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恢復漢字有利半島統一
2013/06/29 23:52:33瀏覽1198|回應0|推薦7

恢復漢字有利半島統一

郭都人

韓國總統高調訪問北京,當然引起日本極右派的極度不快。

事實上,光是某些中文媒體的標題就足以讓安倍晉三等人心膽俱裂。舉例如下:

「朴槿惠: 韓中兩國命運相繫」、「日媒:中美韓不斷互動,日本被晾在了一邊」、「社評:中韓關係是戰略的,也是婆婆媽媽的」、「港媒:北京禮遇朴槿惠,中韓聯手遏制安倍」、「如何打造中韓關係升級版」、「朴槿惠:盼中國成韓半島統一好夥伴」、「朴槿惠籲中韓攜手 共築夢想」,等等。

由於作者的立場各異,上述各標題的可信性也不盡相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朴槿惠刻意選擇北京為就總統職後的第二個出訪的外國目的地,對日本的自尊心構成沉重打擊,而美國即使為了保護日本的顏面,也無能為力,談不到阻擋韓國總統的戰略選擇。

這些標題固然不能予以漠視,對日本命運可能更有致命威脅性的是:韓國有重新恢復
漢字教育、提高中文程度的大趨勢。

參考文章:中文程度成為重要指標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就適時刊載了有關漢字教育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世間萬象]語匯能力和漢字教育

朝鮮日報評論員 金泰翼 (2013.06.26 16:28)

記得有位初中歷史老師說過,「最近有些學生把安重根義士(의사)當做醫師(의사)」。開始覺得不大可能,但可能确有其事。几天前一位電視台的播音員問路過的學生「知道靖國神社嗎」。學生反問道「靖國紳士?您是指紳士淑女的『紳士』嗎?」他把供奉日本戰犯牌位的「神社(신사)」以為是「紳士(신사)」。

去年在KBS電視台的高中生競答節目《金鈴鐺》中,有一個問題是「耳鼻咽喉科(이비인후과)是得什么病的人去的地方?」這是50道題中的第10道題,說明節目制作組認為不是太難的題。但是一大批學生答錯出局。只要知道耳(이)、鼻(비)、咽喉(인후)等韓文與漢字的對應關系,就應該容易答對。

實際上最近鬧笑話的不只是孩子們。我們在小學時對於假分數、帶分數,到了中學學習交集、因數分解等數學名詞時也不知道這次名詞包含的意思。這些數學概念對應的漢字,長大以後才知道。如果剛學的時候,老師就能把對應的漢字所包含的意思解釋給學生,也許在數學課上少了不少困惑。在科學課上,在不知道對應漢字的情況下去想象파충류(爬虫類)、양서류(兩栖類)、갑각류(甲殼類)或화성암(火成岩)、변성암(變成岩)、퇴적암(堆積岩)這些概念,實屬不易。如果知道對應的漢字,會容易理解得多。

在韓國《國語辭典》中,韓語詞匯有70%是漢字詞。向孩子們傳授知識的教科書用語中,漢字詞匯用語達到90%。如果能把漢字詞轉化為易於理解的韓語,固然很好,但是韓國的語文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不懂漢字的新一代去學習只有韓文但到處是漢字詞的教科書,談何容易。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還會發生完全理解不了的情況。類似問題不僅僅局限於國語科目。

首爾市教育廳決定,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以小學和初中教科書語匯為中心進行漢字教育。据說,首先召集有意愿的學生在放學後,教授國語、數學、科學、社會課本中的漢字。沒有語匯基礎的學習如同無磚蓋房、沒子彈上戰場一樣。漢字教育應該成為學校正規科目,但是在不能馬上實現的情況下,以這种方式起步,仍值得肯定。

要了解漢字教育在韓國的重要性、迫切性,不妨回顧去年的互聯網文章:

韓國機構稱將漢字視為外國文字違憲

2012年10月24日 12:08   華商網

韓國小學生學寫漢字(資料圖片)

據韓國《中央日報》10月23日消息,韓國「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22日錶示,促進會向法院提出訴訟,指出韓國「國語基本法」排除漢字的內容存在違憲因素。韓國韓文專用派和漢字教育派之間有關國語政策的爭論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爭執是獨用韓文還是混用漢字

「促進會」認為,根據《國語基本法》第14條「公共機關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用韓文書寫,但在制定總統令時,括號內可以使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促進會」指出,「括號內可使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的錶述將漢字和其他外語並列,視為外國文字的一種,違反有關韓文和漢字混用的憲法規定。同時,也違背了憲法第9條「致力於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文化是國家義務」的相關規定。

對此,韓國內也有反駁聲音,韓文字文化協會代錶李大路錶示:「隨着韓流走向世界,韓文的優越性也開始為世人矚目。促進會這一舉措有悖『時代潮流』。」關於漢字的爭議在韓國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漢字教育的必要性還是越來越顯著。「促進會」指出,近90%的學生家長支持漢字教育,因此應廢除或修訂在小學和初高中國語教育中排除漢字教育的規定。

  現狀逐步恢復漢字教育

漢字在韓國有着悠久的歷史,但韓國於1945年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以后,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韓國政府逐步排斥漢字教育。1948年,韓國為了純化國語制定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這直接導致了韓國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漢字。

然而,漢字畢竟已在朝鮮半島傳播了近2000年,其歷史影響力是無法輕易抹掉的。鑒於社會輿論的壓力,韓國政府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的方針,逐步恢復了中學、高中的漢字教育。到了2005年,韓國政府宣佈在所有公務檔案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和漢字標記。

韓國從1992年開始引進中國漢語水平考試以來,參加考試的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漢語水平考試在韓國不僅成為大學入學資格標準,同時也是各企業聘用的重要依據。據《新聞晚報》

  專家連線

  韓國對漢字又愛又恨

就此問題,本報連線西安外國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吳海利老師。吳老師認為,一方面,這是韓國對於漢字又愛又恨的複雜感情的一種體現。韓國國內一直都有「去漢字化」和持反對意見的兩種趨勢。贊同「去漢字化」觀點的人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強韓國文化的主體性,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以新角度對待歷史,無可厚非。這算大韓民族的一個優點,即對自己的文化一種尊重和愛護,以及強烈的自信和自豪感。比如,前些年的「端午申遺」,雖然韓國稱其端午節與國內有所不同,但實際上沒有本質差異,是韓國方面在有策略地爭奪共存文化的闡釋權、所有權。

他認為,在「去漢字化」問題上持反對意見的人,顯然更老到、成熟,也更佔據主流。此次,「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會」將「韓語標記文字中排除漢字」 提到違憲的程度也能反映這一趨勢。因為,目前通用於朝鮮半島的文字(又稱「訓民正音」),500多年前即已問世,但直到1945年后才真正成為韓國人的交際語言。1968年,韓國的朴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並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但實際情況是,現行70%的韓國字都來自漢語的錶音字,是用韓國音念出的漢語,且不分音調,同音異字的情況十分常見。因此,若不懂漢語,其含義將十分費解,並造成諸多不便,比如在讀歷史典籍時就如同讀天書。所以,即便到今日,被從「漢城」改為「首爾」的韓國首都,最暢銷的韓文報紙,《東亞日報》、《朝鮮日報》依然沿用漢字報頭。

此外,隨着中國國際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加強與中國的經濟交流成為不少韓國商人的願望,精通漢語在求職、就業、升職中都占優勢,所以,此次韓國「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會」再提漢語的重要性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對多年「去漢字化」惡果的一種補救。

  本報記者付啓夢

中華世界與韓國文化密不可分。長遠而言,中韓的文化紐帶是日本不能再為非作歹,最終被迫改邪歸正的最堅強保證。

肅清「去漢字化」政策的餘毒將是增強中韓文化紐帶的不二法門。

說到底,「威儀共秉周公禮,學問同遵孔氏書」不但是東亞回歸傳統秩序的理論基礎,也是其落實的必要條件。韓國如果不及早適量恢復使用漢字,恐怕不利於東亞的復興大業。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韓國小學生學寫漢字(互聯網資料圖片)

圖二,彭麗媛、朴槿惠、習近平
圖三,賓主互贈禮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84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