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正宗依報莊嚴
2008/10/31 09:50:05瀏覽202|回應0|推薦0

經文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又是一小段,列出菩薩眾。

 并諸菩薩摩訶薩,除出家常隨眾外,還有很多菩薩,菩薩,菩提薩多,翻成覺有情,本身已是覺悟的有情,同時菩薩職責就是要度化眾生,悲智雙運,自度度他,摩訶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非藏通之權教菩薩,已破無明,證法身,舉四位,看略記108頁,四位菩薩名德大意,名字表示德行,文殊師利,翻成妙德,妙吉祥,法王子,就是菩薩,法王是佛,佛之子即菩薩,菩薩眾中他是智慧第一,本經於出家眾中,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為第一,菩薩眾中以智慧第一之文殊菩薩為首席,為第一,淨土法門難信之法,無大智慧,無法信解,無法當下承受。阿逸多,翻成無人勝,指彌勒菩薩,在欲界第四層兜卛陀天內院,經56億七千萬年會下來,開龍華三會,廣度眾生,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彌勒下生經有紀錄,是當來下生之佛,等覺菩薩,在印度兩大學派,中觀與瑜伽學派,中觀第一代祖師是文殊菩薩,瑜伽初祖是彌勒菩薩,淨土法門兩大學派的初祖皆蒞臨法會,若專學中觀或瑜伽,該如何是好?古德學行經歷,學在賢首,行在彌陀,教在天台,行在淨土,太虛大師言淨土法門是共宿法門,共同歸宿。

 其次,乾陀訶提,不休息,常精進,永不退,猶此經言持名念佛,日夜精進,永不間斷,一直到臨命終,這是第二類,再來是凡夫類。

 經文,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及,除常隨眾大阿羅漢、大菩薩外,以及忉利天天王,28層天,還有無量的大眾,天、天龍八部、鬼神及人,俱,都來參與法會,見略記,凡眾,凡夫眾生,將常隨眾列第一,因現出家相,住持佛法,菩薩行中道,根據別圓教,追求證到中諦之理,列中間,天人凡夫屬外戶,排第三,釋提桓因,能為主,第二層忉利天有33天,中間有一個天王,這是道教的玉皇大帝,無量諸天,含三界28層天,見講述備覽,諸天,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96頁介紹大眾,包含天人阿修羅人非人,表淨土法門收機很廣,三根普被。

 見前面經文,別序,又名發起序,「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是別序,別於諸經,為本經發起因緣,爾時,照應一時,那時候,釋迦佛看時機成熟,可講此難信之法,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一佛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從是,從我們這裡,西方,太陽落下的地方,經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名字叫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佗佛,今現在說法,就是現在,今,就是這個時候,現在,阿彌陀佛正出現在那裡,非佛前,非佛後,佛前後是八難之ㄧ,佛滅度,佛後,當來下生佛彌勒菩薩,佛前,與佛學,是第一等老師,佛現在正在極樂世界,正在說法,這是本經的發起因緣,本經發起與別經不同,非常特殊,例如:金剛經,發起,在舍衛國,托缽乞食後,洗缽洗腳,跘起來,當時解空第一須菩提,整肅儀容,請教佛,如何安頓我們的心?有這疑問,佛才開始講,大部分經多有人祈請,本經,爾時,佛告長老,不問自說,看略記,108頁,別序之一,不問自說,發起因緣佛無人請教,自己講,這不合常理,禮記:「只聞來學,不聞往教」,今日佛慈憫深切,急度眾故,急著講,為何沒人來問?因為義理過於深奧,難信之法,若於講座第一天,座談會,提問題,剛開始學,如何提?過去提問題,都點名,懂門道才敢提,根據三藏,經律論,依內容體材,分12部經典,12部經是12類經,一、.長行,散文性質,二、重誦,偈誦,前面已講過,此再用偈子重頌,三、孤起頌,亦偈頌,前未講過,用偈頌,根據佛經所用文字表現形式不同,後因緣、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論譯、自說、方廣、授記,是根據義理分類,當中有自說,無問自說,翻成優陀那,此經是屬第十類,自說,無人問佛自己講,故說佛說阿彌陀經,別經內容不存粹是佛講,惟此經純粹佛講,且不對第二人講,只對舍利弗,因為其智慧第一。

 丙二,別序之二,此段經文還含有深意,先立三綱。一、依報莊嚴,極樂世界住的人是阿彌陀佛,乃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屬正報,所住的佛土是依報,極樂世界環境是阿彌佗佛所設想,是最好的環境,有世界,名曰極樂,依報非常莊嚴,二,正報莊嚴,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說阿彌陀種種,三、說法莊嚴,佛在這說法的同時,阿彌陀佛正出現在那裡說法,說些什麼法,後面是依著這三綱,有世界名曰極樂,有,實實在在有,其土有佛,有世界,這是勸信,講極樂之好,這是勸願,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教我們要持名念佛,這是勸行,要解以信願行三資糧,42章經說,序正流通,初妙,中妙,後亦妙,古來以為中間才重要,隋智者大師認為不對,42章經研佛法如蜜,中邊皆甜,故佛言本經之通序,到今現在說法,當下信願行具足,後面不需聽了,初妙。

 正宗分,有四類,四科,依報,說法,正報,行持,行持是從正報莊嚴再開出,依,依報莊嚴,無苦受樂總說,見經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對舍利弗說,謂何叫極樂,其國眾生,沒有三惡道,沒有四惡趣,惟人天兩道,沒有痛苦,只有法樂,極樂,世間樂極生悲,此指極成之樂,絕對成就,非相對之樂,無有眾苦,見講述備覽第四頁,無苦受樂舉例,沒有三苦,苦苦,身心受逼腦,在極樂是身心安泰,壞苦,此世界山河大地隨時壞,極樂是無量壽,永遠不壞,行苦,心是剎那生滅,極樂,正定,都在正定中,正定聚,受三樂,無八苦,極樂無胎獄之苦,蓮華化生,無衰朽老苦,相好具足,無痛患病苦,這裡生病,到那裡,自在晏安,分段死苦,極樂壽命無量,愛別離苦,詩詞歌賦,最感人篇章,極樂是海眾常聚,怨憎會苦,不是冤家不聚頭,極樂是上善菩薩聚會,求不得苦,極樂隨時有聽法,不必點選電腦,五蘊熾盛,身心種種煩惱,要造種種業,如孔子說:小人閑居為不善,那裡身心都在寂靜當中,所以無八苦,受八樂,看略記109頁,雪公做一個歸納,清凈安養總要,極樂,梵語須摩提,翻成極樂、安養、安樂,受諸樂,老師以四諦苦集滅道檢驗,此是苦諦,那裡是無罪報之苦,但受身心安泰,無享受造業之集,集就是造業,在極樂,享受就是修行。

 

1.  列出四位菩薩在此對淨土修行有哪些啟示?

2. 本經佛無問自說為發起序,對於本身修行有哪些啟示?

3. 四莊嚴中為何依報莊嚴排列第一?

4.   四莊嚴如何對應到三資糧?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ihui&aid=23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