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水奔瀉天上來(二)
2015/01/18 22:44:42瀏覽180|回應0|推薦1
現在, 我們就來看看這四十晝夜大雨的水源? 那就是“大淵的泉源都裂開
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all the fountains of the great deep
broken up, and the windows (arubbah 699)of heaven were opened) 。
從這裡,我們假設認為” 深淵的泉源都裂開了” 的水有相當一定的量。
因為海陸已經分開, 地球上” 深淵的泉源”就是” 空氣以下的水” 的一
部分。

聖經創世紀 1:6-8, “ 神說:
“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
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God called the
firmament Heaven 6084)。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Heaven: the sky,
alluding to the visible arch in which the clouds move, as well as
to the ether where the celestial bodies revolve)

屬靈上, “深淵- the great deep-8415”, 聖經有一些相關的經文。
詩篇(KJV) 87:6-7說,
“耶和華數算,當祂記錄萬民的時候, 這人要生在那裡。〔細拉〕
歌唱的、以樂器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祢裡面(all my springs-
4599 in thee)。”

詩篇(KJV)104:8-13說,
“它們逐山而上,它們沿谷下流,歸祢為它所安定之地。祢定了界限,
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祂使泉源(the springs-4599)湧在山谷,
流在山間。使野地的走獸有水喝,野驢得解其渴。天上的飛鳥在水旁住宿,
在樹枝上啼叫。他從樓閣中澆灌山嶺,因他作為的功效,地就豐足。”

洪水另一主要的部分是” 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這讓水勢浩大的洪水,
得以從海平面逐漸上升, 40天之後終於覆蓋了所有的高山之巔, 水勢並勝
過最高的山頂十五肘(約22.5 -30 呎) 。如果我們假設亞拉臘山的高度是
5000公尺, 耶和華 神的智慧早已思考到, 人們會試圖朝高處逃跑, 但他們
無處可逃, 洪水水勢要勝過亞拉臘山十五肘以上! 直到此時, 只有挪亞的
方舟是救贖之地, 但方舟的救贖之門早已經關閉。

聖經中提到“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還有另外幾個經文我們可以參考 。
一是以賽亞書 24:16那裡說,
“ 我們聽見從地極有人歌唱說:“榮耀歸於義人。”我卻說:“我消滅了,
我消滅了,我有禍了!詭詐的行詭詐,詭詐的大行詭詐!”
地上的居民哪,恐懼、陷坑、網羅都臨近你。躲避恐懼聲音的必墜入陷坑;
從陷坑上來的必被網羅纏住。因為天上的窗戶(arubbah 699)都開了,地的
根基也震動了。”

二是瑪拉基書 3:10說,
“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
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arubbah 699),傾福與你們,
甚至無處可容。”

三是申命記 28:12說,
“ 耶和華必為你開祂的府庫(his good treasure),天上按他的季節降雨在
你的地上。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你必借給眾國,卻不至借貸。”

屬靈上來說, 天上的窗戶, 就是坐在寶座上的耶和華。因為敞開天上的窗戶
, 只有祝福和詛咒兩者。四十晝夜的雨水, 就是 神火煉的試驗, 雨水就是
祝福和詛咒的福音。不信從的人, 洪水淹沒其生命是神的詛咒; 進入方舟,
藉著水得救的只有挪亞全家八個人, 是 神的祝福!

但是這塵世的比喻也有歷史上的真實面貌。也就是說, “大淵的泉源都裂開
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是兩處極多的水源。一個是:幾百, 千英尺深,
地殼底下的泉源噴引而出。另一個是: 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傾盆大雨不停
的下了四十晝夜。兩者的水量要超過整個地球上最高的山峰15肘, 要將所造
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

大淵的泉源有多少的水量, 我們不可能知道。但天上窗戶的傾盆大雨, 卻有
蛛絲馬跡可尋-“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因為直到此時, 天
上的雲仍然沒有被創造。耶和華對大雨如注的神蹟勢必早已做好預備。在
耶和華祂有創造的大能,說有就有,說立就立。耶和華的神蹟, 與祂的創造是
完全不受人類所定物理原則所局限的。

在聖經中, 天上的窗戶(Windows (arubbah)are plural, in which means
sluice(with opening for water) 是複數的窗戶。這也就是說,
“天上眾多的窗戶也敞開” 了, 四十晝夜的傾盆大雨源出多處 。

但有一個提示, 可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那就是來自外太空的水(諸水之間
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在聖經中, 雖然沒有明說雨水究竟從那裡來到
地球? 但“天上眾多的窗戶也敞開” 了, 卻是一個線索。起初 神創造天地
時, 神創造的天分為三層天。

哥林多後書12:2說,
“ 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caught up
to the third heaven)。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
只有 神知道。"

因為所有這些物體都是 神在第一天創造的, 也為 神所差遣。是否我們可以
如此去解釋 ? 因為這些解釋聖經並未提及, 這個想法,只是少數人的想法!
正如耶和華 神, 在約書亞爭戰時, 祂可以讓地球停止自轉達到一天之長,
讓太陽停止於天上一天之久。

首先我們可以了解 神所創造的天。
第一層天包含下列的氣層:
1. 對流層(troposphere), 大氣層的最低區域,從地球表面延伸到約
3.7-6.2英里(6-10公里)的高度,這是同溫層的下邊界。顧名思義,對流
層是對流最旺盛的 區域,也是天氣現象發生的地方。大氣中的水氣,約有
80%存在於對流層,因此它也是蒸發、雲、雨等最經常出現的區域。

2. 平流層 (stratosphere-同溫層), 對流層上面的地球大氣層,含臭
氧,延伸到約32英里(50公里),地球表面(中間層的下邊界)以上。

3. 中間層(mesosphere-光化層), 上面的同溫層和熱層下方的地球大氣
層的區域,約30至50英里海拔高度之間。

4. 熱成層(thermosphere -游離層) 它位於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
其頂部離地面约800km。

5. 散逸層(exosphere-外氣層), 是熱成層頂部之上2000-3000km
公里的高度。

第二層天是散逸層頂部, 外太空(outer space)的起點, 延伸到千百, 億萬光
年之外無盡的太空中, 在那裡有數算不盡的銀河系。我們所處的銀河系
(milky way)只是外太空的滄海一粟, 而地球又是銀河系中的滄海一粟。難怪
聖經創世紀22:17 說,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
海邊的沙。” 人的藐小, 不言可喻。

第三層天是神的寶座, 神天國之所在。
那麼今天, 雲雨的發生就是在飛鳥翱翔與飛機航行的對流層範圍內。但在諾亞
的世代, 雲雨彩虹的存在, 又是在洪水之後的事。

創世紀9:8-15,
“ 神曉諭挪亞和他的兒子說:
“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並與你們這裡的一切活物,就是飛鳥、牲畜、
走獸,凡從方舟裡出來的活物立約。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
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神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裡的各樣活物所
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
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
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挪亞洪水的雨從天而降, 雖然不是從對流層而來!? 那麼這
麼多的雨, 的確是一個神蹟。今天赤道附近的大雷雨, 多著街道成河, 少著讓
人寸步難行。但是這個四十晝夜的大雨, 掩蓋了整個地球超過5000米的高山!
令人難以了解?

或許, 我們可以借用一些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探索火星(Mars)最新
發現的一些證據。實際上我有一些違反查經的規則, 去使用這些”眼見”
為憑的證據, 而非憑基督的信實, 那也就是” 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

那就是, 距離我們地球近日點(perihelion)約5千6百萬公里的火星(Mars),
是NASA從1965年就探索的星球, 在水手四號太空探險船成功飛越火星後, 許
多科學家推測了在火星表面存在著液態水的跡象。在2005年,雷達數據顯示,
在兩極和中緯度地區有大量冰水的存在(的跡象)。在2004年, NASA的火星探索
船(NASA's Mars Exploration Rover Opportunity)登上了這個 神所創造的火
星至今, 發現了很多的液態水跡象在火星表面存在的蹤跡。

它紀錄了許多大水沖擊的地表, 河流的河床, 湖泊的遺址, 極地的雪帽…等。
那麼是否挪亞年代, 四十晝夜的大雨是來自這個遙遠火星江河大海的積水? 如
果答案是肯定的, 這樣大量的水怎麼會成為傾盆大雨, 它如何到達遙遠的地球,
這的確是一個神蹟。這個神蹟是為了審判諾亞世代人類的原故, 正如耶和華
神能叫火從天上降下來同樣。

挪亞洪水屬靈上的意義重大, 期待你我從聖經中, 再重複且詳加的閱讀和查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remiah052111&aid=202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