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3 23:46:00瀏覽419|回應0|推薦5 | |
中文程度成為重要指標 郭都人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今天刊載關於外交官中文程度的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特派記者評論]韓外交官中文實力堪憂 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崔有植(2013.05.11 09:10) 如果在正式場合經常見面,可以和中國政府智庫的學者及研究員混個臉熟,但是對於韓半島等敏感問題,他們從來都不會把真實想法和盤托出。即便特意邀請一起用餐,也大多談些模糊的話題。但是如果交流多年建立信賴關系,情況可能會發生轉變。不僅可以聽到他們的心裡話,甚至還可以得到一些建議。 韓國的對中外交道理相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和中國主流社會建立交情,建立親密的關系,這應該是外交的核心。而語言是基礎。 去年10月,在國會外交通商統一委員會進行的對韓國駐中大使館國政監查中,外交官的語言能力成為討論焦點。當時脫北者出身的新國家黨議員趙明哲要求外交部職員提交中文能力方面的材料。但大使館方面迴避正面回答說:「外交官的語言能力相關材料在總部管理,我們無法提供。」 事實上大使館方面確有不便於提供的情況。韓國駐中大使館是韓國駐外使領館中規模最大的,但是不用翻譯就能和中國人進行交流的外交官只有兩三成。大部分要依賴翻譯進行溝通。因為翻譯人員有限,有時外交官甚至為使用翻譯資源而出現競爭。 韓中建交已超過20年,但這種現象仍然存在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們對美國、日本的偏好長期持續,導致中國問題精英外交官嚴重短缺。而最近中國的吸引力超過美國,成為外交官最想去的國家,但多數還是希望得到「在中國工作」經歷的非專業人士。也有人指出,以現行的3年為週期、完全可能分配到毫無關聯領域的外交官體制,培養專業人員注定有其局限性。 相比之下,美國、中國等國家十分重視針對外交官的專業培訓。中國駐韓大使館人員有八成能使用韓國語。就任前要接受充分的培訓,回國後仍然安排在與韓國事務相關的崗位繼續工作。美國駐中大使館也安排華僑出身、具有在台灣、香港等地工作經歷的政務公使羅伯特‧王任做二把手,彌補了專業性方面的不足。 韓國的外交環境在快速變化。連朴槿惠總統都可以用中文和中國高層交流,中國對於韓國的重要性已經達到總統就任後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出訪國家的程度。如果連最基本的語言問題都不能解決,韓國的對中外交前景令人擔憂。 以上署名評論,對不懈提倡尊崇「英語」的若干香港知名作家,無疑是晴天霹靂。 理由很簡單,以前只聽說過英文如何如何重要,能操流利英文的諸色人等如何如何無往不利。曾幾何時,中文程度赫然成為重要的指標。真正是:江山不可復識矣。 當然,尊崇「英語」的知名作家們一時興起,也不惜以「菲律賓才像印度人那樣,從殖民者那裡獲得英文這種寶貴的資產」作為打擊北京的洩忿的驚人之語。 何況,他們的「中國一旦變窮或動盪,中文地位又會回落。今後一百年恐怕都無法與英文平起平坐」之說,是宗教式信念,可以自娛,也可以鼓動「香港印度人有不學中文的天賦人權」叫囂,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實,上述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並非中文有多重要,而是東亞地緣政治、地緣戰略悄然的變化: 韓國的最重要外交對像是中國大陸;韓國外交的最重要戰場在北京;美國與北京各自在韓國的影響力有明顯的此消彼長趨勢;日本由於德義不修在東北亞已經或者行將出局。 以上所列舉,證據確鑿,可以說,都不以任何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 台灣社會得天獨厚,享有全球最高的中文水平,有最深厚的以標準漢語為基礎的現代文化底蘊。如果,台灣朝野能夠洞悉日本二戰翻案分子的狂妄圖謀,努力擺脫其毒害,哪麼,美麗寶島將在中國文藝復興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但是,如果馬英九總統等人執迷不悟,堅持偽稱日本無條件投降為「終戰」、繼續拒絕譴責日本二戰翻案分子拜祭戰犯神社,哪麼,台灣終將出局,永遠比不上大韓民國。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朴槿惠總統(左)能操流利現代漢語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