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28 10:19:00瀏覽715|回應2|推薦2 | |
葛吉夫(G. I. Gurdjieff,1877~1949)是第四道體系的祖師,他宣稱第四道是一個古老的體系,並非他個人獨創。……他是奧修少數推崇的成道者之一。……不教道德,教的是如何找到良心。善的定義很簡單﹕凡是有助於靈性進化的就是善,妨礙靈性進化的就是惡。善與惡就像人的右手與左手,善與惡可以互相毀滅,除非你有一個目標,使兩隻手合作。純善或全惡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
(廖閱鵬,《靈魂煉金之旅》,方智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頁011~016)
【alchemy這個字的原意是「煉金術」,在神秘學裏,煉金術的奧秘意義則是指人的修行,因為人從凡夫到聖者猶如轉鉛成金。】(註1)就以世間的煉金術來說,我們必須先知道手中的礦物是否含有金的成分,次者了解其中有哪些雜質,再來想法冶煉將雜質去除,然後得純金。第四道的法真的是靈魂 「煉金術」嗎?本文略辨之。
第四道要求人以思考、以行動、以實驗去親自驗證。 第四道認為,進化是不可能自動發生的,靈魂不可能自己長出來的。修行,是沒有保證的。 第四道強調修行從目前生活的立足點開始。不需要放棄外在的事物,因為所有的下功夫都是內在的。 第四道鼓勵人有意識地欣賞文學、藝術、音樂,這些美好的事物是人為的精緻印象,成為餵養情感中心、理智中心的高等食物,有助於靈魂的結晶。 有意識地欣賞,意味著在欣賞的當下,記得自己,分開注意力,保持雙向的清醒。於是,美的欣賞活動就成為記得自己的實踐。 重點不在於你從事什麼外在活動,而是你以什麼樣的意識狀態來面對當下。(註2)
葛吉夫說:「『停止思想』主要是由情感國王來執行,這也說明了『停止思想』與『記得自己』是孿生兄弟﹕越嫻熟『停止思想』,『記得自己』的能力也相對提昇。」(註3);『停止思想』且『記得自己』是佛法中所說一念不生的靈知心,是意識心的一種,祂雖然含有雜質(貪、瞋、癡、慢、疑、惡見等26種煩惱),只存在今世,人死再投生後就斷滅,未來世是另一全新的意識,顯示祂不具永恆的金性,其次,第四道的行門中沒有去除雜質的「冶煉法」。
葛吉夫的名言﹕「如果你活在狼群中,你就要學會狼嘷叫。」,【如果要立即的成果,必須使用任何手段。為了解脫,葛吉夫可以不擇手段。葛吉夫說第四道是「狡猾的道路」,他正是「狡猾者」的箇中高手。】(註4)
葛吉夫的第四道論述始終繞著意識心我在作功夫,我見不斷,就是一念無明沒有破,因無明垢的遮障,對於意識心所現萬花筒般的虛妄境界起顛倒想而不自知,被六塵境所惑,如何能解脫?怎能成就佛道?
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靈魂煉金術—九節佛風 1.坐定觀想:身體透明,中有三脈。 2.觀想諸佛菩薩的光明佈滿虛空,形成白色大光明。 3.第一節:觀想白光由右鼻孔進入化為紅光,順左脈而下,繞到丹田,再順右脈而上,從左鼻孔出去,變成黑氣。 4.第二節:觀想白光由左鼻孔進入化為紅光,順右脈而下,繞到臍輪,再順左脈而上,從右鼻孔出去,變成黑氣。 5.第三節:觀想白光由右左鼻孔進入化為紅光,順左右脈下,在丹田、臍輪進入中脈,向上沖到眉心輪交會,再順著左右脈,由左右鼻孔出去,變成黑氣。(註5)
喇嘛妄想靠這種吸白吐黑的呼吸,來滌除罪障,將一切業障病魔,無明煩惱,皆化為黑氣,隨呼而出。就以罪障、業障來說,這是吾人往昔造惡業的果報,譬如,台灣經常發生的酒駕撞人事件,受害者通常都會有價求償,有的根本不原諒肇事者的罔顧人命而不願和解;如今喇嘛昧於人性的需求,只想靠觀想與呼吸來無價地清償宿債與滌除罪障,十足阿Q精神!自我催眠故。
永恆存在的如來藏心(執藏吾人業種)藉末那的遍計執性讓我們於三界六道中輪迴生死而永無盡期,而方便說、權說「靈魂不滅」;此心自體清淨卻含藏許多染污種子(雜質),在因地時名阿賴耶識,經過多劫累世修行後,於八地時斷盡分段生死的習氣種子隨眠改名異熟識,進而斷盡無始無明的隨眠而成佛再改名無垢識(心體所含藏種子永不變易,究竟清淨圓滿,譬說為真金(註6))。
菩薩道行者藉參禪找到真心如來藏,能現觀祂的自性清淨體性(金性)及七轉識、色蘊、器世間萬法等都是以祂為根本因,而隨眾緣現行、顯現。了解第七末那識的染污性(貪、癡、慢等20種煩惱的雜質),必須藉歷緣對境來除性障(「冶煉」),種子必須藉緣才能現行故。遂轉依真心的清淨性、無我性、真實性,於行住坐臥、待人處事中觀行,當煩惱現行時便如理作意的思惟、應對,漸除貪、瞋、慢等習氣,舊業已銷,不再造新業,依菩薩道52位階逐次修行,於三大阿僧祇劫後盡除雜質而成佛。這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靈魂煉金術」!
(註1)廖閱鵬,《靈魂煉金之旅》,方智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頁230。 (註2)同上註,頁089。 (註3)同上註,頁117。 (註4)同上註,頁017。 (註5)甲子身心靈文教中心 http://tw.myblog.yahoo.com/sethvsarianashou-sethvsarianashou/article?mid=541&prev=421&next=538 (擷取日期:2013.02.28) (註6)《大乘密嚴經》卷1〈1 密嚴會品〉:「真如實際等 及諸佛體性 內證之所行 超諸語言境 涅槃名為佛 佛亦名涅槃 離諸分別想 云何而可見 碎末於金礦 礦中不見金 智者巧融鍊 真金方乃顯」(CBETA, T16, no. 681, p. 725, a17-22)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