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31 08:01:29瀏覽292|回應0|推薦0 | |
114頁甲三,大科三分的第三分流通分,那麼有四類,分成四科,乙一,第一科呢,是佛贊彌陀追贊諸佛,佛就指的釋迦牟尼佛啦!他讚歎阿彌陀佛,追贊呢就是更進一層,更隨著讚歎十方諸佛,第二呢,佛贊諸佛復勸信願,所以在這部經裡面,釋迦牟尼佛三勸眾生發願,三就是代表多啦!一而再,再而三,顯示這個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苦口婆心到所以然處,第三科呢,諸佛共贊釋迦,十方諸佛又反回來,禮上往來啊!釋迦牟尼佛讚歎諸佛,諸佛也一起讚歎釋迦牟尼佛,最後呢,才介紹參與這法會的眾生他得到的利益,作一個總結,法眾得益結勸。 那麼先看第一段,佛贊彌陀追贊諸佛,就分兩小科,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佛首贊彌陀,開頭就讚歎阿彌陀佛,看這個經文,『舍利佛,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是第一小科,釋迦首贊彌陀,釋迦牟尼佛,又叫著舍利弗的名字,如我今者,像我現在開這一次法會,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一句話分成兩層的意思,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是就阿彌陀佛本身說,他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有那一些不可思議的功德呢?前面所講的依報、說法、正報、行持這一種莊嚴,都是他不可心思不可口議的功德,之利,由這樣的功德,眾生去行持這個法門就可以得到大利益,這個之利是就眾生的身上說,他得到的大利益,那麼由這四種莊嚴所產生的不可心思不可口議的這個功德呢,歸納起來,請看講述備覽第九頁第二這一科,淨土有六種不可思議的功德,第一呢,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不必等到斷煩惱、斷見思惑,你才能了分段生死,所以這法門叫作帶業往生。過去有一個自稱大通家,禪淨密律他都懂得,那麼他一向累積在禮佛,那一陣子呢,他就又寫信又演講,一再寫信請教雪公太老恩師,他說帶業不對,消業才對,我們老師就不跟他理會,外行,大外行,那如果要消業才能往生,那是圓收一切法門,跟普通法門那一樣,這淨土法門他特別是什麼呢?圓超,那麼這一位大通家他認為帶業往生是我們的老師,印光祖師他提倡的,他瞎了眼,沒有看淨土宗的這一些法典,古來那一些淨土宗的、其它宗的乃至於天台宗的智者大師,都講這個帶業往生,那有印光祖師才講啊!所以如果你們還有興趣,在過去好幾年,我都必須做帶業跟消業特別提出來一個專題來跟諸位講,現在不用講了,為什麼呢?這不流行了,沒有人再有這疑惑了,有這疑惑你去看天華出版社,他有專門集一本帶業和消業的問題,那麼這一位大通家也早已往生好幾年了,這淨土不可思議功德,第一條就是什麼呢?就是帶業往生,不斷惑那不是帶業那是什麼啊!橫超三界那不是斷惑,第一個,第二個橫具四土,在極樂世界啊!其實十方的佛的世界都有四土,但是他們的四土是非常清楚,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啊!也有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了證明,所以有一次他就趾指按地,足指,用這個腳,大姆指一按地,一下子,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就馬上現出來,大家一看,原來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沙石等等,這個穢土,那是暫時佛力的那一種示現,那還有彌勒淨土,你去得了嗎?你得要斷多久惑到那一種境界才去得了?但是極樂世界啊!凡聖同居這就橫具上三土,完全是阿彌陀佛的信願力,所以我們凡聖同居土的眾生啊!就可以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的佛菩薩在一起,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一句就是表顯橫具四土,非由漸証,漸就是次第,你不必一定要斷見思惑,才能到方便有餘土,不必要斷根本無明惑,你才能夠到實報莊嚴土,這個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報,他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之一,其次呢,說明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怎麼樣呢?但持名號不假方便,這一部經只有講執持名號這一個法門,不用再假借其它種種的方便、方法,還要修各種的善、各種的懺悔等等,沒有,第四呢,一七為期,只要七天,你就能夠刻期取正,不藉長劫,不必要長時間,所以其它的法門必須七翻生死,三大阿僧祇劫,一七為期,就可以証一心不亂,可以事一心也可以理一心,法門不可思議功德呢!第五,持一佛名,單持阿彌陀佛的佛名,等持諸名,等於持其它一切的佛名,所以阿彌陀佛叫法界藏身,你去看課誦本,叫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什麼叫法界藏身?法界包含一切的法界,所以稱佛名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在三藏經典裡面有千佛名經,千佛名經裡面一千尊的佛名字都是讓你來讀誦,這功德大了,其實你不必念千佛名經,單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持其它一切諸佛之名,就是這佛名不可思議啊!名以召德是全佛即生,而這執持名的這個法門是怎麼樣呢?是以阿彌陀佛的名號來召阿彌陀佛全部的果德,當你一念相應一念佛,當你一念相應的時候,你當下你就是阿彌陀佛,全佛即生,收攬全部阿彌陀佛果得的功德作為我們的功德,這個佛名指的是阿彌陀佛的正報,所以呢,經文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那就是總收攬上面依報、正報還有這法門,之利,之利,眾生依照這法門你去實踐的時後,你就可以得到大利益,什麼大利益呢?那就是前面所說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命終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命終之後呢,你心不顛倒,往生極樂四土,這兩種大利益,佛在前面所說四種莊嚴都在讚歎,這個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眾生去實踐這法門的時後,就可以得到這兩種大利益,這是釋迦首贊彌陀,如我今者,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在娑婆世界講這一部阿彌陀經,讚歎阿彌陀佛的時後,下面怎麼樣呢?六方諸佛,通通出來讚歎,他們也一樣,東方亦有阿閦?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東方世界呢,也有阿閦?佛,阿閦?佛翻譯作是不動佛,其實啊!佛,証到了佛,他有無量之德就有無量之名,根據他,或者是因地所發之願或者是果地所証之得,乃至於其它的法性,或其他的法相,就他的實行,或就他的發願,所以這名字有不一樣,那我們讀誦這佛名呢,你就要至誠恭敬,也可以怎麼樣?如同讀誦釋迦牟尼的弟子一樣,可以擅自取師,這個阿閦?佛是東方的不動佛,他為什麼不動呢?不被一切境界所動,那我們就可以拿來學習,我們念佛的時後就一心專注,不被五欲六塵所動,不被外面的這一些種種的邪說所搖動,那麼這一尊佛是如此,其它以此類推,還有須彌相佛,他這個相好,好像須彌山一樣,非常的大,很莊嚴大,須彌山佛,大須彌,須彌光佛就是光明很盛,光明就代表智慧,如須彌之大的光明,所以叫須彌光佛,妙音佛,他就是聲音非常之微妙,不是只有這幾尊佛而已,如是等,像這幾尊等等恆河沙數諸佛,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數目,諸位,印度這恆河非常特殊,確實是如此,他那個沙非常的細,也是,他下面踏一踏,他那個沙就好像麵粉一樣,所以整條恆河沙的數字,你看有幾千萬萬萬萬那麼有這麼多的諸佛,他們怎麼樣呢?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各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他們的三千大千世界,出廣長舌相,把他的那個舌頭,把他放出來,他說多大呢?廣長舌,我們的舌頭有多大啊?我們的舌頭是三寸不爛之舌,佛廣長舌啊!又廣又長怎麼樣呢?徧覆三千大千世界,把這三千大千世界通通蓋滿了,嚇死了!我們都被這個佛的舌頭給蓋住了,有此事嗎?佛的舌頭有這麼大你沒有學佛你就不知道,沒有這樣的一個知識,諸位,佛有三身啊!法身、報身、應化身,不要說是報身,應化身的佛他的舌頭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這個是應化身,諸位,他的舌頭伸出來啊!就可以蓋住整個臉,所以你去看經典,有一回釋迦牟尼佛為了要度化一個信婆羅門的一個村莊,這個村莊呢,算是一個小國小村莊啦!那個國王受他的那一個下面的國師,專信婆羅門的,他主導權很強,絕對不讓佛法給傳進來,釋迦牟尼佛要把佛法給傳出去,你說他要用什麼方法?他是托缽乞食,去跟你托缽啊!藉著托缽接觸眾生的時後呢,就藉這個機緣跟你講法,佛的力量那還得了啊!他一托缽,一跟你講法,他都有神通,他契機說法,你不接觸則已,你一接觸,佛好像一個大磁鐵一樣,沒有不被吸住的,所以婆羅門他也知道這厲害,他探聽其它村莊釋迦牟尼佛都去了,準備到這裡來了,他害怕了,他下命令誰都不能出來供養佛,他們隨時在後面監探,哪一個違命,那就要處罰,下了命令,單子下下去了,我們知道佛是過午不食的,今天沒有托缽到,今天就得餓肚子啊!來到這個村莊,佛,你要知道佛32相,一看到這個相好,你一下子就生起了欣羨之心啊!世間還有這麼相好莊嚴的人啊!現在年輕人都迷這一些明星,如果釋迦牟尼佛來當明星,呵~全世界大轟動!這一天托缽,大街小巷都走遍了,大家都關門拴窗(台語),沒有一個人出來供養,奇怪!其實佛早已經料到,沒什麼奇怪,怎麼樣呢?大巷托缽不到,走小巷,走那個後門,恰好,已經快中午了,這一戶的富女人家家庭主婦他來洗米,洗米怎麼樣呢?他要把這洗米水把它倒到後面的水溝,把它倒,一開那個後門,恰好,釋迦牟尼佛走到這個地方,一看,啊!這麼莊嚴的人,他的缽裡面還空空的,馬上要過午啦!可憐啊!生起了一個惻隱之心,看後面沒有監探的人啦!想說進去拿個東西來供養佛,但是怕佛就走過去,怎麼辦呢?他愣在那裡,一秒鐘,釋迦牟尼佛早已經知道,善女人啊!妳那洗米水也可以供養佛,就拿那洗米水來供養佛就可以啦!啊!洗米水也可以供養佛啊!她非常高興就把洗米水倒到他的缽裡面,佛就跟她說,妳供樣佛這一碗洗米水就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升天、什麼樣的功德,一一的說的沒完沒了,後面的那些跟蹤的婆羅門通通圍上來了,佛一說完以後,他們就藉這個機會攻擊佛,一個洗米水有什麼功德!這個簡直在騙人,你一言我一語,罵得佛沒話說了,佛怎麼樣呢?一看,佛一句話也不說,他那舌頭一伸出來,把整個臉給蓋住了,佛含羞了!等到他,佛都沒有回應,罵了,佛再慢慢把舌頭伸回去,你們不罵了,不罵了,那我跟你們,你們信奉的信迷陀典,裡面不是講到一個人的舌頭的相啊!跟你宿世所造的業力有關係,舌頭是用來講話的,一個人連續一生二生三生都不打妄語,從來不打一句妄語,諸位,他那個舌頭啊,伸出來可以抵住鼻尖,你們現在不好意思,下了課以後呢,找一個隱密的地方,好好用力把舌頭頂出來,如果能夠頂住你的鼻尖啊,諸位,恭喜!你大修行人,三生以來不曾打過妄語,有沒有這個,有!有!有!當然有啦!你們剛剛看了,我這舌頭伸出來多大?把這臉到法界的地方通通蓋滿了,這個有多少生多少世不打妄語了,佛會打妄語嗎?諸位,這時後圍的人更多啦!對啊!對啊!對啊!這一下子通通信了佛了,呵~諸位,這叫佛的權巧方便啊!他一句話也不用回應,就全村的人都信佛了,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這一部經是什麼呢?佛的境界,他不是應化身,是佛的報身,這報身是什麼呢?前面跟諸位講過了,是稱合法性,是真實報身,法性就是那個法身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報身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報身的一根毛,跟諸位說喔!你們聽清楚了,不要害怕,就可以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叫作報身,身土是不二的報,身所俱的是實報無障礙土,怎麼無障礙呢?大可以入小,小可以入大,一芥子,一個芥子,他就可以把整個須彌山納到這個芥子裡面來,而絲毫不感覺到逼陣,何止是他的舌頭能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啊!說得還小啊!可以盡虛空遍法界,你去研究這個教理你就可以知道,証到這個境界的人,他簡單的舉一法,一個毛髮,這一毛髮當體就是中道實相,當體就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說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絕不是科幻小說,佛真實所証,他為什麼要出這樣的一個世界呢?用報身,真實果報身來說真實語,所以說誠實言啊!汝等眾生,當信是,你要相信這一部經,這一部叫什麼經呢?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一部經的本名就是這16個字,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而這一部經是為一切諸佛所護持所攝念的一部經,那麼這一部的經名到了玄奘大師啊,他就把它加以簡略,叫作稱贊淨土,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他把它簡略為稱贊淨土,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他把他簡略為???鳩摩羅什大師取其義,更簡略,叫作阿彌陀經,阿彌陀就是這一部經要說的,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由於阿彌陀佛的關係,同時這一部經正講得持名,所以說阿彌陀經是非常巧妙的合這一部經所提倡的持名念佛,剛好吻合鳩摩羅什大師的譯筆啊,他就是這麼高明,所以玄奘大師,過去鳩摩羅什大師所翻的,他也翻了不少,究竟還是大家流通鳩摩羅什大師的,這是東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日燈佛』南方世界也有日月燈佛日,白天放光明,月,晚上放光明,燈是什麼呢?有隱密的地方,太陽也照不到,月光也照不到,其它燈光可以照得到,這個日月燈佛是說明佛的智慧,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沒有照不到的,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開智慧啊!名聞光佛這一尊佛的名聲普聞十方,光是代表智慧,由於智慧的關係,所以使他的名聲可以普聞十方,大燄肩佛,燄代表智慧火燄嘛!燃燒破一切惑就開一切智,肩呢?肩膀擔負一切眾生,代表慈悲,所以這一尊佛是有大智慧大慈悲,悲智雙運,他取這個名字,須彌燈佛,燈也是智慧,這智慧如須彌之大,還有無量精進佛,如是等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南方世界。 接著呢,『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有一尊佛叫作無量壽佛,就來了問題了,無量壽佛又在西方世界,那是指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呢?還是另外有一個世界,他這一尊佛叫做無量壽佛?這個蕅益大師的註解,他的要解裡面說,可以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在講這一部經,阿彌陀佛到了佛的境界啦!他也不用這樣的避嫌,他也可以出來轉贊釋迦牟尼佛!叫大家要相信,那麼也可以是其它的世界呢,也有無量壽佛,跟他同名的!這未嘗不可!還有無量相佛!這個相好,有無量相,無量幢佛,這個幢就是法幢,佛說法豎立法幢,佛是法王,與法自在,所以叫無量幢佛,大光佛,這光明很大,大明佛,明也是這個智慧,還有寶相佛,這個相好,非常好,淨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諸佛,出來作證明。 北方世界,有燄肩佛,前面這個燄肩講過啦!悲智雙運,最勝音佛,他的聲音非常的殊勝,這個聲音也是非常重要啊!我們這個世界是耳根最利,所以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度化眾生,是以聲音作事,所以在座的諸位,你們將來有立志想要講經說法或演講等等,你的聲音也是很重要,佛有八音,你去查查那個佛學辭典,深遠音,不用麥克風,不像我們需要麥克風,再遠的音再遠的地方他的聲音也可以傳得到,深遠音,過去我們雪公老師,他八十幾歲,深如洪舟,因為聽得人太多了,幫他準備麥克風,他這麥克風都把他拿掉,不自然,用他自然的音,這氣很足,難沮佛,這個沮是破壞的意思,難沮就是很難以破壞,佛已經証到了一切種智,這智慧如金剛般若,如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是難沮佛,能壞什麼呢?能壞見思惑、塵沙惑、根本無明惑等等這些障礙,日生佛,日生這一尊佛好像太陽升出來,這個世界有太陽出來就是有光明,沒有太陽那就是黑暗啊!佛一不出世,跟諸位說,三界黯暗啊!可憐啊!日生佛,網明佛,這個網是什麼呢,在佛法裡面,有佛的教網,教法,84000法門,佛說一切的教法、教網,還有剎網,所以一切的世界各各世界都有不同的剎網,所以這一尊佛對一切的教網、一切的剎網,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眾生他很清楚,明,他智慧明了,通達明白,所以叫網明佛,如是等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北方世界的諸佛出來作証明,來勸信,勸他的眾生要相信,勸我們也要相信,佛都出來作証明了,你還不相信,那就是倫語裡面孔子所說的:『???』我對你也沒有什麼辨法了,一勸再勸,那你都不聽,那孔聖人也沒法子。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這個師子,就是獅子虎豹那個獅子,佛說法如獅子吼,獅子一吼,因為他是萬獸之王,其它都馴服,所以叫師子佛,就表顯他怎麼樣呢?說法豎大寶幢,名聞佛,他的名聲普聞十方,名光佛,因為智慧的關係,所以他的智慧普照十方,達摩佛,達摩就是法,佛依法而成佛,佛成佛了以後叫法王,什麼叫法王?王是自在義,與法自在,他能夠運用一切的教法來度化一切的眾生,達摩佛,法幢佛,前面講過了,豎立這個法幢,持法佛,他能夠持一切法,總一切義,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下方世界的諸佛出來作証明。 最後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梵就是清淨之音,佛的音聲非常的清淨,他可以使聽的人心開意解,所以叫梵音佛,怎麼清淨呢?佛有八音,你去查,宿王佛,這個宿就是星宿,講28星宿,那麼宿王指的是月亮,月亮是一切星宿之王,所以到了15啊!8月15也馬上到了,8月15月亮一出來,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時後,都把那些月亮的光通通遮蓋住了,宿王佛,說明這一尊佛的智慧如宿王,智慧高,香上佛,戒香,香就是戒律莊嚴,大燄肩佛,悲智雙運,雜色寶華嚴身佛,佛那都是以因地修練六度萬行,以六度萬行為花來莊嚴他的果德,雜色寶華嚴身佛,婆羅樹王佛,這婆羅樹翻譯成我們中國的意思叫堅固,這個樹很大,而能夠歲寒而不凋,為一切的樹木所不及,所以叫堅固,堅固樹王,樹婆羅樹王,這是比喻什麼呢?這是比喻佛已經斷盡了一切的煩惱而証到了法身,法身是最堅固的理體,高出一切九法界之上,法中王,婆羅樹王,這尊佛叫婆羅樹王佛,寶華德佛,寶華之德蓮花有四德,說明他的德,見一切義佛,佛能夠持一切法,總一切義,他能夠通達一切的諦理,不論是真諦、俗諦、中諦他都能夠動靜明了,所以叫一切義佛,如須彌山,其德如須彌山,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那麼這裡稍為整理一下,看這個略記,114頁丙二,沙佛,六方就代表十方,十方恆河沙的諸佛來讚歎這部一經,來勸信,勸大家要相信,六方諸佛同贊啊!東方恆河沙佛乃至於上方恆河沙佛,這等同於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十方,因為鳩摩羅什大師一向注重簡略啊!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應當要相信,所以叫作勸信啊!離不開信願行,所以他先勸信,這一部經叫作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一部經的本名,諸位,這裡有一個用意,這一科是沙佛贊經勸信,本來証到了佛,佛佛道同,到了佛,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功德、一切的道力、一切的神通都是一樣的,沒有說那一尊佛高明,佛佛道同啊!何以十方的諸佛那麼偏心要讚歎西方的阿彌陀佛啊!以我們的凡夫心可以這樣的來分別的嗎?佛佛道同,怎麼大家都是異口同聲那麼偏愛阿彌陀佛呢?雖然到了最後果地是佛佛道同,但是跟諸位說,因地所發的願大不一樣,而且每一尊佛所度化的眾生啊!跟眾生所結的緣有淺有深,所以他度化眾生的時候呢,有難有易,有難易的分別就是所結的緣的深淺,結緣結的淺,度化就比較難,結緣結的深,度化就比較易,所以在釋迦牟尼佛這一生啊!這個故事太多了,他的弟子當中呢,某一個村莊,叫誰去都不行,舍利弗去也不行,最後叫誰呢?佛說啊!這一個村莊啊,跟那個神通第一,神通第一是誰啊?目鍵連,跟這個目鍵連有緣,他一去就行,果然他一去了全村的人都信了佛了,其它弟子都感覺很奇怪,他說他神通棒嘛,其它都不行,講說法說法不如某人啊!講智慧智慧不如某人啊!為什麼他一去就行呢?過去生,這一村莊人是怎麼樣呢?都是個蜜蜂,這舍利弗,過去當個樵夫,不小心弄到了蜜蜂,整個蜜蜂都要來啄他,目鍵連這個時後他起了一個念頭,ㄟ~你不要來啄我,我正在修行啊!將來一旦我証果了以後,我先度你們,就起了這樣這麼一個願力,跟這些眾生結了好緣了,你看這一生証果了,這一些蜜蜂都一起,因為業力的關係都到這一村莊裡頭來做人,所以一看目鍵連都不用說,就感覺這個人好像很面善啊!諸位,我們也有這個感覺,佛雖然成了佛了,過去所結的緣的深淺不一樣,阿彌陀他是發了48大願,這個大願王,跟眾生緣啊!所以你看我們這個世界,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不論你學其它任何法門,學佛的都阿彌陀,他不稱其它的佛,他稱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跟眾生結得緣太深了!由於這樣的關係,不是十方諸佛偏心,他們不偏心,怎麼樣子對眾生有好處,就應當怎麼講,所以十方諸佛才在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經的時後,也都在十方諸佛勸信,勸他們,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我們看不到啊,釋迦牟尼佛他佛眼所見啊!十方的諸佛都勸他們的國土的眾生要相信這一部經啊!這是什麼願力啊?告訴我們是什麼願力?十方諸佛講這一部經,十方諸佛都出來作証明啊,不是我講的就算數啊!你們可以不相信我,你不能不相信十方的諸佛,所以叫勸信流通,這蕅益大師把前面從讚歎阿彌陀佛開始,就把它判入流通分,非常高明的一種科判,為什麼這一尊佛這一部經叫作不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後面要解釋,釋迦牟尼佛要解釋,明天最後一次,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