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13:57:31瀏覽282|回應0|推薦3 | |
還是先請大家打開略記,科判的目錄部,科判的目錄,103頁,先心裡頭有一個段落,那麼從102頁,就是甲二,進入這個正宗分,正宗分一共有四大科,乙一是依報莊嚴,乙二是說法莊嚴,乙三這是正報莊嚴,這三科到昨天為止都介紹出來了,這三科都在說明這個極樂世界對於我們眾生來說,你要了生死成佛道,他的種種設施,環境的設備,不論是主人,或者是同參道友,乃至於種種硬體軟體的設備,事實上都是要讓眾生能夠快速成就佛道,這個重點在這個地方,那麼這個好處那麼多,最重要的就是說我們能夠去得了呀!你去不了,空談這些好處又沒有用,所以你怎麼去得了呢?提出這個往生的辦法,那就是第四行持莊嚴,往生的法門,這一科呢,正是從這個乙三正報莊嚴介紹這個阿彌陀佛,這是極樂世界的主人,從這一科裡頭開出來,因為這一部經,它要介紹行持的方法,那正是要持念這一句的佛名,所以在敘述三個綱領,而在這個正宗分就開出這四大科,那麼今天主要是介紹這個行持莊嚴,也可以說這一部經這裡是個精華,那麼我們老師呢要把分成四個小科,丙一呀,先呀說這個不得生者,你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必須要具備相當的條件,什麼人不能往生呢?先排除這個,那麼第二呢在顯示正行,第三呢說明你依照這個修行了以後現時的功效,最後呢丙四次勸發願,那麼先呢看這一科不得生者,那麼心裡頭呢有這個科判之後,回來看這個經文,經文是93頁,最後一行,『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說明不得生,釋迦牟尼佛在對著舍利弗,叫著舍利弗名字跟它說,什麼人不能往生呢?要往生的話不可以少,第一個是不可以少善根,第二個是不可以少福德,這兩種因緣呀,善根是因,福德是緣,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這兩樣都不能少,少了就不能生,不少,你才能得生彼國,這是經文的意思,那麼到底什麼叫做善根?什麼叫做福德?怎麼樣子叫做少善根?怎麼樣才算是多善根?乃至於什麼叫做少福德?什麼叫多福德?這是我們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這個請大家看這個略記後面這個表解,翻到這個丙一不得生者,剛剛寫一個力薄,你這個力量往生的力量薄弱,什麼樣的人呢?善根,什麼叫做善根?善根呢就是指的菩提正道,我們常常說你必須要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有覺悟,你要有一顆覺醒的心,這一顆覺醒的心是怎麼樣呢?當然是不同於凡夫,是呀,轉凡成聖的那個懈脫心,去解脫的心,而這個解脫的心呢,有小乘心,有大乘心,你這一顆覺醒的心呀,一旦有那一種出世懈脫的心那就算是菩提,怎麼樣呢有那個覺醒的心你就可以修行正道,這個就叫做善根,這是屬於成就佛道出離生死的一個輕因,根本原因,所以叫做菩提正道,就叫善根,福德呢?是指的施戒助道,是指的平常你做的一些呀利益眾生的事情,或者是像布施持戒乃至忍辱精進禪定,拿這個十四表的六度法門來說呀,般若這個最後般若般羅密,般若是屬於菩提正道,前面五度是屬於事相上的,這個布施持戒等等,那是屬於福德,佛成佛是什麼呢?福德和智慧是兩種都圓滿啦,叫做兩足尊,也就是在這個因地,一個是善根,一個是福德,這個福德是屬於助緣,幫助那個善根呢能夠圓滿成就,那麼經文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這兩樣,那就是往生的條件是什麼呢?必須要多善根多福德,那麼是怎麼樣的人算是少善根呢?這個藕益大師的要解裡面說呀,他說二乘的善根少,諸位,所以這一句話我們得要看注解,二乘少,那我們跟二乘比較誰的善根多呀?過去我學人一看這個注解,我就感覺二乘少,二乘不行呀!我們比他多,後來才感覺不對,諸位,學二乘那已經有決定的出離心,而且怎麼樣呢?而且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我們六道凡夫誰比得上聲聞緣覺呀?但是像二乘這樣的人他的善根出世善根已經非常之多啦!你要這樣解釋呀,二乘這樣的人已經善根出世善根已經非常之多啦!但是在就這個淨土往生條件來說,他還是少,換句話說,你只有二乘人的善根,這個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昨天跟那個天親菩薩的那個往生論,這個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還境呢?是大乘善根界呀!它是屬於大乘善根的境界,因為這個淨土法門是屬於大乘法門,你只有發二乘的善根是不行,因為二乘人他呀重在自度不在度他,這個不算大菩提心,所以有人學了淨土法門,將來能夠往生,太棒了!太棒了!我怎麼樣呢?快快在這裡太苦呀,求了去了以後怎麼樣呢?我永遠也不再回來啦!諸位,所以你發這個心呀,你遠去呀,阿彌陀佛才不要這些垃圾,你以為極樂世界是垃圾堆呀,通通是要它所收來的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呀,他是大乘善根界,所以諸位你去看十六觀經九品往生呀,最重要的一個基本條件,耶舍那品都要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很重要,什麼叫菩提心呢?這個菩提心,大菩提心上佛上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所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希望趕快學了能力,能夠到世界廣度眾生,這個樣子才能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契呀,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大願,願願都為了要度化眾生,我們要往生到那裏去,希望到那裏找一個避難所,他不能感應道教,所以說二乘人的善根少,不是成佛之因,他只能證到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以這樣的善根不足以往生,那第二句呢,他說呀人天福德少,在這個六道眾生裡面,比較人知呀,人天惡道它是怎麼來的?諸位你們說,它憑什麼因而能夠投胎到人道?投胎到天道裡頭來?我們這一生能夠當人,跟諸位說,這個是,不是那麼簡單的呀,你聽過十四表的最後一個表,你就知道啦,那是忙多福祿生頭,他那個機率太少了,云云的眾生你必須怎麼樣呢?過去曾經在這個五界仁義禮智信這裡面下功夫,這才叫做仁道,而能夠往生登天堂,不是跟其他宗教講的信就得救,沒那麼簡單,你至於怎麼呢?應該在十善法下過功夫,純粹的十善也只能往生到欲界六天呀,你想更進一步到色界天無色界天,那你就加修四禪八定,光只有十善法還不行,所以人天這兩道的眾生,過去生它就是五戒十善來的,所以這一生的習氣呀,假如你不被環境所誘引,不被朋友所帶壞,照道理你應該是要往五戒十善這方面,這習氣是往這方面來趨向的,所以我們一聽到像儒家這種叫人建立人格的這一種學問,我們聽完了以後都會升起一種仰信之心,對!對!對!應當!我們應當這樣來做,諸位,你拿孔聖的這套學問,你去對牛講,你去對狗講,你看他們聽得進去聽不進去,不行,畜生的習氣不一樣,那麼人天的福德算是不少了,光以平常人天的這一些種種的善德,它都是一些有漏業,都是一些有漏業,都是求的人天的這一些富貴等等,並不是那種無漏的淨業,所以說是福德少,諸位,以二乘的善根,以人天惡道的福德,還不能往生西方,這個極樂世界的門檻不低呀!好是好,門檻不低呀!所以釋迦牟尼佛去跟舍利弗,叫著舍利弗的名字,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在其他的法門,他想要有所成就,他必須怎麼樣呢?必須呀要先開圓覺,大開圓覺,或者是修禪修到怎麼呢?大徹大悟,什麼叫做大徹大悟呢?這個禪家的祖師說,大悟一十八,小悟不具其數,這些禪宗的祖師,並不是苦參力參,那一天,忽然一下子開悟了,就一下子成就啦!其實大悟可能經過一十八次,小悟那是不計其數呀!到了大徹大悟階段,這樣子呢,他明白自己那個真如夲性,悟到了真如本性,大開圓覺,你要解什麼呢?了解那個真如本性啦!了解了以後呀!這個這個時後才起真修,你的修行才跟真如本性契合,在大開圓覺以前,大徹大悟以前的修,都不是真修,那都是一些什麼呢?方便說,所以你看那個禪宗的祖師,那一些真正徹悟的祖師,悟了以後,他怎麼樣呢?大哭一場,他為什麼哭呢?以前多冤枉啦!事實上也不冤枉,只不過從今天起才叫作真正的修行,所修這才說跟真如本性相應,這個樣子才一步一步的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那你才成佛,這個普通法門好不容易的啦!那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去了以後,你帶業往生,一品惑都不斷,他就橫超三界,橫超四土,是很便宜,但是你這一關必須去得了呀!怎麼樣才算多善根多福德?這個重點在這裡。 下面佛就自己打?啦!『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是一小段,『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到這裡算是一個階段,下面他提出往生的那個條件是怎麼樣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如有這一種善心的男子、善心的女人,換句話說,有這樣男子,善根的,具有善根的男子,具有善根的女人,沒有善根他也聞不到這個淨土法門,他有善根呀!聞說阿彌陀佛,聽到了這一個阿彌陀佛的名號,諸位,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他進一步能夠執持名號,來修這個持名念佛法門,這個就叫作善根多福德,可見這個持名法門非常之特殊呀!你這樣理解呀!前面他提出不能往生的情形,要往生他的條件要修福德,下面馬上提出可以往生,這個樣子你就可以往生啦!這不就是反省了人道這一個正福法門,能夠持名念佛多善根多福德嗎?這個文理必須要這樣子扣緊,所以呢,只要你能夠聞到這個淨土法門,不論是六道的眾生那一道,不論是胎卵濕化,人道的眾生當中,不論你是曾經造過五逆乃至於十惡,你能夠如法這樣子來修行,通通叫作善,你的善根就算成熟啦!你也可以這樣子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何以這麼便宜呀?這個法門的效率怎麼這麼大呀?阿彌陀佛這個叫作萬德洪名,昨天略為跟諸位介紹過啦!這個法門是以名召德呀!是慶無不盡,以這個名號來昭喚阿彌陀佛,他經過了無量無邊地六度萬分的修行,所證到的最後成佛的這個果覺大海,整個的這個果覺的這一切功德呀!用阿彌陀佛四個字就通通換過來,太特殊了,這地方太特殊了,所以諸位在世間我們講的言語呀!通通要有忌諱,雖然是恭喜!恭喜!是好話,恭喜你!恭喜你!你到醫院裡面看一個癌症的病患,快要斷氣呀!你說恭喜呀!恭喜呀!你不被打出來才怪,世間的那一些好話呀!你看那一句好話,只有在固定的場合可以說,唯有一起萬念的,到了哪裡都沒有忌諱,只有阿彌陀佛四個字,婚喪喜慶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包君滿意,這你想是不是?你在結婚念阿彌陀佛,他也會非常高興,你去參加告別式,你跟他阿彌陀佛,哇!祝他往生,死者、喪家都非常高興,你去跟人家祝壽,你在那阿彌陀佛,祝你無量光無量壽,高興死了!這一句話萬靈丹呀!佛經叫做阿伽陀藥呀!這叫萬病總治呀!其實不是只有對一般世間的煩惱、世間的毛病而已,這一個佛名,它就可以讓我們入涅槃門一起到成佛,因為它是萬德洪名,就是以名召德,所以這一部經就以執持名號作為往生的一個正行,在這一部經裡面沒有叫你再兼修觀想、兼修參究、兼修其他種種助行,沒有,光講執持名號,非常簡單,執持名號這個法門,裡面就這麼神奇嗎?諸位,看略記丙二,顯示正行,因為你持名,就是執持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啦!它具備有三要,往生西方的三個法要,也叫做三資糧,是什麼呢?信願行,行就是持名,由於對淨土法門有信心,對往生西方有願力,所以你就進一步的來修念佛的功夫,這叫信願行,這信願行淨土三要又分成兩個部分,信願和持名,信心和願力也是屬於法門之行,這個行叫什麼呢?慧行,下面這個行是個通名喔!都在實行這個淨土法門,信心和願力叫作慧行,而這個持名念佛,你念這一句佛號叫作行行,為什麼信願叫慧行呢?因為要往生西方,就好像一個人我們要到達某個目的地,首先你必須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夠看清這個路途,要往那一個方面走,第二個,你兩條腿必須要往前行?????要往生西方要往那裡去呀?信願是我們的一雙眼睛,持名念佛這是我們的什麼呢?是我們兩條腿,這三個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這個信願,蕅益大師說,一句名言,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一個人往生不往生,完全根據最後一剎他有沒有信心願力,作為一個判斷,至於往生了以後呢,到極樂世界有九品往生,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你持名的功夫深,那你的品位就高,持名的功夫,你下的淺,那這品位你就低,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假如一個人對於淨土法門,他沒有信願,縱使他把這一句佛號念得風吹不動雨打不濕,好像這個銅牆鐵壁一樣,他也不能往生,他沒有信心,他沒有願力呀!他不願意去呀!他不願意去你硬拖著他也不行,諸位,在研究普賢行願品,在普賢行願品裡面說,講這個十大願王,他裡面就談到,我們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後,跟諸位說,不論你在世間怎麼樣的擁有多少的榮華富貴,多大的勢利,這個時後都不行,我們自己本身的四大五蘊他就開始慢慢的,這個根身就要壞了,你旁邊的眷屬,不論多麼親愛,就要捨離了,所以一切威勢,你的財產珍寶等等,一樣你也帶不走,只有一樣你帶的走,那是什麼呢?你在佛法上有用功夫,你曾經啊!十大願王上你有用過功夫,你有願力,這個時後呢,願王就跟隨著你,推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這個十大願王,如果沒有在佛法上有用功夫,那麼最後誰帶你走呢?佛經裡面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最後我們帶走的是帶走了一身的罪業,所以古德說,生死事大,在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生死還重大的事情?在世間一切的事情你都做得了假,這個生死的事情,你一點都做不了假,活的時後你怎麼樣裝飾自己,要走的時後,閻羅王都跟你算帳,算得一清二楚,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對出家人講的,出家人怎麼樣?出家人接受供養,這一些信男信女供養你,供你吃住做什麼呢?希望你專心辦道,能夠出離生死,假如你不能出離生死,不能真正證果,施主一粒米呀!這個債就大如須彌山,好像須彌山那麼大,假如你今生能夠證道,因果符合,假如不證道,再來披毛戴角還,做牛做馬,一生一生的還,過去我們老師常常說,在內地有這麼樣的一個講法,他說呀!你這一生當官,三生就打磚,什麼叫打磚?在過去我們台灣沒有這個習俗,在山東,我們老師是山東人,他怎麼樣呢?到了過年過節,那個乞丐都會來乞食,握著磚塊,在石上打三年,一年當官,三年打磚,當官你是為了要服務民眾,你該拿多少就拿多少,你該拿多少薪水就拿多少薪水,你在自己正常薪水之外,你又多撈了一點,跟諸位說,可能這個法律,陽世的法律對治不了你,有時後可能有漏網之魚,可是陰律少不了你,你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誠心誠意的供養你的,人家不想給你,這個是老白姓辛苦的血汗錢,你自己明偷暗搶這個樣子拿來,諸位,你看這個債怎麼還?不知道這個因果多可怕!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學佛的人是發願,這個非常要緊,慧行是一雙明亮的眼睛,朝著西方極樂世界走了,那麼這個信願怎麼樣子增強呢?當修二課時,精進結七時,真正的佛教徒,他一定要自己定個早晚課,這個叫定課,每天都不可以少的,我們的老師他學佛七八十年,他說呀!年輕中年的時後,碰到多少的婚喪喜慶,他的二課不斷,自己定下數字,早課多少?晚課多少?有些時候這些事情甚至是逃難,他自己說他是逃難專家,一生都在逃難,他的二課從不間斷,縱使今天晚上不能做,他明天也會想辦法把它補回來,要有這樣的一種堅忍的毅力,道業才能夠有所成就,那麼你在平常修這個早晚二課的時候呢,本來持名念佛就是專為往生,所以古德說,不迴向法門,不要迴向,你念念都是要求生西方,不像律宗還有其他什麼法門要求財,什麼法門要求壽等等,這個法門沒有其他的不二法門,專求往生西方,所以救不用迴向,但是為了激勵我們的道心,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力,所以古德他就有迴向文,或者是是四句,或者是大家常念的八句,乃至於蓮池大師的發願文,還有大慈大師的十方三世佛這個偈文,還有慈雲懺主的淨土文,你把這些迴向文輪流的來讀頌,來激勵自己的道心,增長信心願力,還有那就是要聽經聞法,研究經典,常修二課時,看我們是四句或者是八句,精進結七時,到了打佛七的時候,你就會加上大迴向文,諸位,你參加過佛七你就知道,每一支香的中間,連香,我們有連香,連香念四句,願生西方淨土中,如果是沒有連香,那就是跪著念八句,願以此功德,如果是佛七,到了一天下來最候一支香,跑香,怎麼樣呢?念大迴向文,這些都是祖師所立的規矩,都有很深的願力,那麼就在平常的時候,不斷的來增長信心願力,其次呢,就是持名,持名他這個善中善福中福,這是明末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裏面說的,光是這一句佛號萬德洪名,它就是善根中的善根,福德當中的福德,蓮池大師他還有二句名言,諸位,可以把它記下來,他說舉其蒙七,兼眾德具備,舉其蒙七,把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出來,它就怎麼樣呢?兼眾德具備,他就兼設了所有一切的道德,通通具備了,專攻持業,就專心一致的念這一句佛名,不用兼帶其他的觀想、參究等等,統攝無疑,他就能夠統攝一切的六度萬行,一樣也沒有剩下,所以這個法門很神奇!是善中善,發菩提願,因為這個淨土是大乘法門,所以你發上弘下化之心來的,這個佛名,當你一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能夠至誠懇切念這一句佛名的時候,就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的心作我們的心,這個善根有多少,所以大悲經裏面說,一稱佛名,入涅槃界,我們的老師以為沒有那麼簡單,原來有四句,他說一稱佛名,已是善根,用這個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以這個善根一直到成佛都有餘,福中福,萬德洪名,你一稱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代表一切功德無量,讓阿彌陀佛的果覺的功德,作為我們的功德,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所以它具足萬德,只有佛是萬德,當我們至誠念佛的時候,你一念相應,一念就是佛,這福德有多少呀!所以稱仰諸佛功德經裏面說,聞無量壽名,無量壽名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心持奉受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這福德無量無邊,那麼本來依照這個持名念佛,經裡面說的它是多善根多福德,是往生的親因緣、助因緣,這是正道也是助道,只要專持念這一佛名,它就具足一切往生因緣,但是我們凡夫心啊!沒有那麼樣的容易調攝的,不要說是我們在家人,出家人他也不可能二念時都在持這一句佛名,所以必須要有正行,要有助行,助行指的是什麼呢?遇境逢緣我們念佛,但是同時也藉惡修善,隨分隨力藉惡修善,來調攝我們的身心,所以祖師所立的規矩,除了前面的佛名之外,也禮佛,也懺悔,也迴向,也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隨分隨力,碰到因緣,你不如用力的推它,不可以說我持名就好,其他通通不要,服務學長這些他是來做什麼呢?他是來培養福養,這一句佛名是善中善,本來這一句話也是福中福,但是他來幫忙,不要,不要,我在家念佛就好,我在家念佛比得在這裡辛苦三個星期,話是這麼說不錯,你在家真的念佛了嗎?所以如果對於這一些戒善你不做的話,祖師,印光大師說容易墮落懈怠、傲慢之過,容易有這個過失,因為修行是日久天長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我們是個凡夫心,所以要多種的善巧方便,加以調攝,調適精進,精進調適,那麼持名到底要怎麼持名下功夫呢?我們稍為休息一下,接著再來介紹,起立,問訊,請坐。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