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面對陳光標的自我定位
2011/03/10 11:44:17瀏覽760|回應5|推薦3

臺灣看透透11-03                                                              11.03.02 環球華報

大陸「首善」陳光標到臺灣「高調行善」,引發部分臺灣輿論反彈,一些行政當局也給他的行善設置障礙。反彈中最響亮的聲音是陳光標「糟蹋了臺灣人尊嚴」,這等於認定臺灣是此次陳光標善行的「受害者」,可以說,這是這部分臺灣輿論對陳光標行善臺灣的「自我定位」。

其實,陳光標的臺灣行善之旅,一開始就有學習臺灣的濃濃成分在其中。陳光標稱他的臺灣行是「感恩之旅」,「感恩」雖是中文古詞,但在大陸根本不流行,直到最近幾年,才被臺灣人帶到大陸,精確來說,「感恩」是「復興」於臺灣慈濟的「感恩文化」。陳光標來臺灣前曾向媒體展示他如何發紅包﹕彎腰一鞠躬,雙手奉上,還要向受贈者說感謝。這是賑災發放的典型「慈濟模式」,顛覆了西方的、舊有的方式。換言之,雖然陳光標的善行始自他童年,和臺灣沒有絲毫關係,但他到臺灣來「行善」的方法,卻「師承」臺灣,「慈濟模式」是陳光標的「樣板」,臺灣是陳光標的「老師」。臺灣輿論為什麼不如此定位自己,懷著自信、歡慰的心情,像師傅看到有出息徒弟,老師欣賞有成就學生那樣地「樂觀其成」陳光標,卻反而自認被「糟蹋了尊嚴」,感到很受傷?

陳光標的「感恩」雖然學自臺灣,但凡了解慈濟感恩文化的,卻能一眼看透陳光標其實只學了半套。陳光標的「感恩」,是來「回報」臺灣各界多年來對大陸賑災濟貧的善行,是一種發紅包的「禮儀」,雖然很好,但還是缺乏慈濟「感恩文化」的人道深度。慈濟感恩文化的精髓是﹕因為災民貧民現出他們艱難困頓的「苦相」,才使助人者切身體會到自己的幸運、幸福,所以要「感恩」他們。慈濟人(以及臺灣其他慈善機構如「路竹會」)到遙遠的國度去國際賑災,來回的交通食宿費都是自己負擔,加拿大溫哥華的慈濟人對自己出錢、出力、出時間還要感恩被助者作了「五個表示的「感恩文化」詮釋﹕一、表示我經濟能力不錯,能自費救災;二、表示我身體健康,撐得過災區的艱苦環境;三、表示我有「閑暇」時間;四、表示我家庭關係和睦,家人能支持我;五、表示我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災民「現苦相」,讓我有機會來體驗自己的幸福、表現自己善心,我為此真心感恩災民。陳光標的「感恩」看來還不夠如此深度,慈濟的故鄉臺灣還仍然是他的「樣板」--- 這,難道不才應該是臺灣的「自我定位」嗎?

再說,陳光標「高調」是不假,與臺灣的慈善風格有所衝突也是事實,但「糟蹋臺灣人尊嚴」則完全談不上。如果陳光標是以羞辱人的方式來「行善」,比如,從檯上往下扔紅包,讓受贈者在檯下搶成一團(臺灣某些活動現在還是如此),這自然是「糟蹋尊嚴」,但陳光標並無類似行為。把臺灣人所不習慣的「高調」說成是「糟蹋尊嚴」,未免扭曲過度。

這些年來,大陸硬體建設突飛猛進,超過臺灣,但軟體的文明進步遠落在後,成為世界輿論焦點。陳光標不但是大陸「首善」,還是奮不顧身的救災英雄(四川大地震時冒著餘震危險從瓦礫堆里抱出兩百多名生死受難者),自己一家人又過著儉樸、律己的「低碳」生活,他個性開朗陽光,為人活潑有趣,臉上總掛著笑,心胸寬大,外界的建設性批評能納而改之(如這次臺灣行),無聊攻擊則一笑置之。因為他的「高調」,在大陸帶動起一大批「富豪」行善,此次竟有多達四、五十位的企業家跟他來臺灣「感恩」(可惜臺灣媒體忽視了他們)。出現一位集如此多美德和善行義行於一身的「首善」,反映出大陸民間的「軟體」文明提升,臺灣人應該很高興才對。現在僅僅因為陳光標的「高調」與臺灣的普遍風格有異,部分臺灣人就自覺很「受傷」,自詡「多元包容」的臺灣社會,該深自反省為什麼自己的神經如此脆弱。

11.01.30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4963591

 回應文章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政論先生您提示的很對,一定要正面肯定的論述,否則方向模糊。
2011/03/11 08:05
愷悅小姐說的對,這是我欣賞國政論兄文章的原因。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3-11 14:16 回覆:
謝謝兩位!

Look
大家拭目以待吧 !
2011/03/10 16:13

看陳光標

可不可以去美國!?

大辣辣的做他的散錢吧 !

美國不會給他這樣胡搞 !

大家拭目以待吧 !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3-10 19:26 回覆:

你太不了解美國了。

陳光標在臺灣做不成的事,在美國反而可以做。「錢牆」算不上了不起,但也沒什麼大不了,在專制的大陸都沒事,本來,在「自由」的臺灣應該是更無所謂的,不行,是因為臺灣人的心態有問題。美國人沒有這些不正常心態。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悲情,所以我該拿最大好處”的例證:蔡英文
2011/03/10 16:12

 蔡英文要選總統了,可是《十年政綱》到現在拿不出來,只會說『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空話,倒是她在蘋果日報的投文

    《寫給未來的二二八》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14782/IssueID/20110228

上面說,“民進黨該檢討的是,為什麼我們會輸給一個曾經拿著槍口對準人民的政黨?有可能是國民黨改變了,但更有可能的是,我們有些地方沒有做好。我們必須反省當擁有權力時,是否也曾濫用權力?面對新時代的所有正義課題,我們的處理符合社會期待嗎?”

    說是這麼說,2008 民進黨大敗,是出在阿扁的貪腐上,蔡英文有檢討嘛?要領導台灣走向未來,就該好好寫《十年政綱》,結果到現在還沒拿出來,也不知道蔡英文的正式參選會拿出什麼東西來。說到底,不過暗示二二八的悲情,想藉此當選總統而已。
 
    台灣不少人很吃這一套,不必真的去做,不必真的檢討,幾句漂亮的話說一說,就有選票了,令人苦笑的心理。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3-10 19:21 回覆:
既然喜歡翻老帳,國民黨應該說﹕臺灣人民為什麼要把選票投給區區幾年前還在背叛人民、大肆貪腐,出了中華民國史上最貪總統,而且繼任者從未反省道歉的民進黨?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過還想「糾正」一下﹕是一部分「本省人」。
2011/03/10 13:35

     沒錯,是一部分「本省人」。

    我自己就是「本省人」,最看不慣這種悲情意識,明明是假悲情嘛!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3-10 14:54 回覆:
那你跳脫了所謂「本省人」的悲情意識了,很好!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該深自反省為什麼自己的神經如此脆弱。
2011/03/10 12:05
這是我最想說的一句話。莫名其妙的悲情意識,一直籠罩在本省人頭上,而且說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悲情嗎?也不是這個樣子,不過是說“我悲情,所以我該拿最大好處”,如此而已。
 
  這是我個人經驗的感覺。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3-10 12:23 回覆:

哈哈,笑死我。

不過還想「糾正」一下﹕是一部分「本省人」。像證嚴法師,也是「本省人」,心就很大,遠遠超出了臺灣、中國,而且一直往外「給」,「手心向下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