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30 15:28:42瀏覽221|回應0|推薦7 | |
非核家園這名詞在近日顯得相當火熱,這概念卻早在過去就已經是令人注意的,核四的存亡問題也曾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如今因為鄰國的核能危機,廢核的聲浪又席捲而來。關於這議題筆者想問,車諾比事件還不足以讓人明白核能發電的可怕嗎?為什麼當時在蓋核一不激烈抵抗,到了現在才來重視這問題,可悲的是若非一場地震導致核能危機,核能議題是否會引起大眾的關注,似乎要打個大問號。真正關心這問題的人們只能在台灣的一角提心吊膽,宣導廢核的概念,在主流意識之下,他們的聲音微弱得難以影響大眾的心,難以傳播到寶島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巧妙的時機拋出這概念似乎是杯水車薪。 沒有核能發電就不會產生核廢料,更不會有輻射外洩與核爆的危機,生活在一塊無核污染的土地絕對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因此筆者極為贊成廢核的決定。只是要停止所有的核能發電,不是短時間就能辦到,2025年要全面停核,在這大約十四年的時間真能辦到嗎?是值得好好去思考的,不是說非核就能一蹴可及,弄得不好,除了已經投注興建核四的資金付諸流水,台灣整體經濟也許在一夕之間出現無法彌補的錯誤,從開發中國家降級成未開發國家,如此一來,原本等待春天的人民又將失望落寞。再者,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與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換言之人類已無法離開有電的生活了,近年來在夏天屢屢創下高溫,炙熱的天氣搞得大部分的民眾不開空調幾乎活不下去,空調一開,即使標有省能徽章,其耗電量仍是十分可觀,一堆人在使用空調,電力的需求可想而知,記得以前就曾經差點因此採取限電措施。如果關掉核能電廠,該如何補足失去三場核電後的電量,絕對是件極為重要的事,要尋找替代能源,筆者不認為在十四年期間就能找到,而且找到之後還是需要研究怎樣將其轉換成電能,其中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也肯定是不斐的,如太陽能發電,就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的,M化明顯的台灣社會,若演變至此,約有一半的人將無電可用。 廢核是長期計畫,不能只是拿提高個人的形象,而打出的口號,說是件簡單的事情,作得到比較重要。廢核四個人非常支持,然而其中所牽扯的面向不是幾張A4紙所能寫盡的,也不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所能消化的,更重要的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相關的事宜,要以怎樣的配套措施來進行補救,舉例來說,有些家庭的收入,是靠著興建核四才有工作賺錢,那些家庭往往是勞工階級,姑且不論是外勞與否,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比起整天在立法院發飆的人來講是低得很多。要解決這些隱憂,不是作秀就能解決的。 提出非核家園這目標絕對值得鼓勵,同時也希望這條路能穩健的走下去,無論未來那時候的身分是什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