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5 20:23:40瀏覽575|回應0|推薦5 | |
三、總結 我們今天談三個重點: 一、你要認識自己。 你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你的生活有沒有重心呢?所以我們提出來四大類,每一類都有其分類的原則。第一類是你天生的條件,第二類是你所得到的訓練、裝備,與你所得到的職業,第三類是你具體的收穫,你畢業十年之後就有一些成就了,第四類是你一生之中都不斷在尋找的東西。 你把這十六類合起來問自己,哪三項是我所選擇的前三項,排出來之後你這一生就省了很多麻煩,不管遇到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會猶豫不決,很快就會接近「四十而不惑」。但是也要保持彈性,因為人是會變的,只不過你要知道自己在往哪裡變。 二、我們提到儒家的思想。 同學們現在很年輕,三十到四十歲之前都是儒家的思想,要真誠要投入世界,要關懷人群,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也可以讓社會進步,同時有好的進展。我追求我的個人成就與社會的良性發展,配合起來,只有儒家可以做到這一點。 儒家所謂的善,是指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這個別人是指天下每一個人。所以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如果孔子不是以這樣的人性論做基礎,那他的志向不是很空洞嗎?怎麼可能做到老者安之呢? 老年人得到安養,朋友們都互相信賴,青少年都得到照顧。孔子對人性的看法是『人性向善』,善是指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所以他的志向就必然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完全合乎邏輯。 孔子這樣的想法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每一個人的想法,所以你學儒家之後自然會有一種責任感,我的成就和社會的發展結合在一起。一個人承擔責任不一定要做官,不一定要從政,我從我身邊該做的事做起,像我跟父母相處,跟家人相處,這些就是我的出發點,就連坐車的時候,同車也是一種緣份,當看到需要座位的人時讓座給他,你會發現自己不但快樂還有一種人性的尊嚴展現出來,感覺到自己內在有一種價值,是其他動物所做不到的價值。你常常這樣做,久而久之,就會像孟子一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然後最後你就很有自信,感覺到生命很扎實,外面的挑戰對你來說都不是問題,內心的力量夠,外面的挑戰就時也運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而到了三十、四十以後,你發現人生的歷練太辛苦了,這社會上沒有公平正義,任何時代都一樣。你總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適當的發展機會,這個時候你要學道家,否則難免會有偏激的想法。 學道家之後,從整體來看,每樣東西都從真實到美感,而道家跳過善不善的問題,儒家講善,講向善,講至善。道家不講善,道家講真實,由此直接跳到美感,如果真實得到肯定,那麼萬物都值得欣賞。所以道家中有豐富的美感,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裡面有全然的美妙,宇宙萬物無一不美,不用說話就可以看到,因為你有一種道的眼光。所以你欣賞每樣東西時,參考老子所提到的三寶: (1)慈。 母親的愛,為什麼要用母親的愛來鼓勵你呢?因為道就是母親,道產生萬物出來,萬物是平等的。我們學道的話,就要練習慈愛,包容所有的一切,不要分什麼善惡,對任何人都包容,對所有萬物都包容並加以欣賞,看出他們的美妙。 (2)儉。要珍惜萬物,不可浪費,使物盡其用。 (3)不敢為天下先。 我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而要走在天下人的後面,這叫做讓,後。這三寶才能符合自然界的啟發,包容一切,對一切都要儉,才能讓大家享用,不會浪費;不敢為天下先,你不要爭,爭了就亂了。這就是道家,你到了三十歲四十歲以後,有這樣的一種道家思想的話,生命就比較容易安頓,會感覺到比較自在祥和,接受所有發生的一切並欣賞其豐富的內涵,這樣的人生我相信是比較理想的人生。 同學今天在台大唸書,就是要把我們所得到的知識,變成我們將來生活轉向的動力,沒有觀念的話什麼都做不成,你有觀念的話,才知道觀念怎麼樣給你一些引導和啟發,你將來才有方向可以去發展。 所以畢業以後一定要記得,畢業才是學習的開始,你求職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所以一定要養成唸書的習慣,不養成唸書的習慣的話,損失的是自己。每天唸書,不要多,每天半小時,看看書,增加觀念。唸書和玩電腦不一樣,電腦是圖像影像式的,變化太快。坐下來唸書,唸書是把白紙黑字變成思想觀念,慢慢地,有什麼觀念就帶來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塑造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什麼樣的命運。從觀念、行為、習慣、性格到命運,你的命運在自己手上,就看你如何去接受,去發展。以上就是今天我們所談的重點,謝謝各位。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