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前臺南工學院學生參與圍攻嘉義水上機場始末〉
2022/05/14 14:34:08瀏覽611|回應0|推薦1
〈前臺南工學院學生參與圍攻嘉義水上機場始末〉






        根據前臺南工學院學生吳慶年(後來擔任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和王振華(後來擔任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教授)二人,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接受王逸石、張炎憲、王昭文和高淑媛等訪問時陳述,民國36年3月5日嘉義所謂「防衛司令部」通過收音機放送,請求全島的支援。當時負責台南市區治安的工作剛好結束,工學院學生於是決定前往支援[註1、2]。「馳援嘉義的人馬,基本上與參加維持台南市治安工作的隊員是同一批人,包括吳慶年(前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端五、張鴻源、鄭孟湑、蘇匡烈、朱瑞源、劉榮耀、林啟明、王振興、蘇錦郎、李得、葉秀青、李介仁、施志聰、陳顯榮、曾繼紹、董鴻文、劉新民、許朝卿、陳德信等,約有二十多位。其中陳端五因家住台中,而台中也有狀況,所以到嘉義過後兩天回臺中去」;王振華(後來擔任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教授)說,「楊再禮(奇美公司前副經理)、吳鎮三(前成大化工系退休教授)等都說他們自己也有去嘉義四天」[註3]。



        台南工學院學生抵達嘉義後,即接受嘉義市228事件處委會的請託,前去竹崎迎接高山族部隊[註4]。高山族部隊到了嘉義後,隊長湯川少尉(湯守仁)即到三青團找台南工學院學生隊,並彼此密切聯絡。此外,工學院學生隊也常與當地的陸軍隊、海軍隊交換情報,並派代表列席處委會召開的各次會議,同時充當作戰部隊和尋求政治解決的士紳之間的橋樑[註5]、3月6日上午,學生隊前往水上機場周圍視察,並派人與車去占領機場附近的陸軍醫院(現在的榮總),同日下午並參與圍攻機場的行動。後來彈藥不足,工學院同學利用鐡路開機關車(火車頭),搬運子彈到水上火車站,再由院車送到戰場;當(六)天圍攻機場的有陸軍隊、海軍隊,共約千人左右,分守在北邊與東邊,高山部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防守機場正門附近,形成袋狀包圍。工學院學生隊只有二十幾個,兼扮演聯繫各隊,鼓勵士氣的角色[註6],3月6日至9日之間,聽說有臺灣人義勇隊圍攻虎尾飛機場,學生隊也派了一位住在斗南附近的同學去觀察[註7]。


        3月9日當晚,台南工學院學生隊決定撤離嘉義。撤離之前,曾叫人通知陸軍隊和海軍隊的隊長。當學生隊到車子走到機場正門對面停下時,機場方面突然開槍射擊,於是雙方展開激烈槍戰。攻打之間,高山族部隊長湯川命令高山族部隊掩護學生隊撤離,高山族部隊也於十日晚上,利用深夜從北門站乘阿里山鐵路貨車撤回山上[註8」。回台臺南途中分成兩隊,曾繼紹、陳顯榮、李介仁、蘇匡烈、施志聰、葉秀青、朱瑞源等七個人,覺得回學校危險,㩗槍進入山裏,經中埔、沄水翻越分水嶺到大埔;其餘同學搭乘原車回臺南[註9],3月10日早上,回到臺南工學院,把卡車、武器繳回學校,並做了簡短致詞後,即宣布解散[註10]。


          3月11日下午,一個彭姓軍官所率領的憲兵隊由高雄北上到臺南,將市參議會及成大團團圍住;翌日(十三日)軍隊再度進入工學院,逮捕教授與學生[註11],3月12日下午,臺南二二八處委會治安組長湯德章被捕,在大正公園(現民生綠園)槍決[註12]。3月12日傍晚,吳慶年、鄭孟湑、江松春、葉秀青、蘇鴻源等人開始避難行動。吳慶年於4月20日前回校上課[註13]。5月5日台南工學院出具公函給「臺灣綏靖分區指揮部」「註14],替二十四個學生辦理自新。問了簡單口供,簽了名之後,就放他們回校,以後也沒來找麻煩[註15]。


         綜合吳慶年和王振華(後來擔任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教授)二人受訪的陳述,可以確認當時臺南工學院少數同學,因「年輕識淺,為奸人鼓煽」,跟從湯德章前往脅迫臺南憲兵隊,又去台南市政府警察局接收武器,甚至取代警察巡邏並到處鼓動學生遊行示威之外,又冒然竊取學校卡車,攜帶從關廟和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盜取的武器和彈藥,前往嘉義參與圍攻水上機場的,不僅已危及個人的性命安全,更破壞了社會的治安秩序,所幸政府終能寬大胸懷,接受「自新」,並彼此反省改正,此對於國家、社會和個人都不失為非常難能的寶貴教訓!



        此外,在那所謂「白色恐怖」和「威權統治」的時代裡,一個參與228暴動的「自新」青年,能夠順利大學畢業,又進入省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省立彰化高級女子中學、省立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和國立成功大學任教,期間又三度奉准出國留學研究,並自由結社,發起或參加《太陽能學會》、《臺灣環保聯盟》、《成功大學教授聯誼會》、《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淨化選舉聯盟》、《公民投票促進委員會》、《台灣教授協會》、《民主大同盟》、《人權促進會》和《台灣建國研討會》等社團[註16],又循序晉升為教授,並享受18%的優惠退休金,甚至還曾參與推動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凡此除了顯現吳慶年教授個人的天賦、努力和「自制」外,誰說台灣沒有自由、沒有民主,只有威權統治?






 

[註1]:〈三月五日下午,我們維護臺南市治安的隊伍解散後,馬上聽到嘉義廣播電臺用臺語廣播嘉義水上機場的賊仔兵衝出來,屠殺市民,嘉義市很危險,緊急請求全島的援軍。所以,不只臺南、雲林、彰化、臺中也派隊伍支援。〉(《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二六頁第11行)

(評註:參與嘉義二二八暴動的暴徒利用廣播煽動其他縣市民眾支援,證據確鑿。)

 

[註2]:三月五日逃到水上機場的賊仔兵反攻,「那天有臺北飛機數隻南下,在嘉義機場上空空投武器、糧食,國軍士氣大振,攻擊嘉義市區,展開激烈的市街戰,這時嘉義防衛司令部,通過收音機放送,要求全省民眾的覺起和支援。」這個廣播,我們隊伍中有人聽到,正好臺南市區治安維持的工作结束,我們乃決定馳援嘉義。〉(《嘉義水上二二八》第二七頁第6行)

(評註:「市街戰」和「嘉義防衛司令部,通過收音機放送,要求全省民眾的覺起和支援」都是不法行為的具體證據。)

 

[註3]:〈馳援嘉義的人馬,基本上與參加維持台南市治安工作的隊員是同一批人,⋯參加的人包括我(吳慶年,前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端五、張鴻源、鄭孟湑、蘇匡烈、朱瑞源、劉榮耀、林啟明、王振興、蘇錦郎、李得、葉秀青、李介仁、施志聰、陳顯榮、曾繼紹、董鴻文、劉新民、許朝卿、陳德信等,約有二十多位。其中陳端五因家住台中,而台中也有狀況,所以到嘉義過後兩天回臺中去。王振華(成大化工系教授):楊再禮(奇美公司前副經理)、吳鎮三(前成大化工系退休教授)等都說他們自己也有去嘉義四天。吳教授帶隊到嘉義我知道,我在機械系門口歡送;他們回來時,也是我在工學院門口歡迎回來的。〉(《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二七頁第10行)

(評註:吳慶年和王振華二人的自白都是不法行為的證據。)

 

[註4]:〈我們剛到嘉義,市參議會組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拜託我們去接高山族部隊來共同圍攻機場,防衛嘉義。高山族青年大部分在大戰時被日軍徵去南洋作戰過,有實戰經驗,戰鬥力很強,嘉義處委會派人請他們下山協助,⋯。〉(《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二九頁第13行)

(評註:阿里山鄒族組隊支援嘉義二二八暴動的證據。)

 

[註5]:〈(吳慶年)我們答應之後,我派蘇鴻源同學帶兩、三個人開著工學院「第一號」車,去竹崎迎接高山部隊,並且另外用兩部車載他們經過鹿滿山回來嘉義。⋯。高山族部隊到嘉義後,隊長湯川少尉(湯守仁)即到三青團我部隊找我,嗣後和我們保持密切聯絡。一批臺灣人日治時代末期當過陸軍、海軍回來的,集合之後住在三青團對面的公會堂。陸軍隊、海軍隊的隊長也常來我隊裏交換情報。我派一個代表列席處理委員會在議會的會議,了解情形,算是充當作戰部隊和尋求政治解決的士紳之間的橋樑。〉(《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一頁第3行)

(評註:高山族部隊、陸軍隊和海軍隊,參與嘉義二二八暴動,都是不法的行為。)


[註6]:〈三月六日上午,我們到水上機場周圍視察狀況,決定一方面加入圍機場行列,另方面派人與車去占領離飛機場不遠的陸軍醫院(現正的榮總)⋯⋯。下午我們加強圍堵機場。⋯。我們到達時,水上機場開槍射擊我們,我們也回敬過去,我們有兩梃輕機關槍,每人手上都有一把三八步槍,配備有五十發子彈,彈藥充足,根本不怕賊仔軍。後來彈藥不足,⋯,台南工學院同學就利用鐡路開機關車(火車頭),搬運子彈到水上火車站,再由院車送到戰場;⋯⋯圍攻機場的還有陸軍隊、海軍隊,共約千人左右,分守在北邊與東邊,高山部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防守機場正門附近;形成袋狀包圍。我們學生隊只有二十幾個,不多,還兼扮演聯繫各隊,鼓勵士氣的角色。〉(《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一頁第9行)

(評註:包圍水上機場和佔領陸軍醫院等不法行為的具體證據。)

 

[註7]:〈從三月六日到九日,我們成功的阻擋機場的賊仔兵,沒有讓他們再攻入嘉義,使處委會能在安全環境下進行改革惡政解決時局的工作。嘉義期間,我們聽說有臺灣人義勇隊圍攻虎尾飛機場,我也派了一位住在斗南附近的同學去觀察。〉(《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二頁第13行)

(評註:「臺灣人義勇隊圍攻虎尾飛機場」是不法的行為。)




[註8]:〈於是,三月九日傍晚回到三青團部隊後,我和隊副蘇鴻源商量,決定臺南工學院學生隊當晩撤離嘉義。⋯。撤離之前,我叫人到公會堂通知陸軍隊和海軍隊的隊長。⋯。當我們的車走到機場正門對面停下時,機場方面突然開槍射擊我們,我立刻下令下車散開,就地尋找掩體回擊,雙方展開激烈槍戰。攻打之間,我到高山族部隊塹壕找湯川隊長,告訴他我直覺到處境危急,要做好打算以保存實力。湯川說要好好評估,並且命令高山族部隊掩護我們撤離。⋯。後來聽說高山族部隊也於當天(十日)晚上,利用深夜從北門站乘阿里山鐵路貨車撤回山上。在五十年代白色恐怖中,湯川與阿里山鄉高一生鄕長被國民黨以莫須有罪名處決,事實上是對他們在二二八事變中,圍攻水上機場仇恨之報復。〉(《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七頁第1行)

(評註:湯川與高一生參與嘉義二二八暴動,證據確鑿,怎可說是以「莫須有罪名處決」?)

 

[註9]:〈回台臺南的途中,我們分成兩隊,曾繼紹、陳顯榮、李介仁、蘇匡烈、施志聰、葉秀青、朱瑞源等七個人,覺得回學校危險,㩗槍進入山裏;他們經過中埔、沄水翻越分水嶺到大埔;其餘的人搭乘原車回臺南。機械系同學張文燦(現任成大教授)與曾東華(成大礦冶系退休教授)等駕院長座車到永康車站迎接我們,⋯,帶領我們一路唱歌回學校,其盛情令人難忘。〉(《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八頁是3行)

(評註:從事不法行為,心虛自然「覺得回學校危險」!)

 

[註10]:〈三月十日早上,回到臺南工學院,把卡車、武器繳回學校,我對隊員做了簡短致詞後,宣布解散。〉(《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八頁第8行)

(評註:把盜用的卡車和武器繳回學校,應該認錯感愧?)

 

[註11]:〈三月十一日,一個彭姓軍官所率領的憲兵隊由高雄北上到臺南,將市參議會及成大團團圍住。剛從嘉義回來的陳德信是在市參議會被抓去。那時我在校內,憲兵雖有進入學校,只是收繳武器而已,並未抓人;翌日(十三日)軍隊再度進入工學院,逮捕教授與學生。〉(《嘉義北回二二八》第三八頁第11行)

(評註:被逮捕的應該都是涉嫌參與二二八暴動的教授和學生。)

 

[註12]:〈三月十二日下午,因擔任臺南二二八處委會治安組長而被捕的湯德章律師,在大正公園(現民生綠園)被槍殺。⋯,判斷必須離開臺南。〉(《嘉義北回二二八》第四〇頁第1行)

(評註:根據許朝卿口述:「事件爆發不久,湯德章到台南工學院學生大會演講,⋯並說為了維持治安,要向憲兵隊交涉,將台南市的治安交由學生來管理,於是我們一、二年級學生合起來約二百人排起隊,⋯前去博愛路憲兵隊交涉,結果憲兵隊長答應了。之後,湯德章要學生到台南市政府警察局樓上集合,分配工作,要大家前往各地派出所執勤,因當時台南市內各派出所外省警員大都跑掉了,只剩台籍警察執勤,學生的任務就是去協助他們」(《台灣共和國》上册第152頁第13行)由此可見湯德章被判處槍決,絕非無因。)

 

[註13]:〈三月十二日傍晚,我們大約六、七個人(吳慶年、鄭孟湑、江松春、葉秀青、蘇鴻源)開始避難行動,沒帶武器。⋯。我是四月二十日前回校上課的。〉(《嘉義北回二二八》第四〇頁第4行)

(評 註:倘未犯罪,何必「開始避難行動」?)

 

[註14]:〈臺南工學院替吳慶年等二十二學生辦理自新的公函:〈函送敝院參加二二八事件學生自新悔過書及證件十一份,請查照備案由。逕啓者:查二二八事件波及台南,敝院少數學生盲從附和,除經貴指揮部拘案訊釋者外,茲有彭孟基、林才華、王志旭、徐哲琳、吳慶年、陳端五、蘇鴻源、鄭孟湑、蘇匡烈、李介仁、施志聰、陳顯榮、曾繼紹、朱瑞源、劉榮耀、董鴻文、林啟明、王振興、蘇錦郎、劉新民、李得、葉秀青等二十二人,為貴部寬大仁慈之德意所感召,自動備具悔過書呈送敝院請求代轉貴部鑒核准予自新。查該生等年輕識淺,為奸人鼓煽,一時誤入迷途,情殊可憫,今既知悔悟,依法請求自新,自應准予代轉,相應備函檢同該生等悔過書計共二十二份,並附彭孟基、林才華、王志旭、徐哲琳等四名託請保證人彭英等出具之保證書四帋,及朱瑞源、葉秀青、李介仁、蘇匡烈、曾繼紹、施志聰、陳顯榮、等七名繳送武器經南縣警察局嘉義區警察所大垌埔派出所挈給之證明書七帋,一併送請査照備案為荷。此致台南綏靖分區指揮部。附悔過書二十二帋、證明書七帋、保證書四帋。院長。36年5月5日。〉(《嘉義北回二二八》第四一頁)

(評註:「該生等年輕識淺,為奸人鼓煽,一時誤入迷途,情殊可憫,今既知悔悟,依法請求自新」,自可予寬赦。)

 

[註15]:〈五月五日,學校出面出具公函給「臺灣綏靖分區指揮部」,替我們二十四個人辦理自新。我們先去會見一位臺籍高級法官(聽說是陳端五同學親戚),給我們一些指示。後來到孔廟對角的警察局,我三月初曾到警察局接收武器,刑事彼此多認識,他們問了簡單口供,簽了名之後,就放我們回校,以後也沒來找麻煩。⋯。辦理自新之後,我繼續在工學院求學,不久畢業。〉(《嘉義北回二二八》第四四頁第2行)

(評註:「我三月初曾到警察局接收武器」是自我招供的證據。)


[註16]:〈辦理自新之後,我繼續在工學院求學,不久畢業,一九四七年八月進入省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科任教;一九五三年轉任省立彰化高級女子中學教數理科目;一九五五年至省立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任相關科目老師;一九五七年進入成大物理學系任教,以迄於今;期間,於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五年之間,在美國國務院Fulbright 文教交換計畫及行政院國科會支助下,二度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物理學系進修,獲理學學士及碩士。一九八一年至八二年底任美國芝加哥大學費米研究所客座研究太陽能。從事教職之餘,也用心關懷臺灣社會,並促進其進步發展,一九七九年為促進臺灣天賜豐富的太陽能之研究、開發、應用及推廣,發起太陽能學會,擔任創會總幹事、理事(一九八〇年至今);一九八六年為拯救受污染破壞的環境發起臺灣環保聯盟,擔任副會長(一九九〇~九一),評議委員會召集人(一九九一~九二),執委(一九八九~九〇,一九九二至今);一九八七年為促進校內的學術獨立與教授治校,發起成功大學教授聯誼會,並擔任創會理事兼仲裁委員會召集人;一九八八年為推動社會進步原動力的大學,有學術自由、校園民主與自治管理,發起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並擔任創會理事;一九八九年發起九二八大學法大遊行,為臺灣戰後首次大學教授學生聯合遊行,擔任副總指揮;同年,發起淨化選舉聯盟臺南分會,擔任會長;並擔任公民投票促進委員會委員。一九九〇年為結合認同臺灣主權獨立的學術界人士,發起臺灣教授協會,擔任執委(一九九二~九三),同年,擔任民主大同盟監事(一九九〇~九二);一九九一年擔任人權促進會執委(一九九一迄今);一九九二年擔任「臺灣建國研討會」工作小組成員,以圖整合海內外推動臺灣獨立建國運動之政治、社運團體。〉(《嘉義北回二二八》第四四頁第8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mpan120740&aid=17417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