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卍華嚴蘭若雜誌社」(LineID: @yju8886z) 讀者網友心靈園地 住持上聖下境法師主答 :
2019/01/10 07:52:50瀏覽324|回應0|推薦0

285.請問法師,何謂「面對問題才能超越問題」,到底要超越的什麼呢?

答:有兩個和尚到京城,要返回寺廟時,路上要經過一條河,河水喘急,當年紀較長的老和尚抵達岸邊時,看到一個年輕女孩用拜託他過河的眼神看著他,老和尚不敢用正眼瞧她,獨自過河去了,後到的年輕和尚抵達河邊,女孩依舊用拜託的眼神凝視著他,年輕和尚不發一語即揹起女孩涉水走過了河流,到達對岸,當老和尚回頭看到這一幕後,即沉默不語的等年輕和尚跟上了之後,二人默默地繼續回程,到了寺廟門前,老和尚忍不住氣的開口斥責,問年輕和尚說 : 和尚不該碰觸女人,你已經違犯了戒規,我要去報告住持方丈。

這位年輕的和尚楞了一下,回答年紀較長的和尚 : 我已經帶她過河,將她留在岸邊了,而你到現在還揹著她嗎? 這個故事是禪門的教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的!會惹塵埃的只有仁者的心動。

年長老和尚的心中,嚴守戒規不碰觸女人,因為他知道乾柴烈火是很可怕的,寧可讓女孩找別人,也不要自己去犯戒,以防萬一不可收拾的妄念出籠時,壞了自己一生的修持。

但當他看到年輕和尚不知檢點戒律,竟然去揹她過河,於是分別見、忌妒心產生,而質問年輕和尚為什麼不懂得戒規,竟然去碰觸女孩,而年輕和尚基於同情慈悲之心,於是在警惕覺知之下揹女孩過河,過河之後用沉默來收攝自己剛剛真刀實戰面對考驗的心,所以年輕和尚對老和尚的質疑和回答,很訝異,並說 : 剛剛我已把女孩子揹過河,並將她放下了,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放下呢! 這個佛門公案,雖然大家耳熟能詳,但其詮釋的涵意正好是當前佛教界兩種不同的修持心態。

年長老和尚其修行持戒,墨守成規,逃避危險又具挑戰的劇情,讓自己強行壓抑的遠離一切危機,這樣的修持是最安穩,最可靠的修行模式,但卻無法真正深入,面對自我潛在的壓抑和虛偽的面具。

畢竟老和尚對自己的信心與智慧不夠,所以他會逃避,他的意識告訴他要守戒,所以他要壓抑自己,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變態,嚴格的說,老和尚不敢向自我潛在意識挑戰,因為他怕敗给了自我的劣根性。

年輕和尚看到女孩求援的眼神徘徊在河邊,天色已暗,他必須當下承擔將她揹過河,雖然會有肌膚的碰觸,但清淨覺知的心具足,當下決定用當仁不讓的同理心,來迎接這張考卷,他讓這件事隨順因緣的發生下去「隨缘不變」,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平常。

當他揹女孩過河之後,他的心也在當下將女孩給放在河邊了。

因此他與老和尚默默返寺的路上,他的心安住在返寺的路上,所有河邊女孩和揹女孩過河的「過去」劇情早已過去,年輕和尚活在當下的心如明鏡般,早已沒有先前的景像了,所以當老和尚斥責他時,讓他很驚訝,因為他早就放下剛剛的事,而老和尚還在迷惑剛剛的劇情和自己的忌妒。

由老和尚和年輕和尚的不同修行方式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修行不是在鼓勵逃避問題,而是要真刀實戰的面對自己的微細習氣,假若一個想成就果位的菩薩,凡事都採取逃避,不敢將自己的德性坦誠的接受歷練時,縱使老和尚成就了大師級人物,成就了豐功偉業的人天志業,但那依舊是個虛偽表相的假修行人,連自己都會害怕自己潛伏的德性,還逃避萬丈紅塵的污泥沾身,更不敢無私同理心去面對自己與他人,如何能夠修行成就呢! 修行,就是藉由每日所接觸的人、事、物來修正,調整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的心靈智慧障礙,但不可否認,年輕和尚的修行方式,雖然比較直接也較符合究竟的大乘佛法,但也必須搭配善護念自我當下一念的菩提心,對任何挑戰都必須保持修行之人的警覺之心,無私利他的心,才是吾人内在清淨的佛性顯露。 (文圖:華嚴之美~) 金剛乘弟子慧缘合什恭錄~ 阿彌陀佛 2019年1月10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2352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