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9 22:17:49瀏覽1256|回應8|推薦3 | |
臺灣看透透11-02 11.02.11環球華報 自1945年光復以來,六十多年,臺灣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大變化。在表面上,臺灣最顯著的變化無疑是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起飛,但因全世界戰後民主化的國家不知幾凡,經濟躍進的國家也在所多見,有些比臺灣更富戲劇性,如以色列、日本和中國大陸,在世界大範圍裡,臺灣的民主和經濟成就並無特別之處。 然而,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臺灣社會伴隨政經巨變出現的兩件事物,卻分別從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縱坐標以及世界舞台的橫坐標角度,各自以價值觀的正負面呈現出特殊性,有典型意義,值得深入探討。兩件事物中,價值意義負面的,是族群衝突/臺獨;價值意義正面而成為典範的,是慈濟的誕生和壯大。臺灣社會「主流輿論」對這兩件事物的態度,反映的正是標題的兩大「價值迷失」﹕縱容族群衝突/臺獨,漠視慈濟。 先來看族群衝突/臺獨。族群衝突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為什麼唯獨臺灣的族群衝突特別? 世界各地的族群衝突,凡稍具規模而被世人所知者,都是真正「族群」意義上的衝突﹕衝突的兩方或者是異血統、異文化,或者是異宗教、異歷史、異語言,如美國的黑白兩族、盧旺達的胡圖族和圖西族、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乃至加拿大魁北克的英吉利族和法蘭西族……。他們所「衝突」的,是「族群」議題本身 --- 血統和歷史的不認同,文化、宗教、語言、社會習俗……的不相容,兩族因此無法共處,要分家。 但臺灣的所謂「族群衝突」,是發生在同血統、同文化、同宗教、同語言的同一漢民族之內,所謂「衝突」的兩方 --- 外省族和本省族,並無血統、歷史、文化、宗教、語言、社會習俗的不相容,雙方不但通婚頻繁,而且即便是在「衝突」最烈的政治領域,兩族也能擁有同一的政治信仰,參與同一個政黨,如被貼上「外省黨」標簽的國民黨,其本省籍黨員高達70%以上,遠超外省籍。即便是曾經高喊過「臺灣人出頭天」種族主義口號的民進黨,不但不乏外省籍成員,有些還成了他們的高官,如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的嫡孫陳師孟,便曾擔任過陳水扁的「總統府秘書長」。為了將這同一族內的衝突合理化成「族群衝突」,有人便「發明」了臺灣的所謂「四大族群」說,硬生生以「三重標準」,將一個漢族拆分成三個「族群」。「四大族群」是偽科學的分類,可以另文分析。 由此可見,臺灣的「族群衝突」,是由錯誤詮釋二二八事件等歷史,誇大、炒作出來的「偽族群衝突」,目的是服務於臺獨目標,與臺獨是朋比為奸的一對「狼狽」﹕臺獨煽動起「偽族群衝突」,「偽族群衝突」壯臺獨聲勢。前不久的「五都選舉」顯示,至今追求臺獨的民進黨拿到將近一半的選票,超出國民黨4%還多。這麼多人信奉這與「偽族群衝突」「狼狽為奸」的臺獨,臺灣社會的價值迷失,已到何等程度! 至於慈濟,她的特殊意義是雙重的,就其「外在」的「硬體」而言,是規模:她是華人世界最大、世界佛教界最大、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這樣一個「三大」的民間機構,竟然誕生和成長在小小的台灣,光是這一點,就使慈濟具備了縱坐標的中國意義和橫坐標的世界意義。 慈濟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她內在的「軟體」本質:富於原創、超越西方的人道主義實踐,及其所蘊涵的人文價值「大愛」—— 這兩個字可以概括慈濟所做的一切。慈濟是一個宗教團體,但慈濟雖「始於宗教」,卻並不「止於宗教」,而是超越宗教。不僅是理念,更伴隨著實踐,慈濟的「大愛」已構成一項新的「普世價值」,具有在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普及推廣的普世意義,而這是唯一由東方、由中國文化所貢獻出的「普世價值」項目。 「大愛」的實質可以另文分析。這項新的「普世價值」在她的發源地臺灣如此被長久冷落,這是臺灣的另一個「價值迷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