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寄望民進黨「權力制衡」的弔詭
2012/07/11 14:18:45瀏覽994|回應0|推薦11

臺灣看透透2012-02                                                                                                                         2012.02.22環球華報

總統大選民進黨再走麥城。臺灣輿論在慶幸民進黨敗選的同時,也很關心民進黨如何「轉型」,其用意,在於不希望民進黨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潰散,讓執政的國民黨失去制衡。但如此願望,其實很弔詭。

民進黨和國民黨是臺灣最大的兩個黨。雖然臺灣輿論看這兩黨一如看待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都是「民主政黨」,並不覺其中任何一黨有異,但實際上,和國民黨及美國的共和黨民主黨相比,民進黨本質迥異。

政治之所爭,基本上不出「價值」與「身份」的兩大範疇。所謂「價值」,就是一個黨對各項社會事務所持的理念、觀點、立場,以及由此形成的政綱政策。以美國兩黨而言,所爭者,從大政府vs小政府、高稅收高福利vs低稅收低福利,到「家庭價值」的同性戀墮胎議題,全都屬於「價值」議題。「身份」則是我是「誰」、你是「誰」的族群和國家認同。美國的兩黨從不在「身份」上作文章,標榜自己是「本土」的「美國人」,指責對方是「外來」的「X國人」。美國的兩大黨,都是「價值黨」。

國民黨一如美國的兩大黨,著重「價值」政綱,「身份」議題只在被民進黨攻擊時才被動回應,也是「價值黨」。但民進黨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身份黨」。

民進黨的「身份」思維有三個層次。

最基礎的核心層次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族群認同思維。基於此,他們將早年臺灣內部的「民間維權(二二八事件)民主(黨外運動)力量vs國民黨專制統治」和近年兩岸間「民主臺灣vs極權中共」的「價值」矛盾,通通「種族詮釋」地扭曲成「臺灣人vs中國人」的「族群身份」矛盾。

中間的「論述」層次範圍相當寬廣,從相對溫和的「臺灣人出頭天」、「臺灣人當家作主」、「本土」、「臺灣主體意識」、「臺灣主權」等族群和國家認同訴求,到「臺灣地位未定論」、「獨立建國」的激進主張,再到「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等的族群分化口號,都包括在內,也全都不脫逸「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核心「身份」思維。就是這內容龐雜,涵蓋溫和激進的「本土╱臺獨」之「身份」論述,替民進黨凝聚了臺灣將近一半的人口。

最後,到了檯面上的政策層次,就集中表現為否定「九二共識」。眾所周知,「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就是兩岸都承認有一個「中國」,不管是臺灣堅持的「中華民國」,還是大陸主張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共識」是把海峽兩岸都納入「中國」範圍,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人民也都是「中國人」。如此「九二共識」,與民進黨的「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之「身份」認同背道而馳,民進黨當然無法接受。

若非要深究「價值」,民進黨其實和國民黨一樣,都屬於西方定義的「右翼黨」,政綱差別並不大。民進黨早期曾和環保、弱勢等左派團體為伍,像是個「左翼黨」,但一旦執政,就露出其「形左實右」的真面目,和民間的左翼力量分道揚鑣。「一闊臉就變」的快速「由左轉右」說明,相對於「身份」,民進黨並不重視「價值」,所以民進黨並不以鮮明的「價值」區隔國民黨,從在野到執政,民進黨「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是以狹隘的「身份」與國民黨劃界﹕我們是「本土」的「臺灣人」,你們是「外來」的「中國人」。

如此唯族群「身份」是問、「種族詮釋」一切,民進黨是全然的族群種族主義本質。這就是弔詭﹕臺灣要有一個強有力反對黨,就得容忍民進黨的族群種族主義,因為他們的凝聚力來源於此;如果臺灣要繼續進步,就得拋棄這種「族黨」,於是國民黨會獨大,很可能導向「絕對權力,絕對腐化」。

族群種族主義的「權力制衡」與超越族群的「權力失衡」,兩害相權,何為輕?

以上分析,觸及的是臺灣「後民主化」時代的首要課題「族群」,本來是極有意義的,遺憾的是,臺灣的「主流輿論」沒人在關心它。為什麼臺灣的「主流輿論」並不關心臺灣「後民主化」時代的首要課題「族群」?如此不關心的後果是什麼?這提問同樣極有意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661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