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04 14:07:20瀏覽3548|回應6|推薦105 | |
兒子八年級的數學、理化功課完全超出我的腦容量,一心只想努力捍衛國文這塊最後的疆土,我熱心問著開學不久的兒子:「這週國文上了些什麼呀?」兒子回應道:「阮氏名和一棵開花的樹。」一聽,心裡猛喊糟糕!我腦中竟全無線索?「應該都是新的文章吧!我國中好像沒上過。」 一邊故作鎮定,一邊在心中暗暗推敲:「阮氏」彷彿是越南的大姓,或許是因應目前新住民融入的社會趨勢,選錄了和越南新住民有關的文章?一棵開花的樹?嗯……聽來似曾相識…。 「沒有文言文嗎?」我想轉移一下目標,國中文言文我背得還算精熟。 「阮氏名就是啊!」 「什麼?!」文言文時代,越南媽媽應該還沒落籍台灣吧!我翻開兒子課本一看。天啊!原來是「陋.室.銘」! 「是陋室銘,不是阮室銘!」我更正兒子。「醜陋的陋!」 「原來是醜陋的陋呀!真的很像阮耶!」兒子感嘆文字的奧妙,我卻忍不住笑彎了腰。 兒子的「國文」成績一直是敬陪末座。回想幼年時期的親子共讀,孩子也多偏愛讀「圖」不讀字,雖然曾隨著孩子成長準備各式適齡的課外書,甚至將書本「埋伏」在洗手間、餐桌、床邊等孩子唾手可得之處,用盡心機也沒能捕捉到孩子的閱讀興趣。 平心而論,大人們也未必喜愛閱讀,如何能勉強孩子?相信每個人各有探索自己與接觸世界的方法,所以,當七年級時孩子的國文分數落在六十幾分,我也算鎮定如常。語言文字既是用來溝通表達的工具,掌握表達才是精髓,何必拘泥於只是設計來評量學生的考題?想想數學家、音樂家、廚師、服裝設計師…不都也能用文字以外的另一種語言表達自己? 曾自嘲自己的國文「只有國小中年級程度」的兒子卻不作如是想,八年級以來奮發圖強,上學期國文居然勇奪八十幾分。有一天,他埋首功課,突然面色凝重地轉頭問道:「媽,提稱詞和問候語有什麼不同?」 我一時丈二金剛摸不著腦:「你說…提?什麼?」 「“提稱詞”。還有…什麼是“啟事敬辭”?」 我受到驚嚇,連忙近身去看,課本綜合練習單元竟然出現書信應用文? 「只是綜合練習,不算主要課文。」我敷衍著叫兒子大概看看就好,沒想到兒子居然不肯輕易罷休。「對老師為什麼不可以用“福安”?只能用“道安”?」是呀!祝老師幸福安康有何不妥? 「提稱詞,如膝下、膝前?」兒子讀著課本內容,滿臉疑惑:「什麼意思啊?」 我只好請出谷歌大神,在網路上搜索一番。嘗試是否能找到一些信件實例,好幫助孩子了解。沒想到,除了古文書法信籤、文鄒鄒的考試題例,相關資料大多是「國家考試參考書」或「國學詞語總彙」詞條式的解釋。 「提稱詞,膝下、膝前…例如,母親大人膝下。就是……嗯,你在媽媽的膝前請媽媽看信的意思。」孩子點點頭,對長輩的尊崇禮儀,還算可以理解。 接著,我清清喉嚨,繼續唸道:「啟事敬辭,用在提稱語之下,為陳述事情之發語詞,如敬稟者、謹稟者、叩稟者。茲肅者、敬肅者、謹肅者、敬啟者......。」這.....這是什麼神秘時空的語言呀?唸得我滿頭霧水,孩子聽了,只說這跟講義裡寫得差不多,完全無助於了解。 「為什麼要學古代人的寫信用語?又用不到。」兒子感嘆。 我向兒子坦誠自己也不解這些「不太被應用的應用文」,為何被編入國中生課本裡? 「也許因為國家考試要考,教育部擔心學生未來可能有人會想考公務員…。」 說著,我仍尋思這些在生活往來書信或電子郵件都遍尋不著的用語,除了公務公文還會出現在哪裡?現代公務員有些也許被指派扮演網路小編,甚至擅長推播各式宣導資訊懶人包,他們的頭腦是否仍需滿載古文遺緒?這,確實超出理解,超出我這母親大人的國學領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