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3 09:54:07瀏覽5267|回應37|推薦13 | |
2012.09.03旺報(刊登時有刪減) 釣魚島危機愈演愈烈。馬總統日前拋出的「東海和平倡議」,雖然「和平解決」的大方向正確,但思路仍過於老套,固執於領土歸屬的舊觀念,仍無法避免一個全失、一個全得的零和遊戲結局,導致糾紛的死結打不開。解決這類危機,應該有全新思維。 在敘述「新思維」之前,先讓我們審視兩件在日常觀念中被完全忽略的事情。 第一是歐洲的「去民族主義」文明進程。 亞洲一系列領土糾紛,其背後是各國的「民族主義」狂熱。以歐洲為文明參照就可明白,民族主義是亞洲的「文明之癌」。歐洲在二戰後不久就癒合了戰爭創傷,各國各族摒棄民族主義,走上「歐盟」的文明融合之路。用今天「歐盟」的眼光看亞洲的領土、領海和資源之爭,只覺得無聊之極,「恍如昨夢」―― 那一切在「歐盟」早已是明日黃花。亞洲的文明進步,何以落後歐洲這麼多! 第二是亞洲的科技進步。不論是臺灣銷往全世界的電腦、智慧型手機,還是中國大陸的隱形戰機、「神州」和「天宮」的太空飛行探測系統、高鐵動車……,種種高科技,那樣不是直接取自西方?如果要像西方那樣每一項都完全「自主研發」,大陸和臺灣恐怕再過100年也玩不出這些神奇玩意兒來。 「科技」屬於「物質文明」,是「硬體」;「去民族主義」屬於「精神文明」,是「軟體」。看起來,亞洲人只會積極攫取西方的「硬體」,卻消極接納西方的先進「軟體」,至今緊抱「文明之癌」的民族主義不放。我們能不能思想開點竅,轉變一下觀念,毅然切割掉民族主義的「癌病灶」,像歐盟那樣,從此不再有領土糾紛的夢魘? 為此,提出以下觀念全新的建議。 一、「荒島型」海島「去領土化」 無論是釣魚島,還是黃岩島,都是「荒島」,其特徵是面積小,缺乏基本的人類生存物質資源(淡水、可耕土地、除海產外的其他食物……)、遠離陸地或大海島,不適合人類生存居住,就人類的福祉利益而言,這些「荒島」幾無「價值」。 既然沒有「價值」,為什麼還要爭?除了「寸土不讓」的領土舊觀念,糾紛各方皆「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覬覦的,其實是這荒島周圍上下的「資源」,如漁場、海底下的石油礦產等。既然「荒島」本身並無價值,何不乾脆各方皆同意,將其「去領土化」,誰也不能再宣稱對其擁有主權?如此「一刀切」做法對各方皆公平,煩人的「領土糾紛」豈不自然消失? 二、海洋資源談判分配 這就是馬總統所宣揚的「資源是可以分享的」。有關各方應該坐下來,以國際法為基礎、「互讓互得」為精神,先協商出一套如何分配分享這些資源的遊戲規則,使之不但適用於現在已知的資源,也適用將來未知的資源。「荒島」「去領土化」後,資源談判就容易進行多了。 三、關於南海糾紛 中國(大陸與臺灣)應首先放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海」,視整個南海為「內海」的過時觀念。看看地圖就可明白,不顧週邊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乃至頻繁航行於南海的日本、南韓、美國等眾多國家感受,用一條U形線將南海「圈起來一網打盡」,既自私不公,也不現實。既然事實上沒法將南海變成內海,何不放棄這樣的「主權」訴求,將南海明確定義成「公海」?事實上無法鬥贏的南海主權糾紛導致中國(主要是大陸)與週邊國家關係緊張,得不償失。 南海諸島幾乎全都是上文所定義的「荒島」,應該全部都「去領土化」。如此,在目前糾紛頻傳的東海與南海,領土、領海和資源的三項糾紛,將只剩下資源一項,事情大為簡化。資源分配談判也應參考英國、挪威等談判分配「北海」石油資源的成功經驗,一定會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到此境界,目前低徊盤旋的「領土糾紛戰爭」夢魘,將永離東亞。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