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05 23:05:51瀏覽2156|回應3|推薦14 | |
不對的系統用在不足的人文,不對的是系統本身、引進的人,還是不能適應的人?我想,無疑是做出那個決定讓這個系統上線的人。 以品牌專業論,短時間內當然可以建構出品牌,但不是如初始的百年品牌,經過長期不斷的各方撞牆,才"摸出"那個品牌的道路。專業的品牌建構,是有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剪接出必要的短流程,短時間內疊加必要的要素,藉由軟硬體的配合,才能於短短數年運作出本該由長時間建構的品牌。 而不只品牌專業,任何專業的價值就在此:直接讓該領域的東西,藉由前車之鑑,達成後事之師,去蕪存菁,軟硬相輔,直指最佳方案。無論是醫療、設計、工程、UI系統還是政治等,都需要專業。 沒錯,尤其是政治,政治無疑是門專業,且因涉及的資源與人之廣泛,也甚至需要更精準的專業能力來定位方向、避免進一步退兩步造成資源空耗。柯文哲在"態度"上廣受好評,眼光上也貌似有著廣闊的執政眼界,但無疑的,他並非政治與施政的專業。在大巨蛋的攻防上,就能明確的知道他並非能根據既有行政邏輯上妥善的運作事物。 是的,或許某些事情有不合理,但如果因為這個不合理造成對方只能照著這個邏輯運作,你也無法玩到一半就說對方犯規,而這個犯規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滿遊戲規矩,而任何事物,如果無法在事實上達成效用,說現實有多不合理,那還不如直接質疑地心引力的運作即可。如果真的不合理,在其位的責任,就應該要因身處其位而盡力改變,而不是推託抱怨。 在施政上,台北市腳踏車的規畫引發的林林總總,同樣的展現柯文哲並無施政上的能力。我們常看到其擁戴者、或腳踏車愛好者引用歐洲國家的現況做為攻防,表示要開拓的該是人民,而不是決策者。但都市規畫就有如品牌,也需要專業。歐洲國家腳踏車相關運作多年,其系統與人文俱已完善,且有相對的人力物力用來控管;但台灣方面,或許是個剛起步的風潮,但遠不及歐洲深耕,所以如果欲推廣,絕非直接用個硬體就能期待人民自動喜歡,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蚊子館這名詞存在了。 專業的施政,應該如品牌一般,理解目標與現實差異,並藉由各種軟硬運作與生產規畫,補足人文與習慣上的不足,進而把特定硬體能夠順暢運作,達成客觀效果,這就是政治專業。 馬英九是另一種失敗。自恃沒人能理解、自認擇善固執,認為錢賺到滿出來就能讓員工增薪,而最後造成8年來台灣企業營收成長20%、但人民均收入負5%的結果,這就是與現實隔閡的專業傲慢。然而柯文哲的交通規畫則更退一步,並未有抽象的因果結論造成的實質問題,而就單純的"不專業"的施政造成必然的衝突與結果。 或許,三年、五年或十年後,當腳踏車盛行時,大家會追悼柯文哲的先知先覺。但這永遠可以是在適當時候推動的適當結果,這樣就不用歷經這三五年的蚊子通道,而是配合人文的變遷陸續做出適度的改變。 當年台北市黃大洲的大舉都市建設相信6字頭之前的人記憶猶新,雖然大舉進行了若干建設,但同樣未顧及應有的人文與系統緩衝,導致罵名不斷,就是缺乏政治力的一種表現。 專業,當然不是只做出客戶/人民想要的東西,也不是單純做出自己覺得爽的東西,而是獲得客戶/人民最大的信賴與理解,循循善誘,以客戶/人民能了解的界線,做出最適度的規畫與提案。 柯文哲第一個大型建設的負效果開始產生,當然之後會有接二連三因為"主觀改革"而引發的事件。是否無藥可醫?當然還是有所辦法。 重新檢討各個大型建設,設定專案小組重核各因果關係,同時有群眾與人文專家分析該建設應有的人文上的SOP緩衝,或根本上是否適合短期內的台北狀態?不是挖東牆補西牆,而是整體的營運能達成當下軟硬:也就是人與建設的最佳平衡,尊重專業與業主(人民)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專業施政。 施政有如賽車,看似大家都會開車,其實是門專業。當民眾懷著:我要選出個好形象的人成為我們的首長的時候,就如認為素人他能上場甩尾贏得冠軍?除非歪打正著有著異常天分,不然問題就會遲早浮現。 台灣用自己的選票選出一個符合心情期待的市長,讓台灣既有政黨學了一課,而後果如何?該讓現實為台灣選民上第二課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