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聞藏寶圖」系列是為了「udn 聯合理財網」的「理財會客室」中的專欄而開設,目的是將此 blog 裡的「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系列的相關文章做一回顧整理,與「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原系列稍有差異的部分是,「新聞藏寶圖」系列將不同時段的新聞做了整合且連貫性的觀察,而這對趨勢推估是蠻有意義的一件工作。
‧摘要:
偵探和做投資基本上都脫離不了一些範疇 -- 「過往歷史/基本原理的瞭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追蹤技巧」。。
‧內文:
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是一位推理能力非常強的私家偵探,擅於從蛛絲馬跡中還原出事實真相。該作者並未以金融投資做為寫作題材,不然,可以想見精彩程度應該也不下於既有的犯罪題材。
為何會這麼講?因為當偵探和做投資基本上都脫離不了一些範疇 -- 「過往歷史/基本原理的瞭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追蹤技巧」。
來看一則新聞:
「100美元低價電腦 漲為175」2007.4.28
節錄其中一段新聞:「「學童人手一部手提電腦」(簡稱OLPC)計畫主持人尼葛羅龐帝廿六日宣布,原擬以每部一百美元提供開發中國家學童使用的低價手提式電腦將漲為一百七十五美元。他表示,許多有意加入的國家貨款尚未到位,這項公益計畫正處於能否持續的關鍵時刻。」(聯合報)
記得筆記型電腦的主流價格還在 5~7 萬的年代嗎?那時候精英電腦推出了一款特別的筆電 -- 將桌上型電腦給"筆記型"化 -- 樣子像 NB,骨子裡還是 Desktop,而且還不配電池,硬是將同螢幕尺寸的筆電價格壓到 3~4 萬。那時候為了這個特殊設計命名為 DeskNote (Desktop + Notebook)。
推出來後雷聲大雨點小,不到半年其他公司也開始大幅降價,DeskNote 始終未成為檯面上的主流。
從 DeskNote 的過去發展再來看 OLPC 在 2007 年 4 月 28 日的新聞,MIT 的實驗室從 2005 年開始運作到後來找上廣達做研發、銷售的消息也放傳了很久,現在放的消息,不但量產規模未到,還要調高售價,實在不是有利的消息,特別是其他低價產品陸續出來的時候。
這二個產品最後都無疾而終,也沒讓廠商賺到大筆利潤,但到了 Eee PC 推出的時候狀況不同了。看下一則新聞:
「「不是玩具」 華碩低價筆電萬元有找」2007.8.28
華碩的 Eee PC 在全球大放異彩,可說是真正帶動低價筆電銷售量竄起的領頭羊。只是,這能幫助華碩開創出新的獲利藍海嗎?
我們來評估 C/P 值這件事,在 2007 年我對此則新聞的看法如下:
科技業有一件事很現實:概念落實的速度比人家慢,那就註定要走向淘汰。以 OLPC 與 EeePC 挑戰舊有 NB 的競爭即是一例。
對 PC 業的歷史有認識的人應該還記得宏基(其石)的「國民電腦」,從國民電腦、DeskNote、OLPC 到 EeePC,它們的訴求全都是"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夠用的陽春產品",同時,它們全都犯了一個錯:機器的規格/功能倒退。
為什麼講它是個錯呢?因為它違反了人性需求 -- "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規格更好的產品"!特別是消費者已經被寵了十幾年的狀況下(每年四大"資訊大拜拜"+CPU 等硬體定期的降價)。我們從下面三點做更細的解釋:
一、硬體價格下降使主流規格自然提昇:
以電子業的發展史,硬體降價的速度可以不斷提昇使用者對硬體昇級的"癮"與使用方向。舉硬碟為例,80G 的一顆要 1700 元,而 320G 的一顆才 2900 元(2007 年 9 月的資料)。買 2 顆 80G 的要 1700*2=3400 元,容量反而只有 2900 元的一半,這時候有誰會忍住不向上硬體規格升級?
二、網路內容與軟體功能的改變迫使硬體資源增加:
軟體的創新與資訊的急速擴充,造成硬體資源的需求永遠有擴充的空間。以論壇舉例,現在單純文字版的論壇與可貼圖、放影音檔的論壇,比例各有多少?當大多數新網路人口習慣用滑鼠做事後,有幾個有辦法接受用鍵盤去移動游標?另以視訊為例,當你看慣了 DVD 的畫質後,很少有人能回去接受 VCD 的畫質。
三、前二點的正向(惡性?)循環,只能靠需求創新去提昇價格(Steve Jobs 擅長此道),而不是刪減規格去配合價格。
每個地區都會有富人與窮人的存在,也就是各種高低階電子商品都會同時出現,產品間的比較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如果我有錢,當然我會選好一點的產品。當上述前二點的現象交互循環時,陽春產品永遠不會變成主流。
所以,這類產品註定是成不了氣候的,因為它的策略違背了「效益/價格比(C/P 值)」這件事。引申到投資面來看,你因這種產品去買該公司股票,長期下來是得不到效益的。
回顧這個看法,成不了氣候這點我錯了,現下不只華碩,連宏基(其石)、惠普這些大廠也切入低價電腦,但規格會比華碩的好(想也知道,後進者當然要端更好的牛肉),又重現 DeskNote 當時引發的「規格不變/更佳,價格更低」的循環。只是這樣一打,華碩的利基在出貨量還嚐到好處之前就開始面臨眾多競爭對手。
筆電的主流價格從 10 萬→ 7 萬→ 5 萬→ 3.5 萬→ 2.5 萬,現在又因 Eee PC 要開始往 1.5 萬 ~ 1 萬移動,每家都號稱丟掉不需要的配備,把價格回饋給消費者。最後都得面對為了拉攏消費者而回頭添加配備/功能(i.e. 增加成本),卻無法把價格往上調的壓力。
這樣的推估,精確度不能說百分之百。但對一個投資人而言,當初若沒因這個產品而將資金一頭投入的,現在也不致有多大傷害。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更多文章,請參閱「Kerrier Online」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