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棄朝可以交換棄日
2013/06/11 23:55:23瀏覽273|回應0|推薦7

 棄朝可以交換棄日

郭都人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刊載了有關鄧聿文「棄朝」論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棄朝」言論雖引關注 中對朝政策恐難巨變

《週刊朝鮮》/朝鮮日報評論員、東北亞研究所所長 池海範 (2013.06.05 17:00)

今年5月中下旬在韓國媒體刮起一陣「鄧聿文熱潮」。鄧聿文是40多歲的中國知識份子,曾任中共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的副編審。他於今年2月2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題為《中國應拋棄北韓 (China should abandon North Korea) 》的文章後一躍成名。

鄧聿文5月18日來到韓國後,韓國主要報紙和廣播競相進行採訪,對他的發言未經任何過濾就直接暴露給讀者。他還舉行了兩次以上的大規模演講。鄧聿文完全不顧及中國政府可能的立場,暢談他個人的對北韓觀和韓半島統一觀。韓國社會則充滿期待,中國對韓半島政策很可能馬上改變。

鄧聿文何許人也?以至於讓韓國媒體如此趨之若鶩?他的主張反映了多少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否值得韓國社會如此關注與聆聽?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于5月下旬在首爾仁寺洞一家韓餐廳採訪了他。他是一個身材瘦小、臉色黝黑的普通中國人形象。

邀請他來韓國的是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在野活動家、新文明政策研究院代表張琪杓。張琪杓表示:「讀過鄧聿文發表在金融時報上的文章之後,覺得很有邏輯和說服力,所以到北京直接和他見面並邀請到韓國。」通過在韓餐廳兩個多小時的談話,感覺他頭腦清晰,人生哲學也值得關注。他表示,即使忍饑挨餓也要為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做些貢獻。他列舉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貧富差距、高學歷失業、言論控制、環境問題、價值觀喪失等問題,並指出:「只有改革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我認為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意志薄弱。」他喜歡韓餐,也喝韓國米酒。

鄧聿文出生於中國江西省新餘市,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馬列主義哲學專業,2002年進入學習時報社。從最底層開始做起,一步一步升職為副編審。這一職位在韓國沒有,主要負責文章的甄選和編輯。由於《學習時報》是共產黨機關報,甄選和編輯外來文章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他說副編審是大學副教授級別。但是他的名片上印著「獨立評論人士」。他笑著說:「去年9月發表了一篇評價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10年執政期的《胡溫政治遺產》後,受到停職處分,今年2月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後被停職。」他表示:「沒什麼可怕的,將來還是打算靠寫文章來吃飯。」

張琪杓表示:「鄧聿文計畫創立主張中國政治社會改革的自由主義傾向雜誌,並為此正在尋找資金贊助。」

鄧聿文在成為「自由之身」後首次訪問的國家就是韓國,他在首爾停留一周期間得到了熱情款待。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還是因為今年2月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文章反響極為強烈。他在文章中指出:「北韓的第三次核子試驗是中國重新評估與金氏王朝長期同盟關係的良好契機。要調整中國對北韓的政策,與韓國攜手推進韓半島統一。」該內容登上了韓國主要報紙的頭版。

他就提出這種主張的背景解釋說:「中國和北韓追求的路線不同,兩國之間的不信任也很深。北韓懷疑中國和美國攜手拋棄自己,而中國也擔心哪一天北韓會背叛自己成為美國的朋友。」他認為,面對如此不安的國際環境,北韓要維持政權,只能致力於開發核武器。鄧聿文表示:「要想讓北韓棄核,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停止對北韓的援助。「他就自己“中國應拋棄北韓」的主張解釋說:「不能誤解『拋棄』這一辭彙。這是指要改變特殊關係,變成正常關係。」他還表示:「北韓是一個失敗的政權,很快就會崩潰,因此應該和韓國積極合作,推進韓半島的統一。」

5月22日在首爾新聞中心舉行的韓中文化協會)邀請講演中,鄧聿文表示:「習近平主席是一個內方外圓的人,處事柔和,但不放棄原則。」並建議6月末朴槿惠總統訪中時有必要參考。他講的話句句入韓國人的心。

鄧聿文的這些主張和中國的外交政策吻合度有多大,又有多大的現實可能性呢?如果從結論來看,他的主張和中國的外交政策相距甚遠,實現的可能性非常低。「北韓是失敗的政權,很快會崩潰」,這種對觀點與特別重視韓半島和平與穩定的中國政府的政策相矛盾。

習近平在5月24日會見北韓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崔龍海時指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推動局勢緩和,重啟六方會談進程,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東北亞持久和平穩定不懈努力。」就是說,同時追求北韓無核化目標與和平與穩定的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原來重要性位於第三位的「無核化」,升為與 「和平與穩定」同等重要的位置。換句話說,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沒有無核化很難實現韓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但不會以政權崩潰或社會動盪為代價去為無核化施壓。中國不會對北韓政權的崩潰坐視不管,所以鄧聿文「很快就會崩潰」的結論沒有現實性可言。

從中國對北韓政策的這種基本原來看,鄧聿文提出的「中國要中斷對北援助」也不具備現實性。曾任中國駐日大使和副外長的現任駐美大使崔天凱在5月17日接受美國外交專科《外交事務》採訪時表示:「我們提供並仍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給朝鮮。這與朝鮮人民有關,與其領導人的雄心無關,特別是與核計畫無關。」這是在明確表明,為了北韓的穩定,不停止最低限度的援助的立場。同樣否定了鄧聿文的「中斷援助」主張實現的可能性。

他打破常規的主張可以被視為一個象徵性事件,表明最近在中國國內具有改革意志的知識份子發表個人主張的環境變得相對寬鬆與自由。但正如他能被停職本身所反映出的現象,他的主張本身在中國屬於少數派和非主流。

鄧聿文希望中國社會健康發展成為超越美國的大國,從這一點看,他算是愛國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對北韓的批評背後也把中國的國家利益作為基礎。記者並非想說他的主張沒有意義。鄧聿文的主張代表了中國國內不斷成長的「合理的對北觀」,因此對於解讀中國輿論的變化還是有所脾益。只是這種立場要轉變為政策需要相當長的時日。

因此,如果根據鄧聿文的主張去預測中國政府的北韓政策,結果很可能令人失望。不久後即將舉行韓中首腦會談的韓國政府,已經到了理性評價中國新一屆政府的外交原則,與中方一道為東北亞和平合作和韓半島無核化謀劃未來,展開「創意外交」的時候。

次日,即習近平在加州會見奧巴馬的前夕,《朝鮮日報》中文網又發表這樣的預測:

白宮:中美首腦會談首要議題是北韓

朝鮮日報駐華盛頓特派記者 任敏爀 (2013.06.06 10:20)

據悉,本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奇市的莊園「陽光之鄉」舉行的中美首腦會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把北韓問題作為首要議題之一。白宮高層相關人士當地時間4日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表示:「毋庸置疑,兩位首腦最重視的是北韓問題。就北韓無核化問題,中美達成共識非常重要。」

今天,即「陽光之鄉」首腦會談結束後的第三天,《朝鮮日報》中文網又發表報導,全文如下:

美媒:習歐會中方罕見談迫使金正恩棄核

朝鮮日報駐華盛頓特派記者 任敏爀 (2013.06.11 10:22)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9日報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奇舉行的中美首腦會談上,中方表態迫使強行開發核武器的北韓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就範。

該報援引參加會議的美國官員稱:「在『習歐會』期間,中方罕見地具體論述了如何通過其在經濟和能源上的影響力,迫使年輕領導人金正恩就範。」

報導還說:「美國政府一位高層人士透露,中方明確表示,在北韓改變其行動之前,不會直接包容金正恩。看來,美國和中國終於在如何施壓核武裝的北韓問題上站在了同一立場。另外,朝鮮戰爭(韓國稱『韓國戰爭』或『6.25戰爭』)結束60年後,美國領導人終於讓中國認識到,北韓的野心帶來的危險遠遠超過其崩潰所造成的威脅。」

《紐約時報》報導說,美方主張如果北韓繼續走現在的道路,那麼,韓日兩國勢必會尋求發展核武器,而美國也不得不向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兵力。對於美國的這種觀點,習近平表示同意。

其實,「陽光之鄉」峰會的最大、最顯著成就就是,雙方同意:金氏世襲政權必須放棄核子武器。

按照地緣政治現實,金氏政權「棄核」的充分條件是:北京「棄朝」。

北京領導人只要有充分的歷史眼光,哪怕缺乏雄才大略,都知道金氏政權手上的核子
武器必須盡快銷毀,否則將成中土與朝鮮半島的大患。

事實上,這正是日本不惜冒犯美國、韓國,向平壤派出特使的原因。只要金氏政權拒絕「棄核」,日本就可以有非法從事核武研製的藉口,就可以阻礙或者延遲美方的棄日取韓決策的落實。說白了,日本特使的不可告人任務,包括鼓勵金氏政權繼續頑抗北京與首爾的「棄核」壓力。

換言之,日本極右派首相安倍晉三等人正在玩火,玩的是極端危險的金氏政權的核武。他們企圖借刀殺人,刀是金氏政權的核武,人是中土與朝鮮半島的芸芸眾生,而美國也難逃這種核威脅。

日本這種邪惡盤算可說昭然若揭。要防御其構想的落實,北京與首爾必須會同美方,趕緊安排金氏世襲政權的安樂死,實現整個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然後趁日本世襲政權反撲之前,迅速完成半島的統一。

好在,美方的捨日取韓趨勢十分明顯,其最終定案實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日本世襲政權企圖利用金氏世襲政權的核武,挽救自己的敗亡,倒是極其緊急、刻不容緩之事。

根據自身憲法規定,美國固然不設國教。實際上,美國以基督教新教喀爾文宗教義精神立國,事無大小,從來就以「梁惠王原則」(亦將有以利於吾國乎?)為決策根據,可說一宗宗都是買賣交易。

美國與北京雙方,目前的確有進行涉及朝鮮半島以至整個東亞前途的談判、交易的迫切性。雙方都有對方極其渴望的貨物:美國棄日取韓與北京棄朝,可說都是奇貨可居。

但是,北京棄朝作為貨品,買主不一定是美國,而美國棄日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北京棄朝成交,而買主是韓國,哪麼,美國棄日與否無關大局。因此,美國可能趁棄日這個奇貨處於價值巔峰狀態,趕緊與北京達成協議。

總之,棄朝可以交換棄日。日本愚民上下急躁莫名,良有以也,馬英九總統進退失據,豈徒然哉?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鄧聿文主張「棄朝」
圖二,「陽光之鄉」峰會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73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