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黑山我進了東正教堂
2012/10/06 22:40:42瀏覽2900|回應2|推薦161

第一次看到「黑山」國名是在上海世博,隨後見到英文字Montenegro,

才知黑山就是蒙特內哥羅。 Montenegro一詞是中古時代的威尼斯語,

 monte是山,negro是黑色的意思。 原來台灣照音譯,大陸照意譯。

我們離開杜布羅尼克,當晚就到黑山的新黑塞哥(Herceg Novi),

可能是行程太趕或領隊的權宜之計,跳過了古城的參觀,直接到渡假飯店。

 這是亞得里亞海濱的一個小海灣,風景不頂美,住宿品質也不怎麼樣,

但觀光客仍很多。 渡假中心範圍很大,客房分成好幾區,工作人員忙不過來,

把我們帶錯了地方,拖著行李上上下下繞了好遠,終於找到自己的房間,

可是門又打不開,我和Yueli只得再去服務台,如此浪費了好多時間。

 待一切搞定,Yueli去游泳,我在一旁的躺椅看夕陽,

這是一個以游泳和泥療著名的渡假勝地,特別是夏天,

歐洲人最喜歡到地中海濱來享受陽光和海水,夏乾冬雨的氣候,

讓地中海沿岸冬夏的景致差很大。 第二天一早我們沿著海灣散步,

看見一塊奇岩上有一尊年輕女子雕像,她右手摸著頭,左手正寬衣解帶,

好像準備裸泳;或者我看錯了,她是舉手瞭望,等待那出海未歸的情人。

新黑塞哥以前曾是波士尼亞國王的領地,先後被土耳其人、

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佔領,今波士尼亞的全名就叫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

往科托爾的途中,領隊叫我們看窗外,他說︰那是14世紀波士尼亞所建的城堡,

又說19世紀時奧匈帝國在這裡建了許多礮台,另有軍醫院及鐵路…

科托爾(Kotor)位於亞得里亞海最深入內陸的灣口,背山面海形勢天成,

自古當地的人就知——守住港口,灣內才得安全;所以每一王朝都很注重海灣防禦;

今仍可見防衛的城牆,此城牆長4.5公里,最高可達20公尺。

科托爾是歐洲最南的峽灣,因水深大遊輪可進出;人民以出海、造船、

觀光旅遊維生。約有五千人在外地幫人造船,我們的導遊之父就去了荷蘭;

另有九萬人沿著海岸從事旅遊業。

綿長的海岸線和彎來彎去深邃的港灣,吸引了來來往往的船隻及無數觀光客,

它就像永遠放在那裡的賺錢機器;黑山沿海的百姓真要感謝上帝的厚愛,

讓他們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不怕沒有謀生的機會。

 15-18世紀科托爾曾被威尼斯共和國統治

環繞舊城的古城牆邊,還有剝落的威尼斯飛獅標誌。

 黑山人手長腳長,平均身高180公分以上。

穿過城門進入古城,迎面可見一座建於17世紀初的鐘樓。

 鐘樓下有一個迷你的方尖碑,聽導遊說這是以前處罰犯人的地方。

 三角柱是羞恥之柱(Shame Column),把做錯事的人綁在此,

並告訴大家他犯了什麼罪。 鐘樓右下方有一棗紅色的牌子,

上面寫著  Place of Bizanti family 14-17世紀。

科托爾被威尼斯統治了近四世紀,所以處處可見威尼斯建築的風格,

再加上峽灣的地景,科托爾也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在科托爾最重要的參觀景點是聖特肋弗教堂(Sv.Tripuna)

這是一座羅馬式的天主教堂,始建於九世紀,以科托爾的守護神Tripuna命名。

教堂歷經1667及1979年的大地震,重建、整修使教堂前的雙塔高度不同,

塔上分別刻著809及2009,說明她始建及最近整修的年代;雙塔是科托爾的地標。

教堂門前有科托爾守護神聖特勒弗的雕像,及石刻碑文。

 聖特肋弗教堂有豐富的館藏文物,包括14世紀起的壁畫、聖人遺物,

及科托爾工匠及藝術大師們的代表作品,可惜裏面不能拍照,

沒有影像記錄看過也就忘了。

 聖克萊爾的方濟會修院(Franciscan Monastery of St. Clare)

從斯洛維尼亞過來,我們一路看羅馬天主教堂,到了黑山我居然進了東正教堂,

而且一看就是兩座,雖不是第一次進入,但宿願得償由衷感謝天主!由於

科托爾正好位於天主教文化圈與東正教文化圈交界處,所以兩種教堂都有。

 這是聖路克教堂(St. Luke's church)建於12世紀,原是天主教堂,

後因信奉東正教的人劇增,教堂內曾出現兩種祭壇,

現在則全屬於塞爾維亞的東正教會。 進入教堂看見穿黑袍,

留著長髮及長鬍鬚的黑山神父,徵得他的同意我們開始拍照,神父也很友善,

他拿起Yueli的相機,要我幫他們合照。出教堂前我買了一串寶藍色的念珠,

這是用來當靈修祈禱之用,禱詞是「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祢垂憐我罪人」。

咖啡色的那一串是在布拉格買的,

科多爾的唸珠總共14顆,不知是否用來拜苦路的?

 在小小的尼古拉方場上,除了古舊的聖路克教堂外,還有一座20世紀初,由捷克

建築師所設計的聖尼古拉教堂(Crkva Sv.Nikole/St. Nicholas' Church),

裏面藏書非常豐富。

東正教有許多獨立的教會,如希臘教會、塞爾維亞教會、俄羅斯教會等,

他們彼此之間互不隸屬,不像全世界的天主教徒,均以羅馬教宗為最高領袖。

黑山和塞爾維亞有共同的語言,在歷史上兩國一直並肩作戰,算是兄弟之邦,

黑山的東正教是屬於塞爾維亞教會。

 東正教堂通常分為三進,第一進為入口大廳,右邊會放著奉獻箱及蠟燭。

 第二進為會眾席,供信友參加禮儀(彌撒)及祈禱;這裡沒有椅子,

禮儀進行時大家都站立,平時信友也可以點上蠟燭,在這裡跪地祈禱。

 第三進是聖所,只有神職人員才能進入。

上圖為會眾席,隔著聖像屏風,裏面是聖所。

東正教非常恭敬聖像,在拜占庭歷史上曾有一兩次破壞聖像運動,

後來雖然在大公會議肯定了聖像的意義,但和羅馬天主教卻漸行漸遠。

 代禱三聯畫

左邊是聖母抱著小耶穌,中間是基督普世君王,右邊是洗著若翰。

離開科托爾我們來到南邊的布德瓦(Budva) 布德瓦也是黑山有名的旅遊景點,

這裡最初被希臘水手發現,現在則遺留著威尼斯風格的建築。

 布德瓦老城有三個主要的教堂,分別是聖伊萬教堂、聖瑪利教堂以及聖三一教堂。

台灣也有一座東正教堂,在新店湯泉社區,由希臘籍李亮神父主持。

前幾年我曾參加他們的禮儀(東正教稱彌撒為禮儀)。大家乘電梯上去,

不記得是幾樓,只看見稱作「教堂」的公寓,放了許多聖像畫,

當天約有二十位信友在場,他們大部分來自東歐,還有俄羅斯籍的僑民。

很慶幸教堂內有椅子可坐,也有禮儀過程的單張供我們參考,

但整個程序我仍不太了解。印象較深的是他們的「聖體」,厚厚的像蛋糕一樣,

並泡在加了熱水的葡萄酒裏,神父以湯匙舀起聖餐,

信友們列隊以半蹲的姿態恭迎「聖體」入口。

東正教和天主教是11世紀分開的,分裂的原因非單一事件,總之相距遙遠,

中間又隔著鄂圖曼帝國的教會是難以交流的,久而久之各自發展出當地的文化色彩。

 耶穌曾說——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傾向我們〔谷九:40〕,

對於已存在的事實除了尊重,也應互相認識,並欣賞彼此的禮儀之美。

 

﹋﹋

感謝 

 

2012/12/26 11:31
Dear 追尋(阿爾巴尼亞之夜)(jane3468)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在黑山我進了東正教堂」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e3468&aid=692002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心有靈犀
2012/10/17 14:18
盡然用依樣的頭貼..好有默契喔....ㄟˊ咦
亞納(jane3468) 於 2012-10-17 22:17 回覆:

這個頭貼代表我倆的心聲

妳追求妳的音樂夢

我追求我的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旅遊總是讓人愉快~~
2012/10/12 14:10

剛從波羅地海三小國跟俄羅斯回台...

滿腦袋還是東正教教堂的華麗洋蔥頭圓頂呢 

亞納(jane3468) 於 2012-10-12 20:36 回覆:

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一直吸引著我

很想更深入的了解

期待妳的

波羅的海三小國及俄羅斯

早點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