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選民,細看此次總統選情之精彩
──先看民進黨,在2000年的勝利經驗〈一〉
此次選舉之發展,如前文所及,整個時局已出現了極其複雜的部份,那是過去所沒有的,因而,它乃更是我們不能不較過去更為關注的。
我們理解,作為中間選民的我們自身,由於各自具有相當現實的社會經驗而敢於面對習於誇大、裹脅群眾的媒體,與各自圖謀鞏固既得利益的各政黨;也由於我們擁有敢於自「藍」「綠」「橘」板塊中游離出來的理性;我們才能夠不受攏絡,不受裹脅地,而由過去被蔑視輕忽的,而如今竟成為各大政黨所不敢輕忽的,真正決定我們社會發展的關鍵部分──我們深深體會自身無論是在理論上或現實中的重要性,我們怎能在當前的關鍵時刻,放棄自身愛護家國與鄉土的責任。
然而,應該由哪個角度來看待此次選舉呢,作為理性的中間選民,我們覺得空穴來風、意氣風發式的論述,雖是透過很雄辯的技巧,雖是東一點,西一點,撿進籃子裡的,就都看來是好菜,但是我們以為,那樣的觀察與論述,就像那樣的採買者,絕對辦不出真正像樣的酒席一樣,也就是不可能給予社會發展真正幫助的。下面就讓我們以過去台灣政治發展的歷史經驗,來提出我們的研究與看法──那是被綠營視為典範的2000年的那一場總統選戰,根據綠營當年勝選後自身展示的勝選理由,與我們的理性研究,對應地研究,我們看到選戰開展後,又請出了曾經主導該次選舉的邱義仁先生進入綠營的幕僚團隊,讓我們更以為這樣的研究是有深刻意義的──〈可見於「破曉──2000陳水扁勝選大策略」,張俊雄、邱義仁、游盈隆策畫,何榮幸、張瑞昌、羅如蘭、郭淑媛執筆,彭蕙仙聯絡,時報文化印行〉
對此,我們一起先看這本厚達三百頁,選戰直後,由一直號稱「開明」的前述「中國時報」記者群積極執筆與企劃,頌讚著偉大成就的大著,其指導者游盈隆教授在開宗明義就提出了的勝選十大理由,他說:
「回顧這場驚天動地的選戰,若要認真歸納影響選舉結果的十大因素……在我看來……以下十項」
我們顯然沒有那麼多篇幅可用,此外,四位似乎「客觀」的名記者所頌揚的綠營漂亮的勝選理由,實在也頗值得一看,此將之濃縮為五大理由:
一〉扁哀兵出線、戰後檢討與學習之旅一年、新中間路線〈7月〉
二〉國民黨分裂〈7月〉、李登輝兩國論〈7月〉、興票案〈12月〉
三〉李遠哲公開挺扁〈3月〉
四〉朱鎔基的衝動表態〈選前〉
五〉綠營的精彩操作
然而,由於第三與第四兩項,前者是需要有那樣的「學術權威」存在,才可能進行,如今社會開放已久,學界對於社會應該早已沒有那樣神秘的魅力了;後者則是兩岸的交流頻繁,相互理解下,官方衝動的可能性應該已大為削弱,因而,一般言之,在現實中應該都是不可能再度出現的狀況,不過其重要性仍不容抹煞;所以,下面,我們的論述就以參考前述三方面「扁哀兵出線、市長敗選後檢討與學習之旅一年、新中間路線〈七月〉」「國民黨分裂〈七月〉、李登輝兩國論〈七月〉」「興票案〈十二月〉」與把最後兩項放入「綠營漂亮的操作」來探討當前的這場選戰──
一、「扁哀兵出線、……新中間路線」
對此,我們無法詳述,但就史實言,個人以為,這是當年扁勝選的必要條件,這也是綠營習慣運用的悲情打法;其重大的差別是過去綠營的主打是歷史的悲情,以混沌但被常識性誇大的悲情亂賬為訴求;這次打法則透過扁在台北市主政期間的「市民滿意度」竟不能反映在市長選舉上的責任聯繫起來,在該書中張記者以所謂「施政滿意度居高不下的陳水扁連任台北市長失敗,當時沒有人料得到。」描述,綠營選戰指導者則直指台北市民為「無情」,為「缺乏正義」,以至於使該次大選就是全島民眾給予扁「合乎正義」的「有情」回報。
其作為陪襯的,則是所謂「學習之旅」,但看來雖卻是陪襯,其重要性,實在不應該被忽略;在那長達一年的活動,他藉著擔任市長期間與轄下的中央研究院已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個人的請益是一部分,同意並代設計爭取開發中研院隔壁的軍方綠地,成為科技園區,更是要點〉,此時則極低姿態地公開向各方的學術界要角學習;他不但是博取學術界的好感,也讓社會上逐漸對綠營產生與其過去街頭暴力不同的印象;更埋下了往後可以請李遠哲力挺的條件。因而,儘管張記者可說坦白指出了「因此,整個學習之旅乃至其後的各種鄉土之旅、生態之旅、關懷之旅、文化之旅等,其實都只是陳水扁陣營希望以謙虛低姿態重新出發的巧立名目。」;於是,研究者就不能太怪盲目的李遠哲與全台民眾,因為,那真是相當漂亮的低身段。
二、「國民黨分裂〈7月〉、李登輝兩國論〈7月〉「興票案〈12月〉」
游盈隆是綠營的民調派學者,以解析民調與操作實務經驗見長,他所提出的十項理由中,這一系列的三項,我們可以把他歸納成為一項,這就是往後綠營不能不永遠「尊李」的原因,因為他不僅讓國民黨暫時分裂,並且在「兩國論」下,國民黨所憑藉的中華民國憲法根基開始明顯動搖,從此也正式改變了國民黨原本的內部結構;這當然給予綠營很大的操作空間;這位國家最高領導者,似乎完全無視於破壞「國家認同」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嚴重性,只是由於不合己意就加以破壞,而這正好符合了短視、僅意在奪權的在野黨,綠營,當時的需要──雖然「兩國論」由國民黨提出,但是其提出者李登輝早已與綠營相通,並已不惜用「廢省」來壓制藍營中所有可能的強棒反對者,這造成了國民黨在「新國民黨連線」出走後,短期內的又一次分裂──
在此時,終究綠營在島上可說是「正宗的分離主義者」,對於政治理念言,它們可居於先知先覺的優勢地位,而在那個大改革的時代氛圍中,國民黨的候選人連戰,只是個家世良好、素來溫和、與社會改革氛圍不太搭調、那似乎未來可為李登輝操縱的乖乖牌腳色;自然難被它們放在眼中。
在這樣上層一再分裂的情況下,國民黨的戰鬥部隊自然是很難迅速適應新局,發揮戰力。相對的,橘營的戰鬥部隊追隨宋楚瑜的黨政生涯多年,實務經驗豐富,加上宋任省長期間,確實在政績上成就可觀,甚至面面俱到,所以,在該次大選期間,其表現原本一路領先,綠營很難對抗,但是宋營難以抵抗國民黨李登輝所處心積慮推出其「興票案」的抹黑攻勢。
換言之,該次大選,李登輝在其中所扮演的腳色,實在舉足輕重;也就是在各種原因中,國民黨的分裂,實在乃是執政的國民黨不能不拱手讓出政權的主要原因。這應該也正是坊間深藍面對橘營再次參選,顯得氣急敗壞的主因。然而,氣急敗壞有用麼?不深自檢討,尋求可行的途徑,仍用當年的意氣,歷史可能重行改寫麼?
三、綠營的精彩細部操作
前面我們已經指出扁營當年在市長敗選後與總統大選前的低姿態,雖然是深沉的心機,他那所謂「對於進步團隊的無情,就是偉大城市的象徵」,雖只是抄襲自英國邱吉爾當年敗選時的著名句型,但是他往後的表現,做到了讓大多數人似乎不能不相信的地步;實在是極為精彩的表現。
現在我們還要與大家討論在其他幾方面,綠營的精采作為;這主要是郭記者關於當年綠營在選局中如何使「宋居第一,扁居第三」的選情「轉向」,扁逐漸轉為第二、第一的報導。
一〉九二一大地震之脫困
他由九月初的「國代延任自肥案」談起,強調綠營國代參與其中,使得扁的選情深受影響,扁因而提出「公投廢國大」,欲借慶祝民進黨九二八黨慶的五次造勢活動而走出其一直落於民調第三位的陰霾;卻又因第四次造勢後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而失去其舞台;相對的,藍營在震災中有執政優勢,可以獨佔曝光機會;幸賴林義雄以「睡災區」,「與民同苦」為臨危不亂的掌舵,以及扁營除了抱怨沒有公平曝光機會的悲情外,想出率幕僚赴日本請教「阪神經驗」的應對之策;其後,又藉著為「雲林縣縣長補選」的機會,扁已深入雲林各地展開總統大選的熱身戰,當時藍營出馬至雲林護盤的是李登輝──據稱,儘管這場補選,因當時的候選人林中禮,知名度不足,綠營未勝,但扁的衝刺大約為它增加了兩萬五千票,可說是鬆動了雲林縣的政治土壤。此外,這次補選是三方面競逐,綠營檢討出,林中禮的得票十三萬票實已不低,宋派無黨籍的張榮味之當選,實在是國民黨的張政雄得票太少之故;從此確認了在未來總統大選中,絕對不可讓連、宋任何一方出局,要讓它們彼此制衡的原則。
二〉「興票案」與「黨產信託」之利用
然後,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綠營直指連營不懂打選戰;稱其2000年初自行提出「黨產信託」,是破壞了前及「興票案」所形成的上升趨勢;它們發現到「興票案」在媒體上的風暴雖大,確實破壞了宋過去的良好形象,但在民調上,對於宋的殺傷力,主要是中產階級開始脫隊,於是宋民調下降;扁與宋重疊的部分,流向扁;但是其傳統樁腳的轉變,要等到連營前往拔樁,才可能表現,故連民調上反映,就緩升而已。但是連營沉不住氣,誤判需要用「黨產信託」來尋求選民肯定;然而「黨產信託」,卻是為綠營上下帶來了最佳的「捱打議題」──質疑其黨產來源與連戰個人的財產信託;這也帶給宋營喘息與重整的機會,而當其在一月下旬,法院判定刑事上,不起訴後,更曾一度回升到獨占鰲頭的地位。一直要到李登輝於2000年二月初,再透過立委林瑞圖以宋家屬在美國另有五棟房產打宋,才出現了讓宋民調遽落七~九個百分點的決定性影響。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扁營不只強調連不會打選戰,嘲笑宋在「興票案」上,危機處理能力差;也特別以「彩券案」為例,強調了自身在危機處理上的高明;那是二月下旬,扁被指曾透過其堂弟陳天福投資「台北市公益彩券」,該案中有扁簽名文件,因而可能事涉貪瀆;倘若案件屬實或形成傳言,也將重創扁營;幸賴扁營早於第一時間中,就將筆跡送美國比對鑑定;確認非本人筆跡;因而不但公開強硬回應,「倘若證明親筆,我馬上退出政壇。」,儘管國內調查局傳出「極相似」或「七八成相似」之說,可能會不利於選情;卻因扁營即時公開美國鑑定之結果;使得該案未構成不利影響。
三〉李遠哲牌的「棄保」運用
如前所及,由1998年台北市長大選落敗,宣布其「學習之旅」時,已經啟動了他向學界謙卑的動作;然後在1999年民進黨正式決定總統候選人時,他又親自向李遠哲勸進,表示自己願意為副總統候選人,為李大院長抬轎;雖然李沒有答應,但是相對於連、宋兩位候選人僅向李院長詢問,是否有擔任副總統候選人的意願;其姿態真是有夠「誠意」了!並且,不僅後來在扁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他一直也是風傳中扁的閣揆的第一人選,並且他在不同的場合常常引用李的話語,作為自身的靠山。
要知道,當時李遠哲擁有諾貝爾獎得主的世界性光環,又有在七零年代曾經積極參與保釣運動及其後長期關懷兩岸政治發展的背景,在威權時代結束,政治開放後的台灣,他受李登輝之聘,返來出掌我們島嶼最高的學術機構,中研院,當然有其動見觀瞻的地位。
這是1999年12月上旬,國民黨對於民調最旺的無黨派候選人宋楚瑜,所提出的攻擊;指其年輕的兒子曾在中興票券公司購入鉅額票券,由認為其金錢來源可疑,進一步強烈懷疑宋的操守。對於此次選舉的選情變動有極大的影響。
據綠營稱,國民黨之打宋,本在意料之中,所以並不意外,只是不知道是由何打起;綠營指出,他們早先也曾獲得該一資料,但是由於難於查證其真實性,怕是連營的詭計;同時,也由於前述其認為「三強鼎立」對於綠營最有利的觀點;遲遲沒有將該資料公布;也因此,當國民黨強力以「興票案」打宋,以致宋民調下降時,綠營並未加入;他們的策略由「七分打連,三分打宋」,轉為「九分打連,一分打宋」,使宋的支持者不至對扁惡感,可能對扁有利。因為他們高度注意的是連營打宋後,民調上顯示出的民意變化的方向。它們最重視的是如何維持前述有利於扁的「三強鼎立」的局面。那是三位候選人的民調,由起初的,宋,三成三七,扁,二成二九,連,一成八七;到十二月底,轉成為扁,二成九一,宋,二成六,連,二成三,有利於扁的局面;不過,據稱,當時宋降到二成五,就停了;扁也不再升;只有連還有緩步繼續上升的趨勢。曾經讓扁營「嚇出一身冷汗」。
如此的,來到大選之前的最後階段,用綠營羅文嘉之觀點看全局,「認為基本結構已決定一半以上,另一半是戰略與戰術的操作,操作得好,沒有機會也會變成有機會,操作不好如宋楚瑜,基本面就被搞壞了,差別在此。連戰的基本面最壞,兩面受敵,黨內有宋拉票,黨外有扁分本土票,改革票又拉不到‧‧‧」,此時,應該則是已進入了張俊雄所謂的「在選舉期間,他不敢說連戰已出局,但事實上連戰始終是第三名,已經出局。」的情勢;扁營面對著宋營雖歷經「興票案」與「美國房產案」的攻擊,似乎還有餘力集結非主流進行衝刺而回升其民調的表現,應該如何展開對決的問題。
可巧此時宋營在中部的大將顏清標是一個曾有黑道前科的人物,那是三月九日,選戰進行激烈,各種「棄保」之說已到處流傳;當時,身為台中縣議長的顏清標,宣布大力挺宋,被扁一再推崇的李院長就利用電視上的宋、顏的畫面,公開出面指謫「政治人物──宋」與黑道結合;表示對於「選戰站出來的都是黑道」之痛心──扁營就以此做出「宋」身邊站著顏清標,「扁」身邊站著李遠哲、殷琪、張榮發、許文龍等的文宣。同時,另一方面,對於連營,各地早有誰是真正「李登輝路線」的繼承人之說,雖然李登輝否認該路線的「真正繼承人」為扁,但是扁不僅獲得李的老友許文龍的公開肯定,並且又獲得李院長的肯定;此時,如果真的要「棄保」的話,是否一定不會是「棄扁」,只會「保扁」了‧‧‧
這又是何等漂亮的選舉操作。
以上,就是2000年「政黨輪替」時,扁營取勝的過程概要;作為中間選民的我們當然關心當前的大選,在當前各方各自施展長才各出奇招以求致勝之際,我們理性的中間選民,不輕易隨著各方的每一個招式動作,而由這樣的回顧中,省思當前政局的發展,應該不是沒有意義的吧。
大家一起想想,未來的歷史發展,在回顧過去的經驗之後,不論您原來是「親綠」或「親藍」或是「偏橘」的網友,是否可以幫助我們不要像一般網友,只是跟著各陣營所設計的議題而被牽引,坐在台下,接受它們普降而下的口水‧‧‧做出比較主體性的思考‧‧‧
希望社會能在必要的衝突中自然進步的中間選民泥土敬白
本文貼出後一天,公共電視主持的本屆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登場──
果然出現了前述所及史實的、明顯的歷史效應‧‧‧
那是媒體所謂的「藍綠都尊宋」的情況──
「藍綠皆尊宋 宋楚瑜:很高興被邊緣化
總統大選第一場電視辯論中,馬總統和蔡英文不約而同地打出「尊宋」牌,試圖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邊緣化的意圖明顯;」
- 2011-12-03 21:15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繆宇綸】
何謂「邊緣化」,為何要「邊緣化」?媒體沒有解釋;既稱為「尊宋」,如何名之為「邊緣化」?這種報導不予說明,是否浪費篇幅!
其實,答案在我們前述2000年大選的歷史中‧‧‧
因為綠營過去的「勝利經驗」與藍營的「潰敗經驗」,就在我們前及,邱義仁、游盈隆、羅文嘉等在該書中所自行揭露的
「國民黨強力以「興票案」打宋,以致宋民調下降時,綠營並未加入打宋;他們的策略由「七分打連,三分打宋」,轉為「九分打連,一分打宋」,使宋的支持者不至對扁惡感,可能對扁有利。因為他們高度注意的是連營打宋後,民調上顯示出的民意變化的方向。它們最重視的是如何維持前述有利於扁的「三強鼎立」的局面。」
所以,由此看來,所謂「邊緣化」者,其實是藍綠兩營都認為「打宋」對自身可能並沒有太多幫助,於是自然形成「尊宋」的局面;「尊宋」是由設想到打宋對自身無益,甚至可能激發宋的潛力與擁宋者對於自身陣營的反彈,而做出來的決定‧‧‧
換言之,我們對於首次政黨輪替的歷程有了充分理解之後,這是我們中間選民應該要有的一個洞察‧‧‧就像馬英九每次選舉必然「尊李」,其意義應該是類似的;
也由此,我們乃知道各營之「尊李」與此次兩營之「尊宋」,其道理是相通的;其不同之處,是「宋」今天的地位,有點像過去「台聯」初成立時,「李」還「舉足輕重」的地位──應該是相對於這種「舉足輕重」,才會有應該將之「邊緣化」的問題。
然而,是否宋今天在選局中,還是「舉足輕重」呢?當「興票案」近日來已相當程度獲得平反,過去因之游離的宋營,與綠營的蘇嘉全農舍事件與一斤兩元紅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後,是否其票源可能鬆動?這應該是假設宋將獲得利益的說法──否則上次北市長選舉中顯然已失其魅力的宋,應該是沒有可以「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當前的局勢是否真的「宋」回到了可以「舉足輕重」的地位?還是記者撰稿時用詞不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來判斷‧‧‧藍綠兩方面在這樣的大情勢下,將如何尋找各自的取勝之道呢?
讓關心且欣賞大選的我們中間選民,在下一次的文章中再行討論吧
泥土敬白
對於研究而言,
當然也應該由藍營內部資料,探究藍營之敗;由於篇幅的關係,以及本文探究的是以綠營的作為為主要對象,所以,本文對藍營內部問題從略‧‧‧有意者可參看「日落國民黨」,夏珍著,天下文化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