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7 12:20:33瀏覽2057|回應18|推薦15 | |
直言集/馬總統,問題在經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505085.shtml 很簡單,馬政府經濟處理得不錯,政績亮麗時,他的民調就高嗎? 馬政府的問題在政治,偏偏,「藍不懂島內政治」,聯合報的文章就是一例。 --------------------- 2012.11.13 旺報(刊登時有刪減) 連勝文批馬「丐幫」,吹皺政壇秋水。盡管藍營輿論似乎頗為叫好,我卻認為,連此說未必經得起分析。 首先是用詞不當。馬英九執政當然有問題,連勝文為什麼不就是論事地把他的不滿具體如實反映,一如吳伯雄的「用人圈子太小」,卻要用「丐幫」這個難登廳堂的不雅之詞來罵人?這麼做,不但被罵者不能接受,無助問題解決,而且,用近乎人身攻擊的「髒詞」來形容上司、長輩和同黨的國家元首,政治和輩份倫理都不妥,這是純粹的情緒發泄,曝露出連自己修養不足,傷人亦傷己。 其次,連勝文「經濟不好,選上也是丐幫幫主」的說法,是聚焦錯了對象。臺灣的施政議題無外乎廉政、外交(以兩岸關係為重)、社會公義……,以及「經濟」。這些議題中,幾乎所有的施政「政績」都可由執政者「選擇」,如是否征收證所稅、取消「不當年終獎」以體現「社會公義」,就由當政者「選擇」決定;再如馬之前的扁政府,對政風與外交「選擇」的便是「貪腐」和「一邊一國」衝撞對岸。這些議題中,唯獨經濟,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裡,「淺碟型」的臺灣最難「自主」,最易被國際大環境左右,執政者最易擔上「非戰之罪」。易位而思,連勝文自己的父親連戰也曾競選過總統。假如當初連戰選勝,遇上全球經濟風暴,他治下的臺灣經濟也難免跌蹶不振,難道連戰也是「丐幫幫主」? 最重要的是,馬英九黨內外民調低迷由來已久,但根源絕非經濟不振。還記得馬上一任的表現嗎?選上總統不久即遇世界金融危機,但馬處置得當,再加上廉政與外交成就(兩岸和平、外交休兵、免簽國增加……),可說是「政績亮麗」,國外輿論從美國到南韓好評不斷,日本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甚至要「進口」馬到日本去。但那時馬的民調如何?照樣低落,立委補選等的地方選舉國民黨連著輸,還因此產生「泛藍減半」現象,五都選舉差點「五輸三」。當時明明經濟還算不賴,輿論卻說是「無感復甦」,但經濟規則中本無「無感復甦」,「復甦」一定「有感」。「無感復甦」是輿論不知如何解釋馬英九政績亮麗卻民間支持低盪而硬掰出來的「理由」。 其實馬英九讓人「無感」的,何止「復甦」?他的「廉政」,他的外交成就,他的善心(捐款捐血、器捐和「大體捐贈」的「捐身體」),哪樣讓人「有感」了?體現在馬英九身上的,不僅是「無感復甦」,更是「無感廉政」、「無感善心」、「無感免簽」、「無感兩岸和平」、「無感……」,一句話,是世界政壇罕見的「無感政績」。尤其對照綠營,五都選舉時陷入「睡菊」謊言醜聞的陳菊,以及「召妓」的陳致中皆「高票當選」;前不久綠營治下的嘉義、雲林、高雄都傳出政壇貪腐醜聞,但民進黨支持度「不動如山」,呈現出與馬英九截然相反的「無感敗績」。為什麼馬英九「政績無感」、「泛藍減半」,民進黨卻「敗績無感」、「鐵板一塊」?這才是馬政府執政危機的真正根源所在,但國民黨近年來從未在這一點上作過檢討,連勝文這次就「經濟」炮打馬英九,同樣瞄錯了靶。 不同於廉政和外交,「經濟」受外在環境影響,最易上下跌蕩,連勝文和藍營諸公撇開「無感政績」,在目前的不景氣中只抓經濟問罪馬英九,這是「短視」的政治迷茫。藍營對馬英九的洶湧不滿並非一時興起,這是馬「無感政績」的首要緣由。究竟不滿馬什麼?是馬的什麼做法造成「泛藍減半」?建議連勝文不妨先靜心反身自問,想清楚這個國民黨執政危機的核心問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