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邏輯矛盾呼籲聯合報拋棄「本土」迷思
2009/03/27 23:40:25瀏覽461|回應0|推薦1

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蔡英文為何吞吞吐吐」,不少論點值得嘉許,但對「本土」的肯定,卻突顯聯合報本身的短思,也無意,卻必然造成邏輯矛盾。

社論先說﹕『本土』如今已然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對此民進黨過去的努力與貢獻有目共睹」,把「本土」的發明或發揚光大歸功於民進黨,還「公正地」褒揚之。

然而,到後面,社論又寫到﹕「民進黨始終將『台獨』與『本土』劃上等號。台獨就是本土,本土就是台獨;以本土裝飾台獨,以台獨扭曲本土」,這就讓人糊塗了﹕「始終」,就是「自始至終」,在民進黨那裡,從一開始就「本土= 台獨」,那台獨的實質,不就是「本土」的實質嗎?

看看社論是怎麼寫台獨的﹕「『台獨』在應然面上卻不是一個包容性的概念(畢竟是要顛覆中華民國),且在實然面上也不可能是一個包容性的概念(既在應然面上不包容,如何在實然面包容?)」、「民進黨過去的政治操作,已使台獨與族群撕裂變成一體兩面;不可能倡台獨而不談撕裂,甚至台獨只是假議題,而撕裂才是民進黨的真本事」、「簡約而言,台獨就是撕裂,根本不可能出現一種所謂的『族群包容的台獨建國論述』」,因此,社論認為,「民進黨的問題在『台獨』。『舊本土觀』之所以『窄化』,正是因為『台獨』」。

社論說得很清楚吧?台獨是「不包容」的,撕裂的,社論還嘲諷蔡英文若欲從『包容性的本土』跳躍至『包容性的台獨』,不啻是想從草莓園裡長出蘋果」,來斬釘截鐵地論斷台獨就是「不包容」的。所以,民進黨迄今為止的「本土」--- 社論稱之為舊本土觀」,也是不包容的,社論在文末的結論就是這個意思﹕「民進黨不解決『台獨』問題,即無可能解決其『本土』問題」。

既然如此,社論前文的『本土』如今已然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對此民進黨過去的努力與貢獻有目共睹」,又怎麼成立?

難道編輯部要辯解說﹕「本土」是民進黨搞出來的,民進黨當初的本意和現在作為都和「本土」目前的「包容性概念」無關。現在的「本土」之所以包容,那是台灣其他政治和文化力量的奮鬥結果。不過,既然民進黨和「本土」的壯大息息相關,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過去的努力與貢獻」?如果不這樣辯解,你怎麼解釋這前後的邏輯矛盾?可是你這麼辯解了,不是「硬拗」,又是什麼?

這個矛盾,僅僅是思考的方法問題嗎?不,這是對「本土」的認識問題,是觀念問題。因為「本土」在本質上就是「不包容」、排外的,社論硬要說『本土』如今已然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於是自己把自己搞糊塗了。

為什麼「本土」在本質上就是「不包容」的?我在近三年前的 對「唯族論」的「種族詮釋」批判過門而不入 裡就寫了﹕「就如『高』相較『低』而言,『美』相較『醜』而言一樣,『本土』是相對於『外來』而言的,強調『本土』,是為了 排斥『外來』。因此,只要『民主政權就是本土政權』的論點成立,所謂的『外來政權』自然不復存在,目的在於歧視和打擊『外來』的『本土』一詞,不但不應再提,而且不能再提,否則就是反民主。換言之,『民主政權就是本土政權』論述的自然結果,就是『本土論』的消失,或者反過來說,『本土論』的消失,正是『民主政權就是本土政權」論述的目的』」。

寫得很清楚吧?如果這個社會真的是「包容」的,還要「本土」幹什麼?當然,文化意義上的「本土化」是另外一碼事,我在文中也說明了﹕「不同於政治意義上的「本土政權」對應於「外來政權」、族群關係上的「本省」對應於「外省」,文化意義上的「本土化」對應的是「全球化」,與本文議題分屬不同範疇,不應混淆。」

「統派報紙」聯合報本來是被「本土」排斥的受害者,卻反過來稱讚加害者的「本土」,不知這是否也是一種「斯德哥爾摩症侯群」?

09.03.27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278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