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監院也有潛規則
2010/02/12 16:56:04瀏覽727|回應0|推薦1
監院也有潛規則

吳思在潛規則一書中,談到監獄的潛規則

據方苞記載,即將執行死刑的時候,行刑者先在門外等候,讓他的同夥入獄談判,索要財物。當時的術語叫【斯羅】。如果犯人富裕,就找他們的親戚談。如果犯人窮,就找他們本人談。他們對凌遲處死的犯人說:順我,就先刺心,否則把你胳膊腿都卸光了,心還不死。對絞刑犯則說:順我,一上來就讓你斷氣。否則就縊你三次,再加上別的手段,然後才讓你死(在此提一句,李大釗先生就被縊了三次才死)。最難做手腳的斬首,他們還可以【質其首】難道劊子手還能扣留腦袋麼?我搞不清楚究竟如何【質】腦袋,姑且原文照抄。
  以上是行刑者的交易方式。憑藉他們手裡的【合法傷害權】,一般能從富裕者那裡敲出數十兩甚至上百兩銀子,從貧窮者那裡也能把衣服行李敲乾淨。完全敲不出來的,就按照事先威脅的辦法痛加折磨。
  負責捆犯人的也這樣。方苞說,不賄賂他,在捆縛時就先將其筋骨扭斷。每年宣判的時候,死刑和死緩犯一概捆縛,押赴刑場待命,被處決的有十之三四,活下來的要幾個月才能將捆傷養好。有的人會落下終身殘疾。
  方苞曾經問一個老胥,說你們無非想要點東西,又沒有什麼仇,實在沒東西,最後也別那麼折磨人家,這不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嗎?老胥回答說:這是【立法】,目的是警告旁人和後人。不這樣做,別人就會心存僥倖。

----------------------------

監院是職司政府風憲的場所,監院主要的管理工具,就是彈劾與糾正,彈劾的對象是人,糾正的對象是機關。這是監院的規則。

但是監院也有潛規則,跟明朝監獄一樣,這條潛規則就是:【彈劾要彈劾已經下台的,糾正要糾正還在台上的。】

這條潛規則跟明朝監獄的潛規則很不一樣,人家的潛規則是用來勒索錢財用的,這條監院的潛規則,乍看之下沒啥屁用,但是既然是潛規則,一般人當然看不懂,試想,監院的監委大人,平日高坐於柏台之上,收入已然甚高,食有魚,居有屋,出有車,還享有清望的好名聲,每個人不是耄耋之年,就是遲暮之年,人生與社會經驗俱豐,要用這條潛規則來作啥?

電腦之父馮紐曼和諾貝爾經濟學家納許開創了賽局理論這個學門,最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囚犯困境,由此推出在零合遊戲中,參與的雙方不合作才是王道。但是,生物學家愛梭羅德和道金斯發現,真實的生活,正確的策略叫做一報還一報,只要賽局不只一次,而是不確定的多次,一報還一報可以戰勝每次都背叛,或每次都合作,達到生物演化最穩定的策略(ESS)。

監委當然不是生物學家,但是他們既然能爬到監委的位子上,人情世故肯定懂得不少,也算是山寨板的演化專家,或社會生物學家。不過就是混口飯吃,就當個爛好人,誰都不得罪,何必讓人家拿不到退休金呢?反正都是花冤大頭老百姓的。刀切豆腐兩面光,重重舉起輕輕放,是這群監委的拿手絕活。不這樣作作戲,人家還不怎麼承情呢!這份情也不用報應在監委自個兒身上,監委就算天天吃魚翅,住帝寶,也沒多久好享受的。當然是要報應在自己的兒孫身上,前面提到名人老爸的真正作用,也就在這兒了。連爺爺幫郝公子,郝公子再幫連少爺,魚幫水,水幫魚,花花轎子人人抬,水漲船高不是?

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對這種監委下了考語:【鄉怨,德之賊也。】看到這群監委的德性,為德不卒,跟德字沾不上邊,只有交相賊而已。賊這個字,用的真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5238&aid=377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