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的病灶在哪裡
2012/07/06 13:18:11瀏覽1130|回應1|推薦6

臺灣看透透2012-04                                                             2012.06.29環球華報

馬英九第二任一勝選,就推出有條件開放瘦肉精美牛、油電調價和證所稅改革的三大公共政策,卻無一推行如意,其中又以美牛最為典型。

 

從哪方面看,美牛政策的有利因素都在支持開放的馬政府一邊﹕擁有執政權,用行政命令即可解決;如先要立法通過,則國民黨在立法院占穩定多數;在實際使用面,美牛並不存在「安全」疑慮﹕三億美國人自己每天吃、日本、南韓、加拿大等多國均進口食用,至今未發生不安全事件,遠比抽菸嚼檳榔安全;是美國強烈要求,不開放,會卡住一系列對美及他國的經貿互動進展,對臺極其不利,開放有其正當性;比照日本和南韓,因應措施堪為妥當;「親美」是全民共識,民意應該願買美國面子;反對黨自己執政時就向美承諾開放……。

 

但馬政府卻把一副美牛的「好牌」徹底打爛。究其原因,關鍵可說是馬英九本人一開始就沒打算在美牛議題上「領導民意」,承擔責任,而是企圖用自己不負責任的面面討好姿態,僥幸闖過這一關。如此指責的證據,就是馬本人最初陳說的「三沒有」﹕沒有美國壓力、沒有既定立場、沒有時間表。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全然假話。馬政府就此在美牛議題上信用破產,陷入困境。

 

說美牛議題的失策關鍵是馬英九不想「領導民意」,有人或許不以為然﹕在處處民意為上的民主臺灣,還有「領導民意」這回事嗎?

 

不但有,而且很反諷,前不久才強力「領導民意」的,正是馬英九自己,馬並據此建立起堪稱「劃時代偉大」的政績﹕以「ECFA」為象徵的兩岸和平政策。

 

回想馬英九在上一任要改善兩岸關係,民進黨的阻力,何止於現在的反美牛程度?還記得海協會長陳雲林第一次來臺,被民進黨發動的示威大遊行「堵」在晶華賓館至深夜的事嗎?記得民進黨在臺北臺中兩地抗議陳雲林時製造的流血衝突嗎?記得國臺辦前發言人張銘清在臺南被民進黨人野蠻推倒在地受傷的事件嗎……?「ECFA」更不用說,被民進黨妖魔化至仿佛一簽署,臺灣就會立即廉價賣給中共一般,那句流行一時的「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送去黑龍江」(閩南話,意思是「男人沒工作、女人沒老公,小孩送到黑龍江」),是醜化「ECFA」的登峰之作。

 

面對民進黨的來勢洶洶,馬英九當時可有過一絲膽怯、猶豫、退縮?說過類似「沒有中共壓力、沒有特定方向、沒有時間表」之類「討好民意」的話嗎?毫無,馬英九力克反對聲浪,堅定穩步地貫徹他的兩岸政策,這就是「領導民意」。

 

我曾為馬英九如何落實「ECFA」總結出六條經驗﹕一、目標明確;二、意志堅定;三、定位明智(避開敏感的政治面,只強調經濟效應。但我對此意見保留);四、備妥說帖;五、全營共識(全藍營一致支持,媒體「名嘴」也強力護航。前述四個因素是「全營共識」的前提);六、密集遊說(政府在各地辦了不少ECFA政策說明會)。

 

如果馬英九像落實「ECFA」那樣地「領導民意」、綿密部署、步步進取,雖然美牛和「ECFA」性質相異,但豈會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馬英九為什麼會「放棄領導民意」?這出於他(以及很多臺灣人)長久以來思想上的迷茫不明﹕為「民主」所惑,以為「民主」就是名為「尊重」,實為「盲從」民意,而不問價值是非。此思潮在臺灣的濫觴,可以追溯到尊臺獨為「民主選項」,此即為何馬英九向來禮讓臺獨,討好綠營。因此,回到政策面,只要思想上稍一動搖,馬英九就會從「ECFA式」的「領導民意」跌落至「禮讓臺獨」式的「盲從民意」。馬在美牛案中又要推政策,又要顧「民意」,其進退失據的思維方式根源,和他久被詬病的「討好綠營」,是一脈相承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6604857

 回應文章

政痞修理工
領導統御
2012/07/07 00:43
馬英九不知導什麼叫國家領導人! 一個領導人不是鄉愿, 而是領導全民! 不然大家要總統幹甚? 來個全民合議制:天天吵 什麼事都幹不成!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2-07-07 11:44 回覆:
是啊,馬英九的「ECFA」和「美牛」,是兩個極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