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31 11:55:00瀏覽722|回應4|推薦6 | |
Dr.HSU許添盛醫師於「2011年國際慈濟人醫會」(註1)上倡談「用心醫病」, 他引用 佛說:「萬法唯心」,而說物質世界是由能量及意識形成的,來建構「用心醫病」的理論,以佛法的面向來檢視其論說,有對、也有錯;錯在哪裡呢?本文略辨之。真正懂得用心醫病的是被稱為大醫王的諸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於物質的邊際處施設「虛空」一詞來表示它的空無,所以說虛空是一個表意名言,同理,於許多星球間的空間,我們稱它為宇宙,宇宙一詞表達一種空的概念—空無,表示什麼都沒有,且它不是有情,沒有覺知心,因此說宇宙意識是不存在的。人類發射許多火箭(含人造衛星)到宇宙中,迄今不曾見到宇宙為此有任何反應,顯見宇宙不具意識覺知心;但是,榮格所主張的集體潛意識是存在的,我們可以在許多的球賽(棒球、籃球、足球等等)中現前觀察到觀眾及啦啦隊與參賽球員間的相互影響;譬如,台灣台中市長胡夫人曾因車禍陷入昏迷狀態,大家為她祈禱祝福,這種集體潛意識的念力讓她度過危機,當然本人的求生意志也是關鍵。再如,美國911事件中有一群不相識的人不約而同地搭乘同一架死亡飛機而喪生,這是有情的共業業力(也是一種集體潛意識)所顯現;但在該事件發生前幾分鐘,卻有人臨時起意而匆忙離開那棟毀滅建築物,而逃過死劫,這表示那人沒有那種業力,不跟那個集體潛意識相應故。
現代網際網路的「雲與端」概念可以來譬說集體潛意識與個人的關係,集體潛意識是一種意識流的「雲」(如來藏心的種子流注所致);山河大地是共業有情的如來藏心所共同變現,故說它也是一種意識流的「雲」,而個人則是「端」的分享資源使用者,也是「資料雲」的製造者。真是不可思議!這不是意識心所能觸及的範圍故。
宇宙非具能量,非不具能量,是名具能量。能量是物質(色法)的一種,不論是風力、水力、火力、核能等哪一種形式所產生,都不可能儲存於虛空中,所以說宇宙非具能量;但是,虛空中有無量無數的四大(地水火風)極微的元素存在,可被我們的如來藏心所吸附、執持而變成我們的色身、山河大地、器世間的物質等,所以說宇宙非不具能量,是名具能量。
Dr.HSU許說:「物質世界是由能量及意識形成的。」
物質世界是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心所共同造成,第八識如來藏心能執持業種(善惡無記)及聚積四大極微的元素故,能貫串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故,能依人類有情的個別業種而呈現高矮胖瘦、壽夭窮通之別故。現代醫學已透過超音波掃描證實人類胎兒在5~6個月之前是沒有意識的,且出生後的意識不復記憶前世的人事物,顯見意識心不能貫串三世,當然不能將此世的所作所為帶到未來世。但是,第八識心具無我性,換言之,張三的第八識心不會替張三做主,卻會像伺服器一樣地依照張三的意識心及意根末那識的指令提供種子流注來運作,不過,這種運作是受業力影響的,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心想事成,要不然就不會有俗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業力是一種牽引力,能讓有情眾生隨業流轉生死於三界六道中,Dr.HSU許似乎忽略它的存在,佛教徒所熟知的〈慈悲三昧水懺〉中的悟達國師膝蓋所生的人面瘡,是一種業障病,這須要向債權人道歉懺悔,且經過仲裁調解,才得以獲痊癒。詳情請參閱拙文〈拜懺的奧義〉。
雖然,佛教有隨願往生之說,但往生者的願還須契符諸佛之願,如,與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契符,且在生時還得要修三福業—世福、戒福、行福(註2)及不譭謗菩薩藏,才能蒙 佛接引。Dr.HSU許引用賽斯說:「人死之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與法界的因果定律相違背,99%的眾生都是隨業往生故。
醫療界發現人體有自然療癒功能,如同某些生物的再生能力,如,壁虎斷尾或蚯蚓被斬兩段後能自動再生,病人只要遠離塵囂、放下世俗煩惱,於山明水秀的林間靜養,則人體的自然療癒功能顯著。中國古人就懂得這種養生的道理,如, 《清靜經》〈道心品〉:「人能常清靜,天地悉歸之。」 《道德經》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內經‧素問》:「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之。」
不論古今中外、任何人種的健康嬰兒只要讓他(她)吃飽、睡寶,不受到任何驚嚇、干擾,都會「一眠長一吋」,快速地成長。這正是上文的寫照。「天地悉歸之」是說天地間的真氣(或四大極微)會自動的匯歸於身體,這是如來藏心的功能之一。如來藏心隨著各個嬰兒的往世業種而讓嬰兒呈現不同膚色、不同身材及處於不同環境(富裕或貧窮),由此顯見,宇宙能量或某神靈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為何人成長後會失去自然療癒功能呢?
人類長大成人後,不知器世間及色身是虛幻存在,不識法界實相而起顛倒想,認假為真地追逐世間的名聞利養,無盡煩惱隨之叢生,休息時無法真正地睡眠—像嬰兒般無思無慮地安眠,因此上喪失了身體的自然療癒功能。 諸佛如何用心醫病呢? 【未完待續,下文解說】
(註1)http://www.youtube.com/watch?v=a3xH7aEVKkM (註2)世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發菩提心,修行佛道。FROM:【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