之所依,世界是因眾生而有.因此說眾生,就要說世界,說世界,也要說眾生.不可分開. 刳 音讀. ㄎㄨ. 釋義. 剖開。 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就是:(一)業相;(二)能見相;(三)轉相,也叫境界相,境界為緣長六粗。六粗:(一)智相;(二)相續相;(三)執取相;(四)計名字相;(五)起業相;(六)業繫苦相。(宣化上人) 分段生死:輪迴六道之身,各隨其業因而壽命有分限,形體有段別,故曰分段。大乘義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報,三世分異,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終謝為死。」 變異生死,佛教術語,指大乘佛菩提的初地菩薩以上、或解脫道的二乘修行人已證解脫極果阿羅漢果者而回入大乘者,皆有能力入有餘涅槃,而其解脫證境已不受三界之輪迴,故屬不受分段生死。雖然不會有在三界中受生的種子,但由於仍有種子的變異,故說仍有變易生死。而變異生死要至佛地才能斷除。 《佛學大辭典》「二死」條: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一切眾生,在三界六道中,由於善惡業所感,其壽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別,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 三乘聖者,已斷見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因修道的結果,迷想漸滅,證悟漸增,此迷悟的遷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後期,恰如一度生死,其變化神妙莫測,不可思議,故名變易生死,或不思議變易生死。 眾生顛倒世眾生之別業,世界顛倒是眾生之共業. 若破我執,得證人空,除分段生死,獲有餘涅槃,則眾生顛倒始息. 若破法執,得證法空,除變易生死,獲無餘涅槃,則世界顛倒始息.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