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貼--漫步在史高比耶(Skopje)
2013/08/19 22:11:22瀏覽2400|回應2|推薦65

漫步在史高比耶(Skopje)2013/04/04 21:12

史高比耶(Skopje)是馬其頓首都,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很陌生;

我也是去過才知。離開聖瑙姆我們就往西北首都方向前進,

 一路空曠顛簸,到史高比耶已中午時分,吃過午飯,室外氣溫飆到42℃,

 大家直呼受不了,嚷著要到飯店休息;但領隊忠於工作,

他說不想參觀的人請便,最後我們全跟著隨行。

 沿途少見的村落及豎立著一根根尖塔的清真寺,那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史高比耶(Skopje)名氣雖不大,但有悠久的歷史,早期被羅馬帝國統治,

 九世紀時臣服於保加利亞,11世紀初又被拜占庭征服,接下來的幾個世紀

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而史高比耶

一直處於行政中心的地位。 14世紀末鄂圖曼土耳其征服了史高比耶,

之後的500多年馬其頓加入了回教文化。

 Vardar河是馬其頓最主要的河川,她的上游穿越首都史高比耶(Skopje),

 以河為界北部多伊斯蘭教徒,又稱土耳其區,是舊市區;南部則為東正教區,

 政經中心集中在此。 我們先逛北岸老城區,這裡還殘留一些鄂圖曼式建築。

 這幾張是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Mustapha Pasha mosque),

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建於1492年,之前曾是基督徒的土地。

清真寺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資修建,他是當時傑出的政治人物。

清真寺裡鋪著墨綠色的地毯,潔白的牆壁有著藍色的窗框及紋飾。

 大大的圓頂下開了許多小窗,明亮的採光配上美麗的圖案及吊燈,

這是一座簡潔高雅的寺院。

 古老的可蘭經翻閱了無數年代,他的每一字句都傳達了阿拉的指示,

 並教導著他的子民。

 今天住在老城區的大部分是阿爾巴尼亞人,他們在鄂圖曼統治時改信了回教。

 馬其頓民族複雜,約65%是斯拉夫裔,大部份信奉基督宗教;

另有25%為阿爾巴尼亞族群,他們世居在與阿爾巴尼亞

及科索沃交界的西部,此外尚有土耳其等少數民族。

 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馬其頓人,和信奉回教的阿爾巴尼亞裔馬其頓人

 素來不和。 1998年塞爾維亞對科索沃進行軍事行動時,有200萬居民的

馬其頓忽然擁入了40萬的科索沃難民(科索沃難民是阿爾巴尼亞裔),

此舉引發了後來馬其頓 西部阿族人的武裝叛亂,所幸在歐盟等

國際社會的調停下很快停火,阿族願意放下武器,馬國政府也同意

給予更多權力,如今兩族的關係多少有些改善。

老城區的舊巴扎遺留著鄂圖曼時代的文化,這裡有許多閣樓工作坊、

工藝店、傳統小舖及咖啡屋等。

 來來往往的路人到清真寺前的水池洗臉、喝水。

 

 有著許多穹蒼形圓頂的土耳其浴室已改為國家藝廊

聳立於Vardar河北岸山坡上的城堡,是6世紀時拜占庭帝國修建的。

 在導遊帶領下我們進了東正教教堂,隔著許多聖像的聖門和紅布簾,

裡面是聖所,只有神職人員才能進入。

東正教的彌撒很長,而且教堂內 沒有座椅,導遊說他85歲的老媽媽

和大家一樣要站三小時,只是牆邊有類似椅子的架子,可讓老人家

靠手支撐身體。 參加東正教彌撒真辛苦,不知常來的信徒多不多?

同樣都信奉耶穌基督, 但東(正教)西(天主教)教會,

和基督新教各有不同的禮儀及敬拜方式。

石橋前立著聖西里爾兄弟(St.Cyril and Methodius)的雕像,他們是拜占庭

的傳教士,生於薩羅尼加(Thessalonica),九世紀為斯拉夫人傳教時,

根據斯拉夫語音,以希臘字母為藍本,創立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ic),

這是最早的斯拉夫文字。 格拉哥里字母的創立與使用,對斯拉夫文化影響至

鉅,今信奉東正教的馬其頓、 保加利亞及俄羅斯等國都有特別的日子紀念他們。

這兩尊雕像應是聖克萊門(St. Clement)與聖瑙姆(St. Naum),他們倆人都

是聖西里爾兄弟的學生,併肩在奧赫里德傳教,並設立斯拉夫修道院,從事宗

教、文學、藝術等課程的培訓,他們以斯拉夫語教學,聖克萊門並把西里爾

創立的格拉哥里字母加以簡化,並廣為使用,這就是所謂的「西里爾字母」。

大興土木的史高比耶許多工程正在進行,還豎立一些有故事性的

雕像,不久的未來這裡將有一番新氣象。

 馬其頓廣場上有一尊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此雕像高12公尺,由義大利佛羅

倫薩鑄造,安裝在10米高的基座上。 2011年6月豎立時,引起希臘強烈抗議。

 山上是千喜年(2000年)才豎立的「千年十字」,

夜晚綻放著指引方向的光芒。

  繞完廣場來到德蕾莎修女的出生地,

德蕾莎修女本名(Agnes Gonxha Bojaxhiu1910~1997),

是阿爾巴尼亞人,在史高比耶(Skopje)他們家可是少有的天主教徒。

 這是一座很新的德蕾莎姆姆紀念館

紀念館二樓陳列著家族照片及紀念姆姆的文物及傢俱

設計新穎、超級採光的三樓小教堂,每星期有三台彌撒。

這是馬其頓1991年獨立時的國旗,因希臘抗議,後改為紅底八道光芒。

德蕾莎修女是阿爾巴尼亞人,歐洲共產制度未瓦解前,南斯拉夫及阿爾巴尼亞

均不認同德蕾莎修女的義行;隨著蘇聯解體、南斯拉夫獨立出七個國家後,

 巴爾幹半島開始「返回歐洲」;她們都以德蕾莎姆姆為榮,想拉近和她的關係。

 阿爾巴尼亞首都有地拉那.真福德蕾莎修女國際機場,馬其頓有德蕾莎姆姆

紀念館,科索沃也有德蕾莎雕像。 據說馬其頓特別打鑄了姆姆雕像,準備送到

梵諦岡,好讓世人知道這位有愛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馬其頓人,但國內的

阿族人卻要求「雕像上要註明姆姆的祖籍是阿爾巴尼亞」,此事因此打住,

可敬的德蕾莎修女只好留在史高比耶守護著家園。

在馬其頓僅停留兩天,但回來的影像整理及資料閱讀,卻花了好長的時間。

 從歷史上看馬其頓有古代和現代之分,古代馬其頓是指西元前五~西元前

二世紀,那時曾有一段輝煌歲月,菲力普二世統一上、下馬其頓,其子

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而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

 祖先,大部分是六、七世紀來自北方的斯拉夫人;經過1300多年的民族融合,

馬其頓的原住民早被斯拉夫人同化;所以亞歷山大大帝的國籍很難分辨,

他到底是馬其頓人?或希臘人?綜合多方資料看來,應是「無解」。

馬其頓也是一個跨國的地理概念,她在20世紀初兩次巴爾幹戰爭後,

就被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瓜分了,今天的馬其頓共和國就是

當年塞爾維亞所分得的那一份。

至於馬其頓民族,她有統一的斯拉夫語言及文化傳承,從六世紀起一直被周圍

的大國輪流統治。14世紀末鄂圖曼土耳其征服了她,直到20世紀初才擺脫。

馬其頓是斯拉夫民族中最早入鄂圖曼,卻最晚離開的。

 馬其頓斯拉夫人篤信東正教,全國有上千座修道院,院內更珍藏了許多

中世紀留下的聖像畫(Icon)。聖像畫是信徒敬禮的對象,非常神聖。

〔上圖取自網路 史高比耶教堂的聖母憐子圖〕

提到「馬其頓」國人一定還記得——她曾是我們的邦交國,但只有短短2年的

情誼!其間我中華民國政府資助他們一億五千萬美金,因是馬國總理私自

與我建交,馬國總統並不承認,在2001年阿爾巴尼亞裔和斯拉夫族群短暫

衝突後,馬國政府在國際壓力下,解散內閣組成大聯合政府,拿錢的官員

不再有權力,台灣因此失去了邦交國!

 對馬其頓歷史和現況稍微了解後,覺得她好像巴爾幹的縮影,遷移的民族、

重疊的地理環境、不同的文化和宗教、長期的外來政權、改變中的國界…

以及族群衝突… 多元和複雜是一種宿命,由不得我,也很難改變,

除了了解只有尊重和接受。

參考資料:

洪茂雄著《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三民書局

張桂越著《追獵藍色巴爾幹》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網路資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謝 !

2013/04/15 14:53 Dear 追尋(漫步在史高比耶)(jane3468):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漫步在史高比耶(Skopje)」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美食|部落客帶路,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迴響(10) : 管理

10樓. 阿鍾哥 ~~ 建議 ! 2013/05/07 07:08

 一個歷史古國 濃濃的異國風 ! 讚啦 !

 就因為有濃濃的異國風 才那麼吸引人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5/12 00:07回覆 回覆

9樓. 一畝桑田 2013/05/03 17:40

邦交國 馬其頓和台灣建交兩年的秘辛, 國人大概多所不知或沒概念了, 台灣外交的困境, 真是有苦難言。

在夾縫中求生存不容易 外交策略的擬定尤須慎重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5/06 00:29回覆 回覆

8樓. *開心小屋* 2013/04/21 12:41

漫步在史高比耶(Skopje) 好特別的地方 介紹的好仔細 也想去看一看呢

謝謝來訪 馬其頓不是熱門觀光景點 所以回來後仔細整理影像與資料 很高興在此與大家分享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21 21:25回覆 回覆

7樓. 蕭茜文 2013/04/16 16:49

圖文並茂,鉅細靡遺。 好像身歷其境一般 謝謝版主愛你喲!

歡迎瀏覽 謝謝你的讚美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17 00:03回覆 回覆

6樓. 文達 2013/04/09 16:00

 增長見聞 大開眼界 謝謝這麼詳細的攝影和豐富的介紹....... 有如讀了一篇"史高比耶"的地理與歷史~~ 真的精彩 多采多姿 美不勝收的呵^!^

謝謝捧場 祝平安喜樂 新春如意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9 21:31回覆 回覆

5樓. 清風星月伴茶香 2013/04/08 17:41

 從歷史看疆域... 各個民族似乎都難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宿命。 無名百姓對這史代更替,只能默默承受。

目前的景氣雖不太好 能生長在承平時代 台灣人是幸福的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9 21:25回覆 回覆

4樓. Ryder 2013/04/08 09:21

讓人也想一遊 很具知性的介紹!

只是旅遊見聞的分享 有機會可去馬其頓看看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9 21:14回覆 回覆

3樓. 周仔 2013/04/06 16:14

 謝謝您 在美圖之前,我們彷彿聽見您清晰的導覽著,謝謝您.

把旅遊過的地方介紹給網友 是我最大的樂趣 謝謝您的回應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6 23:40回覆 回覆

2樓. 浮生 2013/04/05 16:47

巴爾幹半島 馬其頓從南斯拉夫體系出來 讀您此篇圖文 愈發覺得宗教信仰 對於國族興立 果然有著密切之相關

 幸好我們生長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台灣 不管基督徒 佛教徒 或穆斯林等 大家都可以和平相處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6 23:33回覆 回覆

1樓. 多硯坊(冰雪歲月五年級) 2013/04/05 16:12

精彩詳盡 看完精彩的圖文介紹 對馬其頓有了初步的瞭解了 也慨嘆人類有史以來 因宗教,種族,領土等種種紛爭 而引發的衝突

百姓為了爭生存 領導階層則是為了野心 不同族群或宗教 有時也因其他因素 而引起征戰 追尋(科索沃眾生相) 於 2013/04/06 23:26回覆

⊙⊙⊙⊙⊙⊙⊙⊙⊙⊙⊙⊙⊙⊙⊙⊙⊙⊙⊙⊙⊙⊙⊙⊙⊙⊙⊙⊙⊙⊙⊙

六月改版時心中有一些疑慮,刪除了3個檔案;如今重貼,對當時推薦與回應的網友致上萬分的歉意!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e3468&aid=8131117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0 15:35

重貼

就再看一次

也對此地多一分瞭解

亞納(jane3468) 於 2013-08-21 22:50 回覆:

你的再度回應

除了感謝

還有一份感動


周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0 08:27
這景像,帶著一種空礦一種古色,淡淡的蕭條.
亞納(jane3468) 於 2013-08-22 10:49 回覆:

遷移、融合的民族,千年來一直被周圍的強國統治、擺佈;現在雖已獨立,但是還有部分族人,隔在國門之外,總有一些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