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誰來領導世界銀行?」-聯合早報網2012.2.23
2012/02/25 11:49:13瀏覽31|回應0|推薦2

誰來領導世界銀行?

[德維什‧卡普爾與阿爾文‧蘇巴瑪廉] (2012-02-23)

  佐利克將於6月卸下世界銀行行長一職,再一次凸顯布雷頓森林雙生兒 世界銀行(世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領導人的棘手問題。在世行和IMF誕生的時候,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發出值得注意的警告:如果這兩個機構沒有傑出的領導人,那它們將“陷入永恆的沉睡,永遠無法在人世間的法院和市場中甦醒過來,讓人聽見它們的聲音。”

  當然,要有優秀的領導人,就必須有謹慎的遴選過程。然而,世界如今正走在相反的道路上,恪守著早已過時的程式:美國和歐洲不管經濟狀況多麼糟糕,仍然分別壟斷世行和IMF首腦的位子。

世行須重新評估貸款方式與規模

  一些人已經有了這一體系必須改變的共識。但維持現狀 歐洲和美國拒絕改變及新興市場國家的被動 的力量依然強大。從去年拉加德被選為IMF總裁便可一窺端倪。美國的選舉年政治將進一步強化這一力量,奧巴馬政府不可能放棄全球權力的這一象徵,讓反對者批評他缺乏有力的領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最簡單的部分是指出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世行需要新的遴選過程,不分國籍地選出最能夠勝任的人。較困難的部分則是如何設定對世行行長人選的要求。在目前的環境下,世行的角色必須趕得上具深遠影響的全球變革。

  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眾多窮國開始逐漸趕上發達國家的情況,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了成功發展的行列。這意味著更多的窮國正走出對世行優惠貸款的依賴。

  世行的非優惠貸款機構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IBRD)可能仍能維持其意義,特別是在如今世界四分之三貧困人口已經居住在中等收入國家的時候。但獲得私人融資變得更加容易,將迫使IBRD重新評估其方式與貸款規模。比如,各國可能希望世行繼續提供中立建議並設定採購和質量標準,但又不希望承受世行融資的高交易成本(這已成為世行融資特徵)。

  與此同時,世界在可預見未來將面臨的諸多發展挑戰 氣候變化、農業生產力低下、水資源日益緊缺等 正日漸成為全球性問題。放眼未來,世行需要從向政府提供貸款,轉向為全球公共品的供給提供融資。

  發展中國家日益成功還給世行作為發展經濟學領域研究和政策思想監管人的角色帶來了的挑戰。向來主要依靠位於美國的研究中心的世行,未來再也不能依賴一個單一或通用模式來號令天下了。平心而論,世行已開始向兼容並包的方向轉變,但新行長必須在這方面走得更遠,更關注各別貸款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從範圍更廣的成功發展案例中汲取經驗。

世行主要股東面臨嚴酷抉擇

  世行的主要股東也面臨嚴酷的抉擇。如果它們認為世行未來仍然具有值得支持的意義,那麼能夠提供資源的乃是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當然,首先是中國,但巴西和印度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援助計劃),而不是深陷債務泥淖的西方國家。因此,新興國家也會合理地要求在世行的運作上有更大的話語權,特別是在世行的焦點轉向全球公共品供應的時候。

  如果現有勢力不願放棄控制權的話,那麼布雷頓森林確定的國際金融體系將變得越來越分裂。中國等國將越來越相信各自行事是最佳選擇,這將給多邊主義帶來一系列惡果。

  這些重大變化和艱巨挑戰意味著世行下任行長的首要任務,是開啟並持續變革的步伐,同時尋求世行成員國的支持和賦予的合法性。他或她必須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政治領導能力,及深信世行未來必須有新願景和新路線。

  目前的遴選過程應該改變,擴大搜尋了解改變了的現實並符合關鍵條件的候選人的範圍。這並不意味著排除合適的美國人選(如希拉里),而是意味著認真考慮其他人選,比如巴西前總統盧拉、墨西哥的歐內斯特‧塞蒂洛(Ernesto Zedillo)、奈及利亞財長恩戈齊‧奧孔約 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非洲成功生意人代表人物莫‧易卜拉欣(Mo Ibrahim)、商而優則仕的印度人南丹‧尼爾卡尼(Nandan Nilekani)及傑出的馬來西亞前金融監管者沈聯濤(Andrew Sheng)。

  在這個變化的世界中,現有的遴選程式已失去其合法性,而且有導致出現不良後果的更大風險:選出一個不合適的候選人。堅持這一舊程式的後果或許不會像凱恩斯預言的那麼可怕,但世行體制僵化,其捉襟見肘的G7贊助人以同樣讓人質疑的方式,為求助者提供日益減少的資助,是的確可能出現的局面。

作者Devesh Kapur是世界銀行官方歷史的作者之一;Arvind Subramanian是彼得森國際經濟學研究所和全球發展研究中心進階研究員。

英文原題:Who Should Lead the World Bank?

版權所有: Project Syndicate,2012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614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