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提供​​力量打擊日本
2013/06/09 23:53:59瀏覽227|回應0|推薦10

韓國提供​​力量打擊日本

郭都人

釣魚台危機不但促進了台獨的邊緣化,也加速了日本自身的台獨化。

參考文章:安倍晉三訪美敗興而歸

日本自身台獨化的最顯著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日本淪為美方的戰略負擔,而韓國在美國戰略家的心目中,地位空前提高。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日前就刊載了「韓中美將舉行外交安全對話」的新聞,全文如下:

韓中美將舉行外交安全對話 日本不悅

朝鮮日報記者 李河遠 (2013.06.06 11:40)

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將於27日在濟州島舉行,為期兩天。首爾的一位高層外交消息人士表示:「韓、中、美三國政府高官和東北亞問題專家參加的半官半民性質的戰略對話,首次在韓國舉行。會期安排在中美、韓中峰會期間,而且是排除日本在外的三國戰略對話,因此很可能受到國際關注。」

此前舉行過韓中美三方民間對話,但舉行有政府官員出席的半官方會議尚屬首次。預計在此次會議上將討論外交、安全領域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三國合作方案。

據悉,日本正在通過日本駐韓大使館收集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方面的信息,表現出敏感的反應。據悉,日本已向歐巴馬政府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並就韓中美戰略對話表示「不愉快」。首爾的另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日本政府希望韓中美不舉行戰略對話,或縮小范圍。」

韓國總統朴槿惠也認為,為解決北韓以及東北亞問題,韓中美三國間的合作是必要的。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相關人士表示:「朴槿惠在總統候選人時期就很關注韓中美三國間的合作。我認為,為了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韓國需要與美國、中國共同討論的對話窗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等日本政客對歷史問題口無遮攔的妄言,也為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的舉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韓國外交部部長尹炳世在4月份接連訪問華盛頓和北京,強調了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的必要性。韓國政府在進入21世紀以後舉行的北核問題六方會談期間,與主席國中國、美國的合作過程中,積累了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的基礎。韓國政府強調韓中美之間的對話不是韓美日三國合作的替代品,而是完善和補充。韓國外交部一位高官表示:「韓中美戰略對話是為了有效應對北韓問題和東北亞問題,而不是放棄韓美日三國合作的概念。」

但有分析認為,如果日本不糾正錯誤的歷史認識,繼續在北韓問題上採取「派遣特使」等單獨行動,韓中美「三角聯合」可能日趨顯現。延世大學教授韓錫熙表示:「中國把參加韓中美三國戰略對話作為對日趨右傾化的日本的牽制手段。隨着7日至8日的中美首腦會談,以及本月末韓中峰會的舉行,韓中美三國的合作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上述《朝鮮日報》中文網文章見報的第二天,北京控制的《環球網》也發表了《環球時報》所刊載的有關美日關係的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龐中鵬:日美同盟或有走向解體的可能
2013-06-08 15:33 環球網

5月中旬,日本安倍內閣的特使飯島勳突然訪問朝鮮一事,引發了國際輿論高度關注,這不僅僅因為,飯島訪問的朝鮮是尚未與日本建交的國家,而且更因為,飯島此次突然訪朝,連日本的盟國——美國事先都沒有告知,據日本媒體報導,安倍首相今年2月訪美時曾經向奧巴馬錶達過「自己欲在任內完全解決日本人被朝鮮綁架問題」,但這一提議當時並沒有引起奧巴馬的重視。近日,安倍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採訪時又表示:「我們希望與別的國家一起合作解決日本人被綁架問題,但是明顯感到一種溫度差。 」飯島突訪朝鮮前沒有知會美國、安倍暗示美國漠視日本人被綁架問題,這表明了表面友好穩固的日美同盟關係,其實隱藏著一些危機——日美互信不足的危機。

二戰後迄今長時間以來,日本一直把美國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美國就是日本外交走向的「指揮棒」,日本外交凡是涉及到重大舉動時都要徵求美國的意見,或曰看美國的臉色行事,而美國為了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也十分樂於把日本作為自己在亞太地區推行戰略利益的重要工具與棋子,在美國眼裡,日本永遠是小伙伴、小伙計,為了美國的霸權利益,美國不會願意看到日本影響力(特別是國際政治影響力)無限擴大,如果真的發現日本有脫離美國設計的戰略軌道的危險傾向、而且這種傾向甚至危及到美國的戰略利益時,美國自然會對日本按下「暫停鍵」,必要時給予警告乃至嚴厲「敲打敲打」。

筆者認為,首先是日本朝野政要近來對二戰歷史的倒行逆施、惹美國不快,這是日美近來暴露互信不足危機的導火索。自打今年春天以來,日本不管是執政的安倍晉三首相及其內閣要員、還是在野的日本維新會領導橋下徹等人,在涉及二戰歷史認識問題(包括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不斷有許多歪曲、篡改已被國際社會得到公認的二戰基本歷史認識的言行出現,這些極端右傾危險的言行不僅激起了眾多受到日本侵略殘害國家人民的憤怒聲討,而且美國也發出了反對聲音,近日,美國國會調查局公佈了關於日美關係的報告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歷史認識及相關發言「導致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陷入混亂,並引發了可能會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擔憂」。不僅如此,針對日本維新會領導人橋下徹侮辱歪曲慰安婦問題的發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月16日在記者會上嚴厲譴責了橋下徹的發言,稱橋下的發言「令人憤慨且具冒犯性」。美國並沒有因為橋下徹是在野黨領導而對其歪曲發言有所姑息,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嘴裡發出強烈抨擊一位日本在野黨領導的話語,這在日美關係史上極其罕見,充分說明了美國對盟友日本的強烈擔憂,這種擔憂是出自美國對日本的保守右傾言行將有損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憂慮。

其次,日本想撇開美國單獨與朝鮮接觸,美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管,當會有所反應。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戴維斯5月16日在訪日期間,就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沒有聽說過日本特使飯島勳訪朝事宜」,戴維斯還頗帶諷刺意味地說,「我的回答顯示了日美之間有著何種程度的協調」,對日方事先隱瞞飯島訪朝一事表示了強烈不滿。日朝之間有關綁架人質的問題由來已久,而在朝鮮由於「核及導彈問題」引發國際社會高度矚目之機,日本突然派特使訪問朝鮮,不得不說日本有著一種撇開美國另作戰略打算的可能,「美日韓」一直是以一致應對「朝核問題」的面目出現的,給國際社會以「同一陣營」的印象,如今,這一陣營出現了缺口,日本竟然「敢冒美國之大不韙」而單獨與朝鮮接觸,實乃損及美國——日本盟主——的顏面,美日互信不足的危機
暴露於天下。

美日互信不足之危機,反映出這麼兩個本質問題:一是一向牢不可破的日美同盟出現了嫌隙,說明美國長期對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方面的縱容,正是美國「管教不嚴」,而致使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口不擇言」、「越滑越遠」,乃至到日本說出了都有損美國切身利益的「危險話語」時,才有所觸動,才不得不出面「警告警告」日本。二是日本並不是「乖乖聽話」的「順民」,日美同盟將來說不定有走向解體的可能,日本不甘心總是扮演「美國臣民」的「服從角色」,一旦在涉及到日本根本戰略利益時,日本會「劍走偏鋒」走「極端」。

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值得注意。日本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冒險行動」,但願美國要好好反思,不要再縱容日本危險行事。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

上述龐姓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的署名評論,儘管大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卻包含一大缺陷,哪就是,全文多次提到朝鮮,卻完全迴避了韓國的角色。事實上,代表大韓民國的「韓」字只在評論出現一次,說的是「美日韓」這個概念或者實體,而代表金氏世襲政權的「朝鮮」、「朝」等字樣則頻頻展現。

韓國是聲討日本領導人近來言行最猛烈的國家,程度顯然超出中國大陸。可是,面對這樣切要的涉韓事實,龐姓學者也刻意予以隱諱,實在匪夷所思。

須知道,韓國近年來國勢冉冉上升。旅美韓僑、美國韓人的影響力明顯超出旅美華僑、美國華人,是打擊日本二戰翻案運動的重要力量。美國人對日本「皇軍」性奴制度、「強姦營」暴行之所以耳熟能詳,美國政、學各界熱心人物之所以窮追猛打,讓日本劣跡無所遁形,其背景無非韓國朝野的鍥而不捨長期努力。

韓國朝野追究日本罪行的努力,堪稱「用心一也」。

《荀子·勸學》說的十分明確: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正是這種「用心一也」精神創造了「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效應,使得韓國朝野成為打擊日本的巨大潛在力量。

北京當局如果不能認清形勢,因循苟且,繼續支撐金氏世襲政權,哪麼,韓國終將在東亞今後幾十年的風雷激蕩之中佔有主導地位,為日本將來敗亡、琉球復國之後的東亞傳統秩序重建,平添意料不及的變量。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釣魚台是東海​​危機的焦點
圖二,荀子
圖三,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龐中鵬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72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