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義士與日本準戰犯的雲泥之別
2013/07/10 21:15:06瀏覽419|回應0|推薦6

韓國義士與日本準戰犯的雲泥之別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了比較韓國義士安重根與日本準戰犯八田與一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安重根超出八田與一的意義

* 2013-07-10 01:39
* 中國時報
* 【王錦南】

安重根(右圖,摘自網路)是擊斃伊藤博文的刺客,反殖民鬥爭的朝鮮義士,得年卅一歲;八田與一小安重根七歲,是忠誠而專業的日帝土木技師,台灣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締造者,得年五十六歲。

媒體報導,六月廿七日,南韓總統朴槿惠與習近平見證簽署《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次日,朴槿惠提及希望中方能在哈爾濱豎立「安重根紀念碑」,習近平當即指示相關單位合作研究云云。

在安重根與八田與一那個時代,中韓兩國同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吞併朝鮮與割據台灣,俱是日帝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發生的結果。一九 ○九年,中國宣統元年,時值日俄戰爭以後,日帝連敗中俄,其「大陸政策」取得飛躍進展。伊藤博文在馬關簽過《中日條約》、在漢城簽過《韓日協約》,能任免據台與據韓官吏,並解散韓國軍隊,一時權傾東亞。

安重根與同志在這一年斷指立誓,刺殺伊藤博文。十月廿六日上午,安重根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伊藤博文,從容就縛,次年刑死。在中國方面,這時期除了大陸內地的革命運動,台灣的反日殖民鬥爭間續進行,從高雄、到新竹、到苗栗、到嘉義、到台南,血淚斑斑的抗日起義無不值得後人立牌建祠,傳誦紀念。

然而,就在台灣的「民國百年」時刻,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正式啟用。關於八田與一的價值爭議,有主體論、有殖民論、有現代化論、有恩怨分明論…;其實,他就是一個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的專業工程師而已。

對於朴槿惠來說,紀念前人安重根,當然有利於韓國後代人民的未來。歷史上,中韓兩國休戚相關;明清兩代的中日衝突,皆從朝鮮因素而來。民國對日抗戰時期,朝鮮志士流亡到上海和重慶組織臨時政府;到中美英開羅會議,中方沒忘記支持朝鮮獨立。

朴槿惠改變其父的親日路線,與中方的《面向未來聯合聲明》,是對日本偏鋒路線的某種警示。《聲明》的更多成分是緣於對未來政經發展的需要,不論是兩韓、日韓、美韓之間的平衡穩定,在在需要中國的地緣支應;而南韓自身出色的經濟成長及其延續,更繫於中國政經實力的崛起和發展。

安重根則作為中韓雙方的共同記憶,自然有他超出歷史意義的政治作用;未來中方落實朴槿惠紀念這個前人願望的方式和程度,將是中韓關係發展的指標。可八田與一呢?他是誰和誰的共同記憶與典型呢?紀念他的方式和程度,又將意味著什麼樣的政治格局與未來發展呢?

作為日帝囚徒與死犯,安重根最使人欽佩的地方在於他超脫自身處境之苦,呼籲中日韓三國聯手合作,共同抵禦歐美對東亞國家的侵略

台海兩岸有沒有類似的共同記憶與典型呢?朝鮮與台灣,同是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乃至亞洲大陸的政策下,其北進與南進的前沿目標;美國在二戰後接手、介入、操控日帝在朝鮮與台灣的殖民遺留。

因此,中國與朝鮮的反帝民族解放運動,是以台灣的復歸和朝鮮的統一作為其重要組成;《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的簽訂,正是回應這種歷史任務的召喚。

過去為扈從美日台從屬戰略結構,台灣社會產生集體的殖民失憶與認同異化,從而使朝鮮半島南北都成為台人或嘲笑或敵視的對象。如今南韓因抓住中國崛起的機遇而發展了自己,靠的是自覺地脫出舊有的美日韓戰略視野,而不落人後地在中美新型關係所啟動的新世局中先馳得點。

過去,朝鮮南北有安重根,台海東西有孫中山;如今,同是國家分裂的中韓有習近平與朴槿惠,也有馬英九與金正恩;還有,八田與一。台韓同是十九世紀末以來的帝國主義受害者,都走過坎坷曲折路;可如今,消長殊途,孰令致之?抱守八田與一又還剩下多少政治作用呢?(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八田與一是竊據中國領土台灣的持械盜賊劫匪,下場極不光彩。安重根是不怕犧牲奮不顧身擊斃日本首惡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韓中同欽。兩者有雲泥之別。

參考文章: 八田與一的滔天罪行

問題是,八田與一無疑是日本人渣,八田神話顯然是騙局,不堪推敲,馬英九總統為何會同台灣新、老皇民如此鉚盡全力,聲嘶力竭,持續為這名「台灣國」臨時代理國父招魂呢?

八田神話現行版本的最重要組件是,八田與一前往淪陷的菲律賓建造水壩,或者種植棉花,「造福菲律賓人」云云。

兩種版本都經不起檢驗。

首先,在日本盤踞菲律賓期間(中華民國三十年年底至三十四年八月中),棉花主要產地是北伊羅戈,用於製造軍用毯子、制服,而棉籽則用於製造彈藥、餅乾。

其次,菲律賓現有的十二座水壩之中,只有一座建造於戰前(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其他都始建於戰後,和日本都沾不上邊。

因此,如果八田與一在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五月的確前往菲律賓,他的目的絕對不可能是什麼「造福菲律賓人」。

再說,日本在菲律賓的戰爭暴行罄竹難書。前後一共四名日本偽總督的下場就足以說明其恐怖的程度:

一,本間雅晴是戰犯,定讞後被槍斃;
二,田中靜壹是戰犯,未定讞前畏罪自殺;
三,黑田重德是甲級戰犯,定讞後被判終身監禁;
四,山下奉文是戰犯,定讞後被處絞刑。

可見,如果美軍「長尾鱈號」潛艇不曾讓他及早歸天,而品性卑劣的八田與一的確抵達菲律賓,哪麼,八田肯定名列上述死名戰犯的部下,最終能夠苟免絞刑者幾稀。因此,八田與一是未遂戰犯,生前是戰犯型日本據台劫匪「工程師」,不是上述雄文所說的「忠誠而專業的土木技師

至於「長尾鱈號」擊斃包括八田與一的大批日本戰犯、準戰犯的經過,也值得探討。此是後話。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安重根義士
圖二,安重根銅像豎立在中國哈爾濱(韓國《朝鮮日報》2006年1月17日標題)
圖三,一舉殲滅大批日本戰犯、準戰犯的美國「長尾鱈號」潛艇
圖二,美國長尾鱈號潛艇所擊沉的日本運輸艦「大洋丸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9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