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13:52:24瀏覽185|回應0|推薦1 | |
接著看經文,上面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介紹極樂世界的主人,那麼這裡,補充一句說,『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阿彌陀佛從成佛到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經的時候,已經有十劫的時間,在玄奘大師的唐譯本裡面,直接翻譯成十個大劫,這十個大劫的時間,跟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比起來,是小天則耳,所以我們去正是時候,去親近阿彌陀佛,去皈依阿彌陀佛,這是其時。 那麼下面,又舍利弗,又另外一段,介紹什麼呢?介紹有主有伴,在極樂世界上,阿彌陀佛是主人,其他往生的清淨大海眾是伴,是伴侶,我們往生到那裡,這些都是我們的同參道友,『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太多了,小乘的弟子,皆阿羅漢,都是已經證到阿羅漢果,小乘的四果,也就是已經斷了見思二惑的聲聞,這個數字有多少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沒有辦法用我們的數學去算,很難算得出來,不但是阿羅漢證到四果的人多,諸菩薩眾,亦復如是,那些大乘,已經斷除了根本無明惑的法身大士的這些菩薩們,也是無量無邊,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位,這是說明短短的十個大劫以來,極樂世界上就有這麼多的弟子,這說明一個事實,怎麼樣呢?修淨土法門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修這個法門不難,這裡面有一個意思,有一層意思,極樂世界是屬於大乘的境界,在往生論裡面說,定性的聲聞,定性的二乘不能生極樂世界,這個請大家看講述備覽之四第七頁,第一就『往生論』偈,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所造,在淨土的經典裡面,有三經一論,三部專經,一部專論,這一部專論,就是天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典,在往生論理頭的一個偈子說,大乘善根界,說極樂世界是屬於大乘善根,已經成熟的眾生的一個境界,到那裡都是大乘善根成熟了,才到了那裡,這個境界是等無譏嫌名,等就是平等一位,通通都是大乘善根成熟,你才能夠往生去了,在那裡沒有譏嫌之名,可以受外界來譏笑來嫌惡的不好的名字的眾生,譏嫌之名,那是什麼譏嫌之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諸位,請大家原諒,尤其女學長請原諒,我個人沒有對女性歧視的意思,佛經是不是有這個意思?跟諸位說,世界上宗教學術你給他研究徹底了,沒有一個比佛教還講平等的,釋迦牟尼佛,他沒有說高高在上,只有我一個人成佛,你們都是凡夫,法華經的常不輕菩薩,碰到一隻狗也跟他頂禮,你是未來佛,我絕不敢輕視你,碰到了一隻羊他也跟他頂禮,常不輕菩薩,對狗對羊,他都要頂禮,更何況是男子女人!但是平等是平等,就事論事,那沒辦法的事情,經典說,女人及根缺,極樂世界,都是36相,大丈夫相,沒有女人相,根缺,也沒有那種盲人瘖啞,肢體殘障等等,這些通通都沒有,而且二乘,二乘是聲聞緣覺,緣覺是廣義小乘,雖然是中乘,但是是廣義的小乘,他重要的是求自己自度,沒有發菩提心的,那麼這種二乘種性的,沒辦法往生,諸位,來了問題了,往生論既然這麼說,為什麼極樂世界有那麼多的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那不是經論自己衝突了嗎?諸位,不是經論衝突,這意思在哪裡?極樂世界這些聲聞弟子阿羅漢,其實都是大乘的根性而往生的,往生到了那裡,他過去世修小乘法門,後來回小向大,學淨土法門的往生,往生到了那裡,由於宿根的關係,小乘法門方能成就,他斷了見思二惑,證到了阿羅漢果,但是這並不是定性的聲聞,不是定性的,由於他是證得果位,斷了見思惑,是屬於小乘的阿羅漢,以前過去學生們,所以老師聽聞你的名字,都是大乘根性的眾生,這前面所說的大阿羅漢,大阿羅漢,過去現的是聲聞乘,那麼極樂世界上,有這麼多證到阿羅漢,乃至於斷了根本無明的這些法身大士們,到這裡為止,正報莊嚴也介紹了,下面總結一句說,『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阿彌陀佛已經,早已經成就了,前面的阿彌陀佛,乃至於這些無量無邊的弟子,主辦正報的種種莊嚴,在這裡再稍微整理一下。看後面略記部分,看丙二,隨機證果,成就無邊,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無邊的聲聞弟子及菩薩弟子,只有十大劫而已,成就正身之得,所以我們到了那裡,如果拿我們世界的眾生,三苦八苦來加以檢驗,到了那裡,無怨憎會苦,諸位,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常常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很無奈的事情,偏偏你討厭的人,他就是就在同一個辦公室,不是冤家不聚頭,這還好,諸位,你看現在的離婚率有多高,兩個小夫妻,被世俗稱他是小冤家,諸位,你聽過了嗎?怨憎會苦,到了那裡,這些都是證果的聖人,都是我們的同參道友,都是我們的修行伴侶,環境非常特殊的,對於我們了生死成佛道,是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丙三,進德勸願,把依報、把說法、把正報這些種種莊嚴都說明了以後,這些種種的莊嚴,阿彌陀佛設施了這些軟體硬體都說明了之後做什麼用?讓我進德,快速成就,所以阿彌陀佛,有這麼多的好處,光說無用,最重要的是怎麼樣呢?勸願,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快!快去!這一段很重要,諸位,我說很重要,這跟你們有很大的關係啊!稍微暗示一下子。看經文『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陴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說』又舍利弗,另外開一段,極樂國土,眾生生者,極樂世界上,凡是十方國土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皆是阿陴跋致,這個阿陴跋致是梵語,翻譯成中國的意思,就叫作不退轉,到了那裡都得不退轉,我們這裡的眾生,聽聞佛法,在座100多位,聽聞了佛法,哇!太好了!回去以後好好發心,從此以後,日夜用功不斷,諸位,經得起考驗嗎?明年再來檢驗一下,後年再來檢驗一下,諸位,我們講座從民國三年就是第一屆,一直辦到今天,我們已經經過了多少檢驗啊!我們不是沒有檢驗啊!100多位算少啊!很少啦!以前雪公在的時候,滿滿的,這門怎麼關的起來呢!這一些人都到哪裡去了,佛教界有一句很有警惕的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一學佛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隨時隨刻佛都好像在眼前一樣,吃飯也不離,睡覺也不離,大小便通通不離,通通不離,諸位,在這一年你往生啊!保證!呵~學佛兩年,佛在西天,阿彌陀佛在哪裡呢?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是你,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回到十萬西方極樂國土去了,你不是阿彌陀佛嗎?是啊!阿彌陀佛突然回來一下子,還算不錯的啦!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都已經不曉得在五蘊六塵裡面,沈淪到哪裡去了,能夠至始至終保持不退的,少之又少啊!所以佛經裡頭才說,梨子、安摩羅花,還有一個初發心的菩薩,這三個東西,三世因中多,及其結果少,但是結果非常少,不是沒有菩薩,初發心的菩薩很多啊!我們人本來就有良知良能,一聽到這世間最高智慧的結晶,你不動心的很少,跟諸位說,除非你是麻痺不能,你一動心,發菩提心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環境太惡劣,處處都是把你往沈淪的地方拖,你要向上提昇很難,所以就是退轉,就是退轉,假如大家這15天大家都維持,心念都維持不散,這已經不錯了,等到最後幾天,心紛紛打散,心都不在講座上了,講座結束以後到開學以前,再整理再溫習,鳳毛麟角,所以不成佛是在退轉上面,諸位,這裡可以反顯極樂世界的好處,到那裡都可以阿陴跋致,都得到不退轉,而這不是普通的不退轉,都有講教理,看講述備覽第七頁的第二,阿陴跋致有三種不退,第一種就是位不退,位不退就是證到聖人的果位,不退轉了,括弧裡面說欲入聖流,欲就是你已經參加了聖人的種類來了,流就是這一類,流類,這一種類裡面來了,你不是凡夫了,什麼算是參加到了聖人的這一流類呢?至少你必須要斷見惑88使,這是最基本的,不論大小乘人,修學大小乘,你第一步就是斷見惑,斷見惑怎麼樣呢?最小乘叫初果須陀洹,八大人覺經就講清楚了,那就是算第一位,你盡力了,一旦斷了見惑,證了初果的聖人,叫不墮凡夫地,從此他不會再墮落凡夫地裡面了,這叫位不退,所以詳細說,藏通別圓這四教,藏叫初果,通叫作見地,通教一共有十地,三聖人都可以可以學通教,到了第四地叫見地,為什麼叫見地?斷了見思惑了,別教比較難,他修到了十住裡面的第一住初住,圓教是十信裡面的第一信初信,這四種人都是斷了見惑,斷了見惑,大本的阿彌陀經裡頭叫作正定記的眾生,正定記的眾生他就不會退轉,第二種叫作行不退,行就是度化眾生之行,恆常度生,在度化眾生的當中,不論遭到怎麼樣惡劣的眾生,他也不會退轉,不墮二乘地,諸位,這個很難喔!當機眾這個舍利弗,過去他就發心行菩薩道,修到了第六信,到了第七信就比較保險一點,到第六信碰到一個惡緣,不曉得其他的老師有沒有講到這個公案的,他來施捨眼睛,修道人的眼睛,舍利弗把眼睛都挖出來給他,他把眼睛往地上一丟,這麼腥味這怎麼能當藥名呢?舍利弗一看,我好心好意的眼睛都佈施給你了,你這樣的一種回饋,度生很難啊!算了!算了!我先度自己算了,他一發這個二乘心,經過多少劫,不遇到大乘佛法,所以行不退必須通教菩薩的第九地,別教的十行,圓教的十信,這些怎麼樣呢?都是已經斷了界內界外的塵沙惑,斷了塵沙惑才能夠行不退,第三念不退,這個念是什麼呢?我們所起的都是妄念,妄念都是五欲六塵,這些種種的根本煩惱所煩惱,都是貪嗔痴這些東西,到了這個境界的人,他起的念都是,念念都是契入一切種智,念契種智,佛的智慧,念念證入如來地,指得誰?別教的初地菩薩,或者是圓教的初住菩薩,這些都是至少斷了一品的根本無明,證到了一分的法身,那才可以得到念不退,跟諸位說喔!你證到了位不退,你就不是凡夫,你證到了行不退,你就不是小乘人,你證到了念不退,你已經是屬於法身大士,修正的階位,那是因果分明,絲毫不能用亂的,但是極樂世界非常特別,你沒有研究教理你就看不出來,他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陴跋致,所有十方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皆是,諸位,這個皆是,是全層肯定的話喔!所有的都包含進了,最重要的是怎麼樣呢?一品見思惑都沒有斷的徹底凡夫,乃至於在這個世界上,造了五逆十惡,臨命終的時後才突然聞到佛法,十念也能往生,像唐朝???這些人,怎麼樣呢?去了那裡,也是得到三種不退轉,諸位,深入研究教理的人,他怎麼樣他也不上去,徹底的凡夫得到三種不退轉,是位不退,也是行不退,也是念不退,教理上講不過去啊!三藏的經典,拿來評評理,根本沒有這樣的一種例子啊!所以淨土法門叫作難信之法,同時也是難解之法,跟諸位說吧!為什麼難信難解?所以藕益大師在註解彌陀經的時候,他說極樂世界的這一種情形,根本不是所有一切的教網能夠來做比立的,一切的教網所不能說,一切的剎網所不能立,其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例子都不能來做比較,因為他特別,諸位,你特別也不能離開因果律,諸位,你說是不是,不能說我一信上帝,我就能上天堂,這因果在哪裡呢?諸位,研究研究,所以叫二力法門,完全是造阿彌陀佛的願行,大願大行,作為增上緣,而且也是這一個持名法門非常特殊,前面說的這個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真如本性,其實我們的真如本性就具足一切法,因為這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再靠這名號的特別,念念喚起我們的真如本性本有的功德莊嚴,才能夠怎麼樣呢?一往生到了那裡,其實是一品惑都還沒有斷的凡夫,他就得到三種不退轉,講一句無量壽,因為無量壽的關係,所以呢,這一生就一直到成佛,因為前面的正報依報說法種種莊嚴,沒有你退轉的因緣,時時刻刻都是在增道往生,不但如此,下面接著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什麼叫其中?在得到三種不退轉的這一些眾生當中,還有很多都已經證到等覺菩薩,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只剩下最後一品的生相無明,非常微細的生相無明,剩下這一生,這一次的變異生死,補處就是補佛,又叫後補佛,誰呢?文殊菩薩,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是屬於一生補處,在這三種不退轉當中,有很多,太多!太多!都已經實證到了等覺菩薩,所以其數甚多,多到怎麼樣呢?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只可以以無量無邊再乘以阿僧祇這樣略微來說明,換句話說,到了極樂世界去,你是一個凡夫,這一去了之後,從此不退轉,不退轉到六道裡面去,不會,只有人天二道,而且又可以很快速的斷一品二品乃至於四十一品,到等覺菩薩,乃至於成佛,這個法門跟其他的法門不一樣,其他的法門是豎出,豎出是什麼呢?斷了見思惑,你才得到位不退,斷了塵沙惑,你才得到行不退,斷了根本無明惑,你才念不退,豎出,這一個法門叫作橫超,他有兩種橫超,請大家看講述備覽,接著看第三兩種橫超,第一種叫橫超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輪迴生死,你往生到那裡,是帶業往生,什麼叫帶業?業就是惑業,你的煩惱還沒有斷,過去的這些罪業都還存著,一品見思惑都沒有斷的徹底凡夫,帶業往生的凡夫,到了那裡,無三惡道,這無三惡道,包括了阿修羅道,所以有的地方,無四惡趣,那麼這一部經叫無三惡道,因為在這六道,分這種類,有兩種分法,把這眾生分成六道眾生六種,一種分法是五道,把阿修羅含攝到除了地獄之外,其他都有阿修羅,那就不另外分出來,一到那裡,就不至於再六道輪迴,所以橫超三界,第二種橫超四土,因為一切皆是阿陴跋致,都證到三種不退轉,而且都有一生補處,那就是從凡聖同居土,而橫越方便有餘土,而入實報莊嚴土,而常寂光土,看第四,看第四,佛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凡夫,這是簡單的說,其實他是有來這裡說法的是聖人,方便有餘土,是二乘果人,已經斷了見思了,實報莊嚴土,必須要斷根本無明,一品乃至於四十一品,那麼常寂光淨土,為佛所居,斷四十二的無明,那麼其實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往生到極樂,根據普通法門,至少你要斷一品無明以上,到了實報莊嚴土的法身大士,你才辦得到,但是極樂世界,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作增上緣,所以他橫超四土,及凡聖同居土,而證到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淨土,因為詳細研究起來,實報莊嚴土及常寂光淨土,是一個識一個離,一個識土一個離土,兩土其實是一土,有這麼好的這樣一個法門,所以下面呢,看經文,他勸願了『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你應當要發願,前面說的依報說法正報還有這個法門的這樣殊勝的一個莊嚴,這個好處你要不要啊?要!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為什麼我勸你們要發願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到了極樂世界去,你就可以和如是諸上善人,什麼叫上善人?善人是指證到阿羅漢,或斷一品,乃至於四十品,這都還算是善人,上善人是莊子的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一種叫上善人,可以跟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就跟他聚集,會聚在一起,如果根據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國土,必得至少要斷根本無明一品,你才可以到實報莊嚴土,你才能夠稍微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諸位說,我們這裡,第四兜率陀天就有彌勒淨土在那裡,你去的了嗎?你沒有斷惑你去不了的,所以豎出,凡夫跟實證聖人不能在一起,只有斷見思二惑,斷的乾乾淨淨才能上方便有餘土,還有一品的思惑還沒斷,你還是得要留在凡聖同居土,所以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跟方便有餘土的聖人在一起請教,除非是他們故意示現來垂化我們,但是到了極樂世界,一個徹底的凡夫,他就可以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髮臂而行,這個說了,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有諸上善人的加持,那道業成就非常勸我們要發願,在佛陀經典裡面,跟諸位說,在佛陀的經典裡面,講這一生就成佛的,就在華嚴經裡面的善才童子,童子其實是菩薩,善才童子他怎麼樣呢?他經過了53參,他第一位去參文殊菩薩,他參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叫他往南,所以第二位他就參得影比丘,第三位海移比丘,參一位就得到一種法門,他的道業就往上增一層,一直參到53參,最後來參普賢菩薩,這個時候善才童子已經斷了根本無明了,參到了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勸他快速成佛,同時勸華嚴海眾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你看,普賢菩薩領頭帶著大家發願,他很著名的普賢菩薩願生偈,看講述備覽第七頁第四,大家一起念一遍,『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不是只有勸大家往生,他自己也往生,做示範,現代人說,唉呀!你怎麼還在學淨土法門呢!那是老太婆才學的!諸位,你跟普賢菩薩比怎麼樣,真的你學了淨土法門真的委屈了你的嗎?三根普被,印光大師說的,上善根像普賢菩薩不能一席捆,都不能超過淨土法門的範圍,不但普賢菩薩有願生偈,我這裡沒有寫出來,文殊菩薩他也有願生偈,他跟普賢菩薩一樣,他怎麼呢?『願我臨終時,(都差普賢菩薩兩個字)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也發願往生,因為這極樂世界太特殊了,一個凡夫一往生到了那裡,就可以得到三不退轉,同時又可以快速的證到一生補處,這個便宜,哪裡也找不到,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所以阿彌陀佛叫作大願王,諸位,我們學了淨土法門,宇宙間最富有的了,因為怎麼樣呢?你一念相應,阿彌陀佛的種種莊嚴好處你就一念開發,念念相應,念念開發,念念擁有,你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還有誰跟你比啊!諸位,好好研究,看釋迦牟尼佛,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你怎麼願?這願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討厭的厭,一個是欣羨的欣字,一厭一欣,古德告訴我們,你得研究思維了以後,對娑婆世界的三苦八苦討厭到了極點,生起了厭離娑婆之心,第二個,對於極樂世界,經過研究,三經一論,乃至於其他的三藏十二部,隨分隨力,研究了以後,對於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看的清楚,信的明白,這個時候你欣羨之心自然而生,一厭這裡就把你拖去了,一欣求那阿彌陀佛就往來了,釋迦牟尼佛往上推,阿彌陀佛用力一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如願往生彼國,誰說修淨土法門不用研究教理,你不用研究教理,你這信解怎麼產生?你這信願如何而來?那麼,今天我們就介紹到這邊,後面做一個整理,看略記的部分,丙三,進德勸願,怎麼了?頓超圓證,頓說明快速,超是橫超,圓證是圓證三不退,生皆不退,具有誘培根力功,所以到了那裡,由於環境好,就可以誘導栽培我們的這個五根五力的這一種功德,一生補處,其中都實證到當生補處,所以具當生成就之德,這當生成就成就什麼呢?成佛,用我們的八苦來檢驗,無死亡之苦,無量壽,而且上善聚會,具有勝緣增上功,我們的同參道友都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樣的同參道友,非常殊勝,所以跟前面比較起來,前面講的是天時地利,這裡是人和之樂,那麼依報說法正報這些莊嚴都說完了,所以說應當勸願,這個文理可以說是非常的周延,那麼明天就第四科了,從正報阿彌陀佛開出持名法門,那就更重要了!過去我們雪公開這一門課,說這一門課最重要的就是要介紹這持名法門,明天再來繼續研究。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