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3 16:26:51瀏覽1297|回應11|推薦6 | |
2000.2.19《世界日報》 《世界日報》日前報道,加拿大的中學選修教材「世界接觸」課本,最近刊錄了台灣慈濟功德會和證嚴法師的介紹,美國今年內也要採用這套教材。證嚴法師是這套教材所介紹的唯一亞洲宗教領袖。這則消息引起我深深的感嘆。 我一直對慈濟有極高評價,認為慈濟的志業,是中國的「宗教改良運動」,會對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慈濟的緣起,受到天主教啟發,但目前慈濟志業達到的境界,已在多方面超越了西方宗教。慈濟志業的理論、信念、宗旨和實踐是在不斷進化的。按現在的步伐走下去,或是慈濟組織,或是證嚴法師本人,早晚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會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此獎。要知道,證嚴法師已在幾年前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而去年獲得此獎的,是理念與慈濟相當接近的國際慈善團體「無國界醫生」! 因此,我對多位有成就的學者、文化人和宗教人士鄭重推薦過慈濟,強烈建議他們,研究中國文化,不能不探討慈濟;從事社會慈善事業,不能不瞭解和參考學習慈濟。不要等諾貝爾獎發下來了,我們才回過頭去,跟在西方後面「發現」慈濟。可惜,這樣的呼籲似乎并沒有引起多大回響。在本地,到底有幾位從事中國文化或東西方文化研究的學者對慈濟有真正的瞭解,并在做深入的學術研究?我很希望我的質問是錯的!可是連慈濟的故鄉台灣,這種對慈濟的「文化失明」,程度也差不多!「慈濟學」何時能誕生? 中國人好像有一個視野盲點 : 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的好東西。往往要到西方把我們的好東西發掘出來了,加以認可了,我們才恍然大悟似地一窩蜂上去擁抱自己的寶物。慈濟的被人認識,似乎正再次重複這個讓我們慚愧的過程。今天,慈濟和證嚴法師進入了西方的教科書。明天,西方會怎樣褒揚慈濟?與此同時,我們自己的態度呢? 我們有多少學者熱衷於「東西方文化交流」?這種「交流」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渴望得到西方的認同和肯定,能多少和西方「平起平坐」,說穿了,也是一種「自卑自大」心態。我且不說慈濟從不搞這樣的「交流」,而是以自己的理念和實踐來贏得西方發自內心的尊敬(當然,這并不是慈濟的目的)。我想說的是 : 我們的學者在「交流」時,端出什麼中華文化的瑰寶來吸引西方?效果又怎樣?這個答案恐怕大家都知道。 其實,真正在西方引起普遍興趣,以至佩服,甚至願向我們學習的中華文化瑰寶,古代的,不是我們的孔孟之道儒家學說,而是號為「天人合一」,統轄在陰陽五行、經絡穴位和易經八掛理論下的的人體 — 自然學說體系,包括中醫中藥、針灸、武術、氣功,乃至風水。現代的,除了慈濟,幾乎沒有其他。而這兩項,即古代的人體 — 自然理論,現代的慈濟人文理念與實踐,卻都在當代中國「主流」學者的思維範圍之外。這種方向性的認識錯位,是否到反省的時候了? (10年前的舊文,現在的看法有所不同了,比如,不再執著什麼「獎」;比如,找到觀察和詮釋慈濟的角度了,那就是「定位慈濟,『詮釋大愛』」中的內容。)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