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厭韓親美喜日愚不可及
2013/04/15 14:55:24瀏覽341|回應0|推薦5

厭韓親美喜日愚不可及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工商時報》社論,全文如下:

社論-北緯38°線 vs. 北緯27°線

* 2013-04-15 01:51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近期東亞風雲詭譎,兩條緯線牽動區內各國政府神經。分隔兩韓的北緯38度線,在北韓新主金正恩拉扯下,撥弄出難以逆料的賽局;北緯27度線以南的釣魚台海域,則因台日擱置主權爭議、簽署漁業協議,而出現峰迴路轉的契機。兩大之間難為小,周邊有事,台灣斷不可掉以輕心,若能因勢利導,則不無可能化危為安,締造更多的「有感」外交。

今年是韓戰發表停戰宣言60周年。這場以朝鮮半島為戰場的小型「世界大戰」歷時三年,超過20國參戰、逾3百萬人死傷。戰事之慘烈,出乎敵我雙方預料。美國最初以執行「警察行動」的心態與戰,最後落得慘勝,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因此折翼。戰事之慘痛,令南韓人椎心刺骨;尤其首都兩次被共軍佔領,最後化為廢墟,3百萬人因此流離失所。今日南韓人的高度憂患意識、強烈愛國情操,以及超級自我認同,均源於這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空前磨難。

1953年韓戰宣布停火的同時,也揭開冷戰序幕,鐵幕內外各以蘇聯與美國為馬首是瞻。若以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做為冷戰結束的象徵,20多年過去,蘇聯解體、兩德統一、歐元區成立、國共和談,世事幻化何止萬端,唯一不變的冷戰餘緒,正是南北韓的同室操戈。

我們甚至可以說,韓戰從未真正結束,一甲子以來,「北韓叫囂、南韓怒斥、美日戒備、中俄緊盯」,彷彿變成一齣六方合演的定目劇。2010年南韓天安艦疑似在黃海遭北韓魚雷擊沉事件,則是金正日政權最後的演出。

如今北韓導演換成年輕氣盛的金正恩,不按牌理出牌的「喊戰」,固然打破了以往六方拉鋸多年形成的潛規則,卻也給了彼此重新定位的空間,傳統霸權美國與金磚龍頭中國間的角力尤其關鍵。

美國自歐巴馬總統上任以來,即揭櫫「重返亞洲」戰略。在經貿上,抓緊「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甚至反客為主地企圖說服APEC成員埋單。在政治上,從高調宣布介入南海領土爭議、擴大關島軍事部署、利用兩韓交鋒提升演習規模、拉攏日本調動航母配置,到高層密集造訪亞洲,無一不是美國做為亞太關鍵成員的「宣示」。

然而,隨著中國崛起,壯大到與美國並稱G2,亞洲諸國儘管在情感上親美,在現實上卻不再視其為唯一盟友。例如東協10國與中、日、韓、印、澳、紐等六國(即東協+6),今年將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部分成員即與TPP重疊。未來TPP與RCEP的競合,其實就是美中兩強的較勁。

循此脈絡,北韓的存在,對世局有著微妙的作用,美日中俄等列強既視之為包袱,更視之為籌碼。對於當事國南韓而言,兩韓政經差距有如雲泥,終極統一是高懸的目標,維持繁榮現狀,才是眾人的想望;北韓一日不除,列強關愛的眼神也就不會偏離南韓。不過,此時此刻要擔心的是,金正恩藉「嚷」外以安內,萬一擦槍走火甚或玩火自焚,後果就非老謀深算的列強與東亞諸國能夠承受。因此,如何為搭台的北韓新主造下台階,正考驗美中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而如何化危機為轉機,也是周邊諸國為政者必須設法解決的難題。

台灣與南韓都曾被日本殖民,也皆曾遭戰火蹂躪,但弔詭的是,台灣人厭韓親美喜日。因為厭韓,在研判東北亞變局時,欠缺唇齒相依的危機感,甚而抱持坐收漁利的心態,因此才有所謂「一旦戰事爆發,台灣若干產業將有轉單效應」之說。但揆之現實,若果兩韓開戰,產業斷鏈,經濟急衰,東亞諸國有誰能倖免於難?

因為親美,執政當局一頭熱宣揚加入TPP的重要性,將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復談美化為TPP的敲門磚。結果熱臉貼到冷屁股,美方只顧著提需求,卻迄未正面回應我方加入TPP談判的請求。

因為喜日,台灣民眾在311大震後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的情誼感動日本朝野,因此有人認為台日歷經17年漁業談判,終能在釣島主權紛爭未解之際達成協議,地震善款是最重要的催化劑。然而,漁業談判一如農業談判,牽涉諸多複雜利益,處理不當,可能動搖國本,否則雙方也不必磨上17年,更不是單純的「好心有好報」 可以說明全貌。

事實上,日方會在此刻讓利,連反中的前總統李登輝都不排除有「中國因素」。安倍政權當務之急是拚經濟,但對外卻遭兩韓對峙與釣島爭議夾擊,一旦兩面應戰,勢必備多力分。因此,日方真正的盤算應是:先與台灣在漁權上和談,再以此「樣板」向中國敲門問路,期能突破釣島僵局。

換言之,台日簽成漁權協議,人為的努力固然重要,天時地利配合才是關鍵。未來,台灣在貿易自由化談判上,也應巧妙運用「中國因素」,腳踏TPP與RCEP兩條船,為國人爭取最大的市場開放利益。

上述社論的最大毛病就是,「美日中俄等列強」的提法。

事實上,日本並非主權獨立國家,遑論強國。日本的一切外交、軍事動態都在美國(特別是美軍)的嚴密控制之下。而這種控制將隨著日本與中國大陸的力量對比的此消彼長,越來越嚴密。理由很簡單,美方越來越有防止日本造反的必要。

參考文章: 日本並非主權獨立國家   美日同盟的假象與真相

在台灣侈談「列強」如何如何,也許是痛苦的選擇,也許是無知的謬論,其惡果則一:繼續助長台獨陣營的不切實際的幻覺。

說白了,海峽兩岸之間的最大難題並不是什麼文化、風俗的差異,而是在美麗寶島瀰漫的狂想曲式氛圍。

在國際社會,說實話,沒有幾個國家把日本當回事。最明顯的證據莫如:日本被排除在伊朗核問題的討論、談判之外。任何人蓄意在台灣製造「日本是獨立自主國家」、「日本是列強之一」等等假象,實在有義務先解釋:這夢幻中的美妙日本為何慘遭排斥,不得參加諸如伊核問題的國際磋商。

「厭韓親美喜日」固然愚不可及。一旦美國的角色因故淡化,「厭韓親美喜日」演化為簡單的「厭韓親日」,哪就是自取災難。須知道,韓日之間有貨真價實的血海深仇,除非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的戰爭搶先爆發,韓日必有一戰。主張、宣揚、促進「厭韓親日」歪風邪氣的某些台灣民眾應該正視日本一旦戰敗,寶島將出現何等可怖的場境。

總之,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自取災難: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50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