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0 19:27:42瀏覽152|回應0|推薦0 | |
〈吳濁流《無花果》和《台灣連翹》有關二二八事件記述和評論之評述〉之三 三、台灣人被施以奴化教育,既非己願,應予同情協助:(詳請參閱(註三)拙作〈日本的奴化教育〉): 1、「各機關接收以後,日本人所留下來的位置由外省人所替代,而下面的本省人仍然居於原來的位置。⋯⋯那麼,本省人就走入愚昧的感情路上去,毫無顧忌地把嫉妬表露出來,而外省人又抱著反正上位都是外省同志,所謂『官官相護』,互相維護的關係,自然會懷有優越感而去輕視本省人了。不但這樣,還為了保守自己的特權而提出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需再教育再訓練的謬論,於是把任用本省人的門戶緊緊關閉。對這一點,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對於奴化教育有關的問題發生過很大的爭論,而在報紙上甲論乙駁,沒有休止地爭論著。」(《無花果》第153頁第4行),並且說:「政府對這些海外歸來的失業青年沒有設法救濟,相反的指謫為奴化教育之弊產生的結果,於是愈加刺激了本省人的感情了。率直的説,使本省人遭受侮辱的感覺了。」(《無花果》第153頁第4行)
2、「政府不起用台灣人,是藉口本地台灣人受到奴化教育,大肆宣傳台灣人非接受再教育和再訓練不能用。」(《台灣連翹》第157頁13行)以及「他(台灣省國民黨部主任李翼中)雖然不以為奴化,不過只因怕共産黨,所以非訓練兩三年,恐怕不能起用。聽了這番話,我真是失望透了。」(《台灣連翹》第158頁第14行)
3、「背叛了本省人的這些半山們,雖有種種派別,不夠在打倒本省知識階級,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却是一致的。他們也是有志一同指同胞的本省人被奴化,主張非經再教育或再訓練便不能用的人們。他們努力於攻詰日本時代的御用紳士,以便攫取領導地位,又以本省人大衆為靠山,向政府誇示自己的實力。」(《台灣連翹》第193頁13行),另説:「黃朝琴、劉啓光、游彌堅、連震東等人還為了奴化教育問題而到全省各地去演講,和外省人一起攻擊本省人,普受地方的知識階級反感。本省人利用新生報的日文版予以反擊,是項論戰一直繼續到二二八事件前夕。」(《台灣連翹》第196頁第2行)和「游彌堅,連震東和外省人一呼一應,偶言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再教育便不能用,給政府有了杜塞本省人晉用的藉口。」(《台灣連翹》第234頁10行)
4、「吳國楨就任台灣省主席之後,立刻把二二八事件時僥倖從生命危險裏逃脫出來的蔣渭川、彭德兩人起用為民政及建設兩廳廳長。其他省府委員及廳長也起用了土著的本省人,還把吳三連安置在台北市長的位置上。半山則一個也未用。於是半山們運用了一切奸策與宣傳手段,企圖打倒土著力量。諸如: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與祖國敵對了,還引用那些御用紳士的實例,展開攻擊。陳誠不用說是不高興吳國楨的登台,半山們便利用陳誠的勢力,以為打倒土著新人的靠山首先集中在蔣渭川和彭德身上。結果,兩人都從廳長寶座給移到行政院的閒職上。吳國楨仍然不屈,起用楊肇嘉為下一任民政廳長。」(《台灣連翹》第242頁第9行)
【評述】: 1、到底是誰說:「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再教育便不能用」?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特權」的外省人呢?或是「背叛了本省人⋯,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的「半山」呢?抑或是吳濁流先生自己杜撰的呢?其實,指說「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並不是全錯,從日本人和本省人分校上課的差別待遇,以及戰爭後期推動改日本名、拜日本神的皇民化政策,就是證明!但是,「台灣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畢竟是被迫的,是無辜的,不僅値得同情的,更應該給予同情!但是,公教人員必須對國家有絕對的「忠誠」,而且要有一定的「資格」,因此說「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接受再教育和再訓練不能用」的說法,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絕不應該是「政府不起用台灣人」的理由,也不應該是攻擊或妄指「政府不起用台灣人」的藉口!
2、文人相輕,自古皆然!誠如吳濁流先生所言:「阿山和蕃薯仔(本省人)對立,在外省人中也有得意和失意者的對立,同樣是半山,也有失意和得意的對立。最嚴重的是政府與黨對立而言論不一致。例如省黨部在不斷地高唱三民主義宣傳實施民主政治,但事實上相反,是屬於外省人的獨佔政治。⋯這種對立而引起的責備、攻擊,直接間接地動搖了本省人的心。尤其是失意的半山的謾罵,左右本省人心最嚴重。」(《無花果》第189頁第10行),由此可見,不論本省人或外省人,也不論本省人或所謂的「半山」,都可能能利益衝突而勾心鬥角,甚至相互毀謗!
3、俗云:「覆巢之下無完卵!」台灣光復之前,曾有一些台灣青年盲目加入共產黨,有些則因私利而投機變成日本御用官員或民意代表,更有甚者則宣誓效忠日本天皇,改名換姓加入日本國籍。台灣光復以後,政府用人孔急,但是絶不能不加調查了解,就隨便任用!因此,無論是外省人或半山「偶言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再教育便不能用」或「非訓練兩三年,恐怕不能起用」,應該不是完全出於惡意或故意譭謗!
【註三】拙作〈日本的奴化教育〉: 台灣本土作家吳濁流在他的大作《無花果》中說:「各機關接收以後,日本人所留下來的位置由外省人所替代,而下面的本省人仍然居於原來的位置。⋯⋯那麼,本省人就走入愚昧的感情路上去,毫無顧忌地把嫉妬表露出來,而外省人又抱著反正上位都是外省同志,所謂「官官相護」,互相維護的關係,自然會懷有優越感而去輕視本省人了。不但這樣,還為了保守自己的特權而提出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需再教育再訓練的謬論,於是把任用本省人的門戶緊緊關閉。對這一點,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對於奴化教育有關的問題發生過很大的爭論,而在報紙上甲論乙駁,沒有休止地爭論著。」(《無花果》第153頁第4行),並且說:「政府對這些海外歸來的失業青年沒有設法救濟,相反的指謫為奴化教育之弊產生的結果,於是愈加刺激了本省人的感情了。率直的説,使本省人遭受侮辱的感覺了。」(《無花果》第153頁第4行)。他在另一大作《台灣連翹》中又說:「政府不起用台灣人,是藉口本地台灣人受到奴化教育,大肆宣傳台灣人非接受再教育和再訓練不能用。」(《台灣連翹》第157頁13行)以及「他(台灣省國民黨部主任李翼中)雖然不以為奴化,不過只因怕共産黨,所以非訓練兩三年,恐怕不能起用。聽了這番話,我真是失望透了。」(《台灣連翹》第158頁第14行)
吳氏另説:「背叛了本省人的這些半山們,雖有種種派別,不夠在打倒本省知識階級,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却是一致的。他們也是有志一同指同胞的本省人被奴化,主張非經再教育或再訓練便不能用的人們。他們努力於攻詰日本時代的御用紳士,以便攫取領導地位,又以本省人大衆為靠山,向政府誇示自己的實力。」(《台灣連翹》第193頁13行),又説:「黃朝琴、劉啓光、游彌堅、連震東等人還為了奴化教育問題而到全省各地去演講,和外省人一起攻擊本省人,普受地方的知識階級反感。本省人利用新生報的日文版予以反擊,是項論戰一直繼續到二二八事件前夕。」(《台灣連翹》第196頁第2行)和「游彌堅,連震東和外省人一呼一應,偶言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再教育便不能用,給政府有了杜塞本省人晉用的藉口。」(《台灣連翹》第234頁10行)
吳氏又說:「吳國楨就任台灣省主席之後,立刻把二二八事件時僥倖從生命危險裏逃脫出來的蔣渭川、彭德兩人起用為民政及建設兩廳廳長。其他省府委員及廳長也起用了土著的本省人,還把吳三連安置在台北市長的位置上。半山則一個也未用。於是半山們運用了一切奸策與宣傳手段,企圖打倒土著力量。諸如: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與祖國敵對了,還引用那些御用紳士的實例,展開攻擊。陳誠不用說是不高興吳國楨的登台,半山們便利用陳誠的勢力,以為打倒土著新人的靠山首先集中在蔣渭川和彭德身上。結果,兩人都從廳長寶座給移到行政院的閒職上。吳國楨仍然不屈,起用楊肇嘉為下一任民政廳長。」(《台灣連翹》第242頁第9行)
到底是誰說:「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非再教育便不能用」?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特權」的外省人呢?或是「背叛了本省人⋯,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的「半山」呢?抑或是吳濁流自己杜撰的呢?其實,指說「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並沒有錯,從日本人和本省人分校上課的差別待遇,以及戰爭後期推動改日本名、拜日本神的皇民化政策,就是證明!但是,「台灣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是被迫的,是無辜的!相反的,是値得同情的,更是應該同情的!又「本省人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因為公教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格」,更須對國家有絕對的「忠誠」,因此「非接受再教育和再訓練不能用」的說法,也是正確的,而且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絕不應該是「政府不起用台灣人」的藉口,也不應該是攻擊或妄指「政府不起用台灣人」的口實!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