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徒佔空間的收聚品
2015/11/09 13:09:56瀏覽1421|回應13|推薦58

多年前,我們的朋友W夫婦和其姊姊,因為父母決定搬回台灣,特地從紐約飛到休士頓,幫忙清理他們的居所。

W太太說他們幾個人日夜忙了十來天,才將父母屯積的東西理出頭緒。她直嘆:「太多東西了!兩位老人家又沒有力氣清理,我們整理的好辛苦。」

上個月,妹妹、妹夫和我在爸媽家也親臨類似情況。

我們一家是從這個公寓大樓一落成就搬入,我只住了一年就出國了。弟妹接續出國後,弟弟的房間除了留下一張單人床,成了爸爸的書房/電腦室,我的房間成了媽媽的縫紉/繪畫室,只剩妹妹的房間比較大,放了一張雙人床,成為客房。

三十多年來爸媽累積的東西,可想而知。他們甚至把一個小陽台的窗戶緊閉,變成儲藏室,放了兩個幾乎觸及天花板的六層高書架,架層上置滿一個個大箱子。

這次我們徵得媽媽同意,和爸爸不太情願的首肯,開始著手整理那些他們多年來堆積的東西。

工程實在浩大啊!陽台上的大厚紙箱不下30個,書房及客房床底下的雜物也不少。

那些多年來沒有碰觸的箱面,滿佈塵灰,甚至結成薄泥,根本撢不掉。打開來,裡面的東西才真讓人傻眼。

一落落未曾用過的碗盤,放在上面的幾個可能因為受潮,還有些霉點。我們趕快拿出來,用熱水洗淨,高溫烘乾。

有個箱子裡是個全新的小電扇。我幾乎抓狂,問媽媽:「「家裡現用的幾個電扇,不是發出吱嘎怪響,就是轉動不靈,或是風速無法調整,這裡卻有個全新的,居然不用?」」

媽媽無奈的說:「那幾個爸爸都修過幾次了。他總說還可以用,就湊合著用!我們都忘記還有這個新的。」

還有一些東西,媽媽根本不知道爸爸何時拿回家的,又是收藏在哪裡!

一個多禮拜來,我們出清了一半垃圾(就是爸爸沒修好,也不肯丟棄的東西),一半可使用的物品,幾乎都是全新的,包括兩個電磁爐,一個大型悶燒鍋,一個電茶壺,一個造型可愛的檯燈,一個砂鍋,大約五、六十來個碗盤,幾打茶杯,一組精美的水晶酒杯(爸爸不喝酒,他可能都忘了是誰送的),我後來不想再數的對筆盒,花瓶,相框,大理石擺設品,木雕。。。

每打開一個箱子,我的情緒複雜。

從禮盒上面印的字,得知很多東西都是過往一些公司行號開幕或是週年慶的贈品,例如碗盤,茶杯,花瓶等。不免覺得,那些贈品實在缺乏創意,一般人家,會用到多少盤碗杯子?擺設多少花瓶?

而因為爸爸幾次職位榮升,或是退休而收到的禮物,雖然是當時流行且實用的東西,多半家裡已經購買,於是只有置放在原來的包裝紙盒裡,未曾開啟。

那些塵封儲存的東西也記錄爸媽那一代人的生活心態。他們惜物,愛物,但童年到青年期經歷的戰爭,躲空襲,逃難陰影依然盤據記憶一隅,物資缺乏的貧窮光景也似乎仍如影隨形,讓他們難以放鬆去享受如今物質充裕下的安適,丟棄舊有,啟用新的。

也因此,爸媽的生活,到底是簡樸,還是無意義的慳吝?東西只被收聚,不用,不也使得那些東西如同「廢物」,沒有發揮其利用價值,只佔據寶貴而有限的空間,也徒增他們負擔?

白天,我們忙著整理,把東西重新分類,裝入拿自超市的乾淨箱子;晚上等垃圾車來,我們把一袋一袋的垃圾拎下去丟掉。

得空時,我還打電話詢問一些有經營二手物品的社福機構,看他們是否有人手來搬運這些東西?

詢問過程才發現,台北有些慈善機構的網站資訊因為沒更新,並不正確。有幾個是早上過九點,甚至十點,打去,無人接聽。不知他們是否有人上班?

最後妹妹詢問就在社區附近的一個社服協會,他們歡喜的說會找一輛小貨卡來載走那些物品。

等他們來搬運的那幾天,我們進出,小心繞過盤據半個客廳的那二十來個大小箱子。

爸爸看著另外堆在一角要丟棄的垃圾,不時去檢視,試圖要留下幾樣他認為還可以修理的東西,例如一個壞了的CD 唱機。

「爸爸,現在幾乎沒有人用這種機器了。年輕人多是用手機聽歌曲的!」他置若罔聞,堅持拿回他們的臥室。

有一天,爸爸陰鬱的看著那堆整理過的東西,情緒突然失衡,到我房間對我大嚷:「把這些箱子全給我放回架子上去!等我身體好了,再來整理!你們不要再去碰!」

我靜默禱告之後,等候一會,看他坐在客廳沙發上歇息,走過去,跟他說:

「爸爸!不用對我大叫!嚇不倒我的!」他微瞇的眼睛睜開,驚訝的看著我。

在旁邊給盆景澆水的媽媽聽到,眼神示意我不要再說。

我不理會,繼續說:「「爸爸,要解決問題有不同的方式,發脾氣卻不是其中一種!你是一個smart person,所以要用頭腦,不是意氣用事。物要盡其用!你屯積那些東西,不用,我們現在給有需要,能使用的人,不是很好?理出空間,你心裡也舒爽!」

爸爸像個作錯事的小孩,把頭轉過去,眼睛閉起來,不肯理我。

我笑笑,拍拍他的臉頰:「如果你有力氣,就用來蓄積體能,承受電療醫治,不是用來發脾氣!」

走回飯廳,媽媽說:「他是病人,不要再惹他生氣了!」」

我說:「我們要這樣看待;爸爸只是身體有疾病,神給予他的生命還是完整的。而且身體虛弱時,更是需要節制,而非放任,讓舊情緒主導動向。」

協會志工們終於來了,幾個年輕人上下樓多次,合力把箱子疊放小貨卡上,滿載離去。

看著陽台上空蕩的層架,和床底下終於可以伸入拖把清掃,媽媽很高興,爸爸雖然不置可否,想來心情應該舒緩。

只是,妹妹妹夫離開回美之後,我看到飯廳的咖啡櫥裡幾組精緻但很少使用的咖啡杯,茶壺,還有各個房間壁櫃裡的大小抽屜,仍然放滿東西,包括好些還在包裝紙裡的不知名物品,不禁輕嘆:

下次吧!那麼多東西,我獨力也難為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35246443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10 11:45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關於「老」,我們知道的太少,準備的也太少,不管是父母或自己,面對「老之將至」,你想以什麼方式迎接?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5-11-10 21:55 回覆:

這幾年每次回台省親,就一直提醒我爸媽要做一些老年居家規劃,例如在體力衰弱時是去安養中心,還是收集資料,以備到時找需要的看護。。。他們都置若罔聞。

不準備,不處理,也是一種'抉擇'。每個抉擇都有後果,如今他們就面臨'不行動'的這個抉擇的後果。

這次回台北這個月,我對於台北的長照服務,外勞看護申請流程,醫療資訊搜取的資料也有一些,有的也付諸行動。

基本上,我不認為這應該是兒女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階段負責。規劃和預備,與信靠神,沒有衝突。我覺得我的爸媽是自己疏忽,拖延(例如對於囤積東西的處理,過去跟他們提,爸爸總是說,等有空會去整理。'有空'從未出現過。這也是我在整理時,心裡並不愉快。)


D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10 08:30

一個家總是有點『倉庫』。但如何不要讓這倉庫一直膨脹到無法收拾地步?是要有上面來的智慧,看清楚這是地上帳篷。

我父母家還算簡單,因為我父親個性上是屬不喜好蒐集東西。他生前將所有該扔該送的都先幫我們處理好,尤其是書籍。

想當年提著兩個箱子到了美國。現放眼一看是滿屋子東西,非常可怕。家裡現在基本原則是當做已經屬『飽和狀態』。也就是有一樣東西要進來,就一定要有一件東西出去。不然越堆越多。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5-11-10 21:42 回覆:

你的父母是智慧人。我也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我家先生提到他退休之後第一要務就是清理家裡那些書籍。父母的東西真的能不麻煩子女收拾最好。

在美國我比較不擔心。美國有不少全國性或是地方性的慈善,社福機構。例如Goodwill, 救世軍,退伍軍人協會,越戰退伍軍人協會,紅十字會,等等,都經營二手貨商店,一個電話或是電郵,他們就按期來收捐贈品。

台灣我比較不熟悉。不過這次處理爸媽的東西也理出一些苗頭,以後就知道該聯絡哪個機構了。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生命與舊生命
2015/11/09 14:49

下面這段話是貞吟前幾天給我的, 我把它部分貼出來, 供有需要的格友們分享:

會想到和我爸爸清楚溝通,也是想到新生命和舊生命之間的抗爭。我爸爸如果繼續照他昔日的好惡來飲食,那就是繼續讓他的舊人壯大。而我們周圍的人為著他的身體著想,卻必須承受他這些抗拒而著急,這樣對彼此都不好。

這段時間, 我常常在想我們這個新生命在長大的過程中, 我們是不是會犯錯呢? 又想到孩子小時候為了練習拿杯子打翻牛奶的學習~ 還有小孩是否聽父母的規勸吃營養的食品或是垃圾食品? 這些都跟我們的新生命如何長大有直接關係!

那麼, 我們該如何對待舊生命? 保羅說要攻克己身, 致死老我, 不容老我長大~

這樣看起來, 不只一方面新生命要接受餵養才能健康長大, 另一方面的老舊生命還要停止供應防止壯大呢~ 想著想著, 發覺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為自己禱告過~ 也可以為伯父的新生命來禱告~

對於網路上的資料, 許多電話是空號我有經驗, 包括有些教會的電話根本沒人接聽, 或留話也是沒有人回~這樣的電話, 讓人感到無奈, 還不如不留電話的好~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5-11-10 21:36 回覆:

'攻克己身',是一個意志上的抉擇,而且是每天,每刻的。這是不少基督徒忽略的,以為信了主耶穌,一切祂都保庇,凡事都應該順利。

殊不知,信主之後的生命爭戰才開始。舊生命不會自動讓位,新生命的成長,就如幼苗要在強悍的野草堆裡掙得一席之地。

你提到一個重點,新生命要接受餵養(神的話語)才能長大,而舊生命要停止讓它被供應(就是順從舊習性)。

PS:我不知道台灣其他地方。但是台北的社福機構的素質能改進的空間很多。如果沒有人接聽電話,起碼讓人能留言。(不過,若是像你的經驗,留話也不回,那的確是很無奈的。)還有,資訊更新也是要點。此外,如果能提供服務的範圍不大,最好明說,不要書面說的好像很多項目,實際在做的只是很少部分,甚至人手不足,讓本來期待接受服務的人反而失望。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