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1 17:42:00瀏覽4827|回應7|推薦43 | |
當我在《閩南語辭典》初次查到「魚拊」是指魚鬆,覺得無法接受。以前一直認為魚鬆的台語是「魚脯」,因為《國語辭典》解釋「肉脯」是用肉類焙乾製成的絲絨狀食品。推而得之,「魚脯」是用魚類焙乾製成的絲絨狀食品,也就是魚鬆。對於「魚乾」和「魚鬆」,到底要怎樣說寫其台語呢?請看本文介紹。 魚乾,《國語辭典》無此詞,但我們日常會說到「小魚乾」。而《閩南語辭典》對「魚脯」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póo/hû-póo,釋義是魚乾,魚肉曬乾製作而成的食品。 對於「脯」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名詞用,字義一是乾肉,例如「肉脯」;字義二是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例如「瓜脯」。當動詞用,字義是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póo,釋義1.名詞,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例如:菜脯tshài-póo(蘿蔔乾);2.形容詞,乾癟,枯乾而沒有水分。 魚鬆,《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將魚肉加工製成絨狀或碎末狀的食品。而《閩南語辭典》對「魚拊」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hú/hû-hú,釋義是魚鬆,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對於「拊」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動詞用,字義一是撫摸;字義二是拍打﹑輕擊;字義三是撫育,通「撫」字;字義四是撫慰、撫恤。當名詞用,字義一是器物的把柄;字義二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ú,釋義1.動詞,擦、拭;2.名詞,經過加工製造而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例如:魚拊 hî-hú(魚鬆);3.動詞,把食物加工並將其纖維分離成絨狀或碎末狀。 看過以上的解釋,可知在國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但「肉脯」卻又指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可指乾魚,魚脯可指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肉脯」指的也是乾肉,「拊」字指的是肉鬆,「肉拊」指的也是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指的是魚乾,「拊」字指的是魚鬆 在國語的使用上,少稱「魚脯」,而分別稱為「魚乾」和「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上,若將「魚乾」直接轉成台語是可以的,稱為hî-kuann,但傳統上是稱為「魚脯」(hî-póo),「小魚乾」稱為「魚脯仔」(hî-póo-á)。至於「魚鬆」的台語,是稱為「魚拊」(hî-hú),「拊」字是指加工的程序是經過拍打、輕擊而成的。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相關閱讀] (1) 觀看魚乾圖片 (2) 觀看魚鬆圖片 |
|
( 知識學習|語言 ) |