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的三句話,是“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和“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另外一句在這兒並不重要。
為什麼和2300萬扯上關係?
因為再一次的證明了邏輯的正確,是“動者恆動靜者恆靜”,是在意識形態的四十年潛移默化下,已經造就了“根深蒂固”的基礎,而這個基礎部分,是早已就定性在了三十個百分比到三十五之間,而勝選的一方,說明了是成功的在中間區域,始終穩定的攫取了另外的十個百分比。
而所謂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指的並不是“人”,而是“意識”。是當意識唯一,而所指向的也是唯一的政黨時,票決其實是對於黨和意識的行為落實,而與對象的連貫性則在次要。
相對的,藍色政黨的山頭人物,四十年來在矛頭的面前,始終只選擇避讓迴繞。
但不幸的也是意識問題,就拿首府今天的那位領導來說,背著的是“政黨圖騰”,嘴中說的是“祖蔭”,但是“保持中立”,是這個概念嗎?
沒有黨國,沒有先人遺志,卻還能當著成真,這就是藍色的悲劇,所以至今台灣的年輕世代並不都完全了解“對岸實況”,藍色政黨又曾經做了什麼?
而在面對指責下的歷史包袱,藍色政黨的圖騰人物又曾經做了什麼?
偏不巧,藍色政黨的人物愈是避讓逃躲,意識指向的壓力就愈是明白。
簡單的問一個問題就好,首府的市長以其所身負的歷史和職責,當前往228紀念儀式的時候,他是否先做過功課,徹底而全盤的了解了事件的真相?
藍色政黨今天這一役的失敗,當然少不了自我安慰下的落幕,但是也註定了藍色政黨將更進一步的走向沒落,在戲曲主角距離舞台越來越遠的現實下,終究也就要消失的。
主觀?
可觀?
或許剩下的就是牛頓的第三句話了:“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會在力的方向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與外力成正比。”
天知道!
因為外力的顢頇和虛假,和藍色是同樣的,也是個明白,其一鐵證正是ECFA,癥結即在於搞不明白“意識”下的鐵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